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家校沟通过程中,经常听到家长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在学校考试时候成绩不理想,但是回到家订正试卷时,让他们再认真的读一遍题,或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孩子马上就能把题做出来了。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针对低年级孩子,这样的情况枚不胜举。在我看来,这说明当前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还相对较低。而要提高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真正给教学插上希望的翅膀。近两年来,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略谈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挖掘数学课本等阅读教材
1.要认真阅读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和公式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给孩子讲授一些概念、定理和公式。作为教师,我们习惯于直接将这些知识进行自己的“加工”而后传递给学生。而学生真正转化吸收并和已有的知识相联系还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授完新知识后应该给学生一段时间自己将概念、公式和定义进行反复理解,并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相融。最终形成一种能力并能融会贯通。
2.要重视对数学习题的阅读
现今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习题多呈现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如除了文字表述外,还有表格、对话及图片等。另外,部分习题还具有多余条件及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数学习题的理解,以便促进其更好地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明确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1.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阅读中更要注重对其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更具生活化、开放性的特点,所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等素材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观察素材,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二年级《儿童乐园》“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信息”,可以让学生由“看到飞机,看到小船……”逐步转化为“看到4架飞机,每架有2个人,看到3条小船,每条有3个人”等。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定义、概念等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提炼关键词强化其数学意义。如乘法、除法的意义等
2.独立思考的习惯
对于各学段学生的谈心中,对于教材情境的阅读理解方面,多数学生说老师问什么,我才会想这个问题,别的同学想到了,我就听听答案。老师总是给很少的時间,然后就交流分享,好学生都会举手回答,我还没想好,他们把正确的答案说出来了,我就不用想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理解的时间、空间和权利不够,这样的课堂模式会让学生逐渐逐渐的失去了爱思考的能力,只会觉得“坐享其成”。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阅读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机会。阅读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边读边思考老师布置的阅读思考题,边读边思考每个字、词、符号和图表的内在意义,边读边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找规律、抓本质,而不能只去死记硬背公式、定义、法则或只是机械模仿计算的方法、分析的过程,只有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弄懂、学会知识,掌握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3.手脑并用的习惯
①划:划出概念、术语、公式、法则等,以便查阅和记忆;划出语句中的重点字词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提醒自己;划出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质疑。画出直观的线段图、平面图形等示意图,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帮助自己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②算:数学知识是以计算为基础的,因此,阅读中,边看、边想、边算,在算中比较找规律、在算中尝试探索、在算中验证推理的结论等。③操作:阅读中,依据教材提供的信息,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边读边运用割补、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这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积累了感性材料。
4.勤问的习惯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学生阅读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刚开始,有些学生不会提问题,提出来的问题往往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幼稚的,但这是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待,这样,学生才敢思、敢问,才会逐渐产生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5.自省的习惯
阅读后,要养成总结、自省的习惯。问自己阅读了哪些知识?哪些是自己独立理解的?哪些是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弄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如何处理?找出成绩和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要为学生营造数学阅读的学习环境
近两年来,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想改变学生,必定改变环境”。要推行数学阅读教学,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就要为学生营造数学阅读的学习环境。
素质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阅读能力是最基础性的素质,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发展中的关键。因此,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3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