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的地域区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调查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男性城乡劳动力总工资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总工资差异为17.75%是由不可解释因素差异造成的,而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值为51.13%,同时,东部地区外来劳动力受到的岗位进入歧视远小于中西部地区,反映出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市场制度相对完善,用工更公平。鉴于此,中西部地区的应注重缩小工资差异以及消除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視。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外来劳动力;工资差异;歧视
  中图分类号:F2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1-0098-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批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差异始终存在。大量研究表明,劳动者的个人能力素质对其职业获得和工资水平起决定性作用,仅由劳动者户籍等无法解释其造成的差异部分往往源于歧视。
  有学者采用调查的数据,对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岗位分割和城市、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两者工资差异主要是由职业内差异部分带来的。这种情况与劳动力市场发育的阶段性特征有关。现有研究对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细致研究,可是,有关不同地域的城乡劳动力就业岗位和工资差异研究仍旧不够,一些问题亟需解决:职业岗位工资差异受地域的影响吗?不同地域的劳动力市场中的职业歧视和工资歧视是以哪种形式存在的?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使用CFPS2010年男性劳动力的相关数据,观察中国东部、中西部地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差异情况,通过分析职业进入和工资待遇差别,以期对男性劳动力的迁移给出指导性意见。
  二、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外来、本地劳动力的就业与报酬
  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劳动力的工资待遇相比城市劳动力较差。根据数据统计,劳动力职业岗位分布受地域影响是明显的。东部地区的外来劳动者中,自我雇佣者的比例是30.93%,比城市劳动者高16.18个百分点,公有单位职工的比例则低23.79个百分点,非公有单位行政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仅仅是7.21%。中西部地区的外来劳动者从事自我雇佣职业和公有单位职业的比例均较东部地区大,进入公有单位的人数占比为25.71%,比东部地区高6.07%。
  无论在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外来劳动力的工资都低于城市劳动力,数据显示,外来劳动力的教育年限等人力资本水平也低于城市劳动力。东部地区外来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74年,较城市劳动力低2.06年,中西部地区的差值为2.52年,两者人力资本水平的区别,无疑是导致其就业职位与工资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工资差异中的歧视部分
  本文运用布朗等人的分析方法,结合CFPS调查数据,将外来劳动力和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工资差异分解如下:
  公式(1)中,R和U分别指外来劳动力和城市本地劳动力,  表示总平均工资,Pj为进入第j个职业的概率,  为Mincer工资方程中控制变量的均值,β为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  表示如果外来劳动力受到城市劳动力一样的待遇,其进入第j个职业概率。
  工资差异被分为四个部分:人力资本禀赋差异带来的行业工资差异、不可解释因素导致的行业内部工资差异、人力资本禀赋差异造成两类劳动力的工资差异、不可解释因素造成的行业获得和工资的差异。
  (一)估计就业岗位获得
  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外来劳动力和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获得进行估计,等到公式中的  。模型的简化形式为:
  公式(2)中,N为样本规模,J为岗位分类数,Pij表示劳动者i,进入第j个职业岗位的概率,xi为一组影响获得何种就业岗位的变量。模型估计时,将“自我雇佣者”作为参照组,其系数标准化为零。分别求出第j个职业岗位的β,将外来劳动力人力资本变量均值  带入城市劳动力第j个职业岗位回归系数  ,求出外来劳动力在第j个职业岗位获得估计  。Multinomial Logit估计结果见表1。
  估计结果显示,与自我雇佣者相比,受教育年限显著提高了外来劳动力成为公有单位职工的影响,每增加一年受教育年限,其进入公有单位的概率在东部地区增加11.9%,西部地区增加13.8%。外来劳动力年龄越大,其进入非公有单位就职的概率越低。同时,子女数量对于外来劳动力就业的概率均为反向作用影响,而党员身份对于外来劳动力进入公有单位和非公有单位管理岗位就职的概率均有显著作用,且中西部地区受此影响更多。
  (二)就业岗位分布
  外来劳动者与本地劳动者在就业岗位获得上的差别反映出两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被区别对待的程度。依据就业岗位获得Multinomial Logit模型参数,估计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分布情况,从外来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和估测结果的就业岗位获得分布的差别来说明外来劳动者受到的偏见程度。
  从表2的估测结果能看出,假如外来劳动者与本地劳动者受到相同的对待,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外来劳动者中自我雇佣者的比例将分别降低10.85%和14.95%,公有单位职工的比例将分别提高16.76%和22.12%。从另一角度来看,假如本地劳动者与外来劳动者受到和外来劳动者相同的对待,本地劳动者中东部地区的自我雇佣者的比例将提高8.68%,中西部地区的自我雇佣者的比例将提高10.5%,作为公有单位职工的比例将分别降低17.92%和20.22%。
  (三)估计工资方程
  Mincer工资方程中的重要人力资本变量描述信息说明,城市劳动力的小时工资、受教育年限、党员比例上均高于外来劳动力,这间接说明城乡劳动力工资的差异部分是因为人力资本差异导致。   表3是对外来劳动力小时工资OLS回归结果。能够得出,男性外来劳动者各职业工资决定方程中,受教育年限对每个职业的工资待遇都有正向影响,其中受教育年限每增长一年对公有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的贡献最大,东部地区为4.5%,西部地区为4.7。年龄作为工作经历的代理变量,对外来劳动力在东部地区择业的影响较为明显。外来劳动力的子女数量对工资影响的符号为负,说明每增加一个子女,外来劳动力的工资都会减少,对公有单位职工的工资影响显著,每增加一名子女分别降低21.4%和13.2%的工资待遇。在外来劳动者中党员属性并没有明显增加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Brown工资差异的分析结果由表1给出:东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城乡劳动力职业岗位内工资差异(67.15%)高于职业岗位间工资差异(32.85%),高出34.3个百分点,职业岗位内差异是总工资待遇差异的重要来源。总工资差异大多都来自可解释部分占比为82.24%,值得说明的是,职业岗位间的不可解释部分系数为-0.0161,说明对于外劳劳动力进入职业的歧视几乎不存在,劳动力市场发展良好。数据表明总工资差异绝大部分是由人力资本差异等可以解释部分组成,职业岗位间不可解释部分导致的工资差异基本没有。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中西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男性劳动者来说,职业岗位间工资差异对总工资差异的影响很大,占比达91.35%,说明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劳动市场中,外来劳动力很难受到公平的待遇。由此,给予外来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同等的政策对于缩小两者的工资差距至关重要。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制定政策,增强农村地区教育能力,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同时,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劳动力的福利差异,促使我国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昉,都阳,王美艳.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葛玉好.部门选择对工资性别差距的影响:1988-2001年[J].经济学,2007(2).
  [3]李晓宁.职业分割、性别歧视与工资差距[J].财经科学,2008(2).
  [4]王美艳.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外来劳动力就业与报酬研究[J].中國社会科学,2005(5).
  作者简介:韩易乔(1992—),女,汉族,山西武乡人,单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
  (责任编辑:王宝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7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