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听、说、读、写”作为语文知识的核心,应当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备受关注,但事实上“读”这个能力的培养往往在语文教学中被忽视,根本原因是当代教育制度的功利性,学生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考高分、上名校,语文学习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现今的朗读教学大多沦为掌握知识的工具,常常无法完成朗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文章旨在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探究实现高效朗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5-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5.010
一、朗读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一)朗读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语感
语文学习向来强调“听说读写”,对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語感就是学生进入语文学习殿堂的“钥匙”。朗读可以反复地对学生的语感进行锻炼,让学生在不断重复中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体会汉语的韵味。首先,诵读本身并不简单,各种晦涩难懂的发音能够帮助学生填补识字空缺,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语言训练。其次,朗读韵味十足的文学作品中的文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除此之外,文学作品作为底蕴深厚的语文篇章,在日常朗读中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二)朗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
语文阅读实际上也是对读者知识储备的考验,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语文阅读学习难以真正进步,水平只能始终停留在“读”的阶段。想要真正掌握基本的语文阅读能力,充足的知识储备必不可少。朗读恰恰满足了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知识储备要求,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作为时代的结晶,朗读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包含了众多的知识,这些知识各不相同,往往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等不同的领域。所以,在朗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知识内容,所以朗读对学生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意义非凡。
(三)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最终的目的一定是能够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所以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应该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众所周知,语文朗读经典作品大多是文学史上的重要成果,这些经典朗读作品大都晦涩难懂,所以经典朗读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作品不同于普通的文学作品,作者的真正含义不一定展示在表面,这就需要学生在诵读前能够理解作品内涵。学生在日常的经典朗读中能够不断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自然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一)开始受到关注,正在逐步发展
随着当今国民对国学经典越来越重视,朗读教学也得到了带动,朗读教学开始逐步进入公众视野。事实上,古代朗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很高,读书声是以往学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着传统学堂教学模式退出历史舞台,琅琅的读书声也渐渐沉寂。可以肯定的是,现今的朗读教学确实走在发展的路上,很多小学也正在逐步开展朗读教学课堂。在这种全民重视的氛围下,朗读教学确实在不断前进,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此外,朗读教学能够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还得益于小学语文学习受升学影响较小,学校能够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帮助学生培养语文诵读能力上。总之,现今的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正在起步阶段,很多老的教学模式急需现代化改革,朗读教学发展还在路上。
(二)受重视程度不足,无法认识到朗读教学的意义
虽然说朗读教学伴随着国学经典的复兴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但是朗读教学的受重视程度仍然无法达到支撑朗读教学长久发展的程度。首先,公众一时的热度一旦过去,朗读教学后继乏力,无法支撑朗读教学的长久发展。公众对新鲜事物的热度和关注往往是一时的,很多公众和小学根本没有理解朗读教学的意义所在,只是在盲目跟风。其次,现今广大小学缺少了对朗读教学的意义的理解,在日常的朗读教学中并不能注入足够的资源。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各中小学校广泛存在,诵读教学确实是设立了,但很多时候都是一些空壳子,并没有真正展开朗读教学。再次,很多学校还受到升学压力的限制,朗读教学由于并非升学必考科目,受重视程度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在很多大城市较为常见,这些地区的学校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升学压力,朗读教学常常被忽视,自然也阻碍了朗读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教学内容不合理
一方面,现今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严重缺乏科学性,教学效率极低。很多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教学方式极其刻版,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小学语文朗读常常出现教学方式极其不科学的问题,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安排学生诵读,学生既不清楚朗读的要点和方法,也不明白朗读的意义和方向。在这样不科学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把朗读视为应付教师的手段,朗读也就丧失了原本的意义。此外,学生由于被强制要求朗读,有可能会对朗读丧失兴趣,甚至会对朗读产生厌烦情绪。另一方面,现今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教学内容同样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学生朗读的内容全都是课本上要求掌握的知识。这样的朗读内容无疑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朗读也会丧失其原本的意义。
(四)朗读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能力的理解存在误区,很大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中缺乏目的性,并不清楚自己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到底是什么。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迷茫首先就会体现在教学知识点的选择上,在众多的语文阅读知识中并非所有知识都需要学生掌握,这就考验了教师选择知识点的能力。但是由于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本身不能意识到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哪方面的知识,就会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要求有所偏差。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
毫无疑问,伴随着新课标的发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被赋予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完成课标要求。首先,要想提升语文朗读教学的受重视程度,首先就要改变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为此,广大小学应当加强朗读教学重要性的宣传教育,逐渐改变广大小学教师的固化思维,帮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重视朗读教学,从而全面提高朗读教学方式的受重视程度。此外,小学还应当加强朗读教学的教学资源投入,帮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朗读教学能力。
(二)改变传统语文朗读教学模式,提高朗读教学实效性
传统语文朗读教学方式严重缺乏科学性,这会导致传统语文朗读教学无法发挥其特性,朗读教学的教学实效性大大降低,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朗读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朗读教学实效性首先需要的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朗读并不像其他的阅读方式,朗读的效率和热情常常受到环境的影响,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朗读氛围,是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最基础的一步。其次,教师还应当选择合理的朗读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科学选择朗读范文。教师选择的朗读范文既要能满足学生需求,又不超出学生的能力接受范圍。此外,教师为学生选择的范文还应该广泛涉猎各个领域,满足学生知识储备的需要。
(三)明确朗读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毫无疑问,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目标不应该限制学生的朗读方向和内容,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更应该发挥提供理论支持的目的。广大小学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牢记自己提供理论服务的作用,在日常的朗读教学中扮演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在朗读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选择更符合学生特点的朗读范文。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答疑解难,这样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就明确了。
综上所述,朗读可以充分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朗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文学并非简单的语言罗列,字里行间体现的作者的情感和价值追求才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价值。新课标要求朗读教学更具实效性,朗读教学在新时代下应当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提高国内的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双贵.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名师在线,2019(22).
[2]谢怡.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1).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席小华(1980.3— ),女,汉族,甘肃镇原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及班主任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2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