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思考与优化教学方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教学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我国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个性化的思考,导致课堂教学古板,学生学习效果不高。特从个性化思考概述、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现状、阅读教学设计要点、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实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优化小学阅读教学方案,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年段;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2-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2.123
“因材施教”是流传千年的教育古训,也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个性化教学核心。只有个性化教学,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学习优势。尤其在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个性化教学方案,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灵动化与细腻化,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由此可见,探究我国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个性化教学的优化方案十分必要。
一、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同质化
创新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保障,但我国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教师之间相互进行模仿教学,犹如“邯郸学步”,不仅失去了自我教学特色,更是无法有效实践个性化教学。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主观能动性推动的教学内容,忽视个性化教学,将会弱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思维启发价值,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教学理念滞后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不足,导致在课堂上无法准确地表达出个人对于文章的主观看法,课堂自控能力较弱。部分教师认为应严格把控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教学灌输确保课堂教学秩序,将成熟的知识成果直接教授给学生。只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吸收十分有限,语文思维能力与课堂自我控制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学生很难形成自主阅读能力。教学理念的滞后化,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角色不清晰
学生与教师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两大重要主体,教师“教”与学生“学”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但长久以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未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参与其中,并没有真正思考“为什么学”“如何学”等问题,从而导致课堂“高耗低能”。学生最终成功掌握了多少知识,才是课堂教学成功判断的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正确认识到课堂角色,没有清晰定位教师主导作用发挥边界,影响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始终无法得到提高。
二、阅读教学设计要点
(一)目标清晰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开展的关键核心,也是教师教学理念改革的重要体现,教学目标设置得当将会确保课堂教学开展方向的一致性,明确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所要达到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制定清晰科学的教学目标后,应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践行,确保教学路线不出现偏移,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清晰的教学目标,能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个人角色,以教学目标为准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模式多样
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侧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與信息反馈,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多样化模式,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体系,从听觉、视觉、情感体验三个角度营造个性化教学氛围,注重小学生语文思维形成的过程,打破固化的教学模式,突破以往教学的机械化。
(三)开放性强
面对滞后、固化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把控过严的教学现状,构建个性化的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赋予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在教学理念上,开放性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方法上,开放性体现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有思维启发的作用,使学生确实能够通过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完成深度思考,形成个性阅读能力;在教学语言上,教师的语言更应具备开放性,采用一些流行语,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开放性强的小学高年段阅读课堂,才能够为个性化教学营造课堂氛围,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促进高效语文阅读课堂的开展。
三、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及实例
(一)多维立体,核心素养
阅读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可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应结合课堂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学生阶段阅读的学习情况,从语言能力提升、文化传承与创新、审美能力、语文思维四大核心素养出发,优化课堂教学方案,设置教学目标。多维立体化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能“齐头并进”,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有所侧重,阶段教学内达成一种平衡即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
如《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明确本课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确定本课的知识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14个基础生字,并能够达到读写与理解的目的;其次分析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确保教学目标的上限与下限,班级学生中等水平占据绝大部分,教学能力目标中设定学习顺序写作与详略得当写作手法,避免过难或过易,无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最后,情感体验上帮助小学生感受老舍语言风格之美,了解北京的风俗习惯,从而感受中国传统的年文化特色。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囊括了语言能力提升与语文思维两大方面,情感目标则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语言审美能力培养两大核心素养方面,从多为立体角度出发,开展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设计,才能准确把握阅读课堂的个性化开展。 (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个性化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即使是同一种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反馈不同,教师也可采用“同法不同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将其有机组合也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进行创新,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化教学的深入开展。
如在《长相思》(纳兰性德)教学中,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让学生理解诗人羁旅怀乡之情以及对边塞雄起之风的赞美,教师可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雪景下诗人内心悲凉之感,以图片情境将学生引入诗中;其次,教师播放《林海雪原》古筝乐曲,牵引学生的思绪,激发学生的情感,从听觉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情境;最后,教师可播放《长相思》的动态视频,通过详细的知识重点解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由所举案例可以看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一种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教学执行方案。
(三)个性教学,皆不相师
个性化教学也是创新性教学,契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段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學生的语文思维,最常使用功能的是小组合作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反馈,学生反馈不同,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会不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事事“相师”,模仿权威教学方案,缺乏个人独立的思考,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无法真正开展个性教学。
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教师开展分层教学,大部分分层教学中都将学生按知识掌握情况分为三个层次。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主要表现在接受快慢的程度上。教师以知识为标准分为三个层次的教学方法显然不符合实际教学标准。教师可将学生分为理解慢与快两个层次,针对基础知识理解慢的学生,教师可设置重复性较高的基础知识试卷,帮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记忆;针对基础知识理解较快的学生,教师可组织开展句子仿写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结合个性化教学现状,大胆进行创新与改革,立足于核心素养,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琦.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思考与实践[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7).
[2]韩玮.小学高年段语文学业评价实践研究——以上海S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滕迎春(1982.4— ),女,甘肃榆中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