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阿蓬江流域中华蚊母群落物种组成及区系特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对阿蓬江流域中华蚊母群落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群落特征及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中华蚊母群落植物区系具有从热带到温带的过渡性质,这与阿蓬江流域所处的亚热带位置是吻合的,有维管束植物36科58属68种,其中种子植物29科49属57种,蕨类植物7科9属11种。
  关键词:中华蚊母;群落;物种组成
  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115039
  收稿日期:2019-11-22
  基金项目:重庆市市教委科技项目(项目编号:KJQN201804601)
  作者简介:李春平(198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植物栽培与应用。中华蚊母(Distylium chinense(Fr.)Diels)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蚊母属(Distylium)常绿灌木,为中国特有植物,属国家级濒危珍稀植物,为135m水位以下的低海拔常绿灌木。多生长在江边距常年水位线30~80m的乱石丛中或石壁断缝里,每年的夏秋季节河水上涨,蚊母被淹没长达4~5个月之久,冬春露出水面,享受阳光和空气,被誉为“两栖植物”,生命力极强。常绿灌木根系较其它植物更发达,更能抓牢土壤,而且更容易形成群落。蚊母主要分布在长江三峡、武隆县芙蓉江和乌江流域。随着三峡工程的竣工投产,生长在长江三峡和武隆县芙蓉江的蚊母因库区蓄水而被永远淹没,乌江流域成了仅存的中华蚊母集中生长带,在细沙河流域有绵延20km多的生长带[2]。
  目前对中华蚊母的研究很少,仅见于一些少量的文献,对中华蚊母的研究还处在较为基础的层面上。对中华蚊母群落物种组成及区系特征研究,旨在保护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并为其它区域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地概况
  阿蓬江发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市白果乡金龙坝,是中国1条由东北向西南流的河流,经重庆市黔江区到酉阳县在龚滩古镇注入乌江,全长249km,为乌江第1大支流。
  细沙河是阿蓬江流域的1条支流,在黔江区阿蓬江镇流入阿蓬江。自三峡库区和彭水乌江库区的中华蚊母被淹没后,细沙河这条中华蚊母带堪称全国第1,细沙河是“中华蚊母的家园”[6]。
  1.2研究方法
  野外群落调查,本次调查采取线路调查、定点辐射状普查、特殊地区实地重点调查、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鉴于实验的条件,研究种群定在阿蓬江流域(细沙河流域地段),在此分布范围选择了6个种群进行研究调查,在每个选定的种群中选取5×5样方,记录样方中出现的伴生物种类。
  拍照,采集植物制作标本。
  用植物分类方法进行物种鉴定,根据现有材料,查找《中国植物志》、《重庆植物志》以及当地植物志等[7,8]现有工具书,按照植物分类系统编制出植物名录。
  通过了解该地区中华蚊母群落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并依据吴征镒关于科、属分布区类型系统进行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分析,得出区系的性质与特征。
  2结果与分析
  2.1中华蚊母群落物种组成
  据所做的样方及外围植物分布调查共出现植物68 种,隶属于36科58属(见表1),其中种子植物29科49属57种,蕨类植物7科9属11种。群落中具有3个种以上的优势科有8个,占总科数的 22.22% ,分别为卷柏科、鼠李科、漆树科、蔷薇科、忍冬科、菊科、禾本科、荨麻科;仅含1种的科有26个,占总科数的72.22%。说明中华蚊母伴生群落的科属组成较为分散;单独科和寡种科比重的大小是判别区系起源古老与否的一个重要依据,也反映出中华蚊母伴生群落区系具有古老性和特有性的特征。
  2.2区系特征
  2.2.1科级的分析
  按照吴征镒关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分布区类型的划分,阿蓬江流域中华蚊母群落植物29科可分为5个分布区类型。从科级统计来看,世界分布有11科,占总科数的37.93%,如毛茛科(Ranunculaceae)、堇菜科(Violaceae)、禾本科(Gramineae)、茜草科(Rubiaceae)等。热带分布科有11科,占总科数的37.93%,其中泛热带分布10科,如棕榈科(Palmae)、荨麻科(Urticaceae)、芸香科(Rutaceae)、鸢尾科(Iridaceae)等,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1科,即马鞭草科(Verbenaceae)。北温带性分布6科,占总科数的20.69%,如黄杨科(Bux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马桑科(Coriariaceae)、百合科(Liliaceae)等。东亚及北美间断仅1科,即三白草科(Saururaceae)。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科的区系分布主要以世界分布、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科为主,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
  2.2.2属级的分析
  按照吴征镒关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分布区类型的划分,阿蓬江流域中华蚊母群落植物48科可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
  中华蚊母世界分布属有6属,占总属数的12.50%,如堇菜属(Viola)、千里光属(Senecio)、金丝桃属(Hypericum)等。泛热带分布属有10属,占总属数的20.83%,如黄杨属(Buxus) 、 木蓝属(Indigofera)、花椒属(Zanthoxylum )等。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属仅1属,即雀梅藤属(Sageretia)。旧世界热带分布及其变型有3属,如扁担杆属(Grewia)、乌蔹梅属(Cayratia)、野桐属(Mallotus)。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其变型属仅1属,即蜈蚣草属(Eremochloa)。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其变型有3属,如水麻属(Debregeasia)、芒属(Miscanthus)等。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及其变型有2属,即鸡屎藤属(Paederia)、葛属(Pueraria)。北温带分布有13属,占总属数的27.08%,如鸢尾属(Iris)、百合属(Lilium)、紫荆属(Cercis)等。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有2属,即十大功劳属(Mahonia )、六道木属(Abelia)。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有2属,即女贞属(Ligustrum)、火棘属(Pyracantha)。东亚分布有5属,占总属数的10.42%。如蒲儿根属(Sinoseneclo)、棕榈属(Trachycarpus)、蕺菜属(Houttuynia)等。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溫带分布占总属数的45.84%,热带分布占总属数的54.16%。温带分布与热带分布都占据一定的优势。中华蚊母分布区的种子植物区系从热带到温带的过渡趋势明显,这一点与科级分析一致,与阿蓬江流域中华蚊母所处的亚热带位置是相吻合的。
  3结语
  对中华蚊母群落区系的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阿蓬江流域这一珍稀濒危植物,为人类造福。通过对中华蚊母栖息地的调查可知,在建立中华蚊母人工栽培栖息地的同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将其与伴生种一起种植,以模拟其原生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济明.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华蚊母树群落种子库及其萌发特征[J].生态学报,2001,21(2):197-203.
  [2]刘济明.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华蚊母树群落土壤种子库动态初探[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3):366-374.
  [3]谢大军,何平,邓洪平.消落带抢救植物中华蚊母群落伴生维管植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37-3338,3361.
  [4]吴征镒.《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订[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257.
  (责任编辑常阳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5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