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大部分成了“小皇帝”,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懒于思考,对成绩的好坏有时无动于衷,特别是受挫能力非常差,有时一次小小的挫折都会使他们觉得是沉重的打击,而小学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有效平台,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好这个平台,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运动;抗挫能力;培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1-015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149
   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主要是帮助学生摆脱心理挫折的消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在学习与生活中,有些学生一旦遇到挫折,有的力图将失败的责任气恼地转嫁给他人,有的则以自暴自弃的方式来达到自我解脱的目的。
   一、小学生受挫心态产生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首先,有的父母对子女寄予过高的希望,“恨铁不成钢”,缺乏正确的人才观与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使孩子在心理上感受到真正的关爱;其次,有的父母对子女的不良道德行为纵容迁就,将子女视为掌上明珠,一味满足孩子的任何方面的要求,导致子女唯我独尊、养尊处优,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必然经受不起小小的波折,更不用说人生道路上风吹雨打的考验了;再次,有的学生父母自身的道德修养较差,特别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社会上打牌赌博、坑蒙拐骗、真假离婚、传销偷盗等伤风败俗的现象比较普遍,污染了孩子的成长环境,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心态,从而表现出离群、怯懦、孤僻、狭隘、暴力、游戏成瘾等不良心理倾向。
   2.学校方面的原因。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有的学校重智轻德,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熏陶与坚强意志的磨炼,有的只求学生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因而在教育言行、方法上失当,因此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导向下,成绩好的狂妄自大,只能表扬,不能批评,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以辱骂、猜忌、殴打等方式来发泄受挫后的不满,成绩差的学生感到在学习上处于劣势而又得不到及时与正常的心态调整,因而产生恐惧感与焦虑感,导致自卑、失望。性格外向的会心灰意冷,性格内向的会因此变得少言寡语。
   3.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社会现象都会导致学生挫折心态的产生,会使缺乏分析能力和自己觉得家长“一无钱,二无权”的学生认为“社会不公”。从而失去信心与意愿,或表现出一些极端的行为。相反,自感家庭优越的学生则会产生高人等、目中无人的优越感,因此一遇到挫折就处处显示出惊慌不安,表现出无所适从。
   二、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1.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个愉悦、自由、民主、宽松的环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让其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选择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发展特长,以培养健康的人格、良好的习惯为目标;此外,教师结合体育课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像邓亚萍、许海峰、姚明、刘翔等,讲这些人物在成就自己的事业时是怎样受尽挫折,又是怎样百折不挠地战胜挫折而取得成功的,让其自觉接受教育,培养抗挫意识,提高抗挫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体育常规行为规范教育、军事训练、教学任务、体育比赛等锻炼学生的体能,磨炼学生的意志。体育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在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方面、组织纪律和思想品质方面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一丝不苟。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形成,他们的情绪往往不稳定,表现脆弱,易感情冲动,抗挫力差,不考虑后果。用时间检验“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哲言,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让学生认识到胜不能骄,败不能馁;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失败中看到希望,在失败中重新振作,奋起直追;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在他人取得胜利时应认真向他们学习,而不应嫉妒,因为嫉妒心强的同学,一旦受到小小的挫折:将不能正确对待,导致自暴自弃。
   3.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学校除了完成对学生的体育课教学之外,还要经常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比赛,在活动和比赛中,培养学生团结、拼搏、不怕失败的良好品质。有的时候,教师还要专门安排课外体育运动,巧设“败局”,让学生轮换接受失败的教训,然后提供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平台,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反复的挫折——成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4.教师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抗挫积极性。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一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不只由他知识多,更重要的是他的表率作用。每当有课时,无论天热天冷,教师要提前到场,暗示学生提前到场,站队快静齐,不怕风吹雨淋。教师在学生面前站姿严格、不松懈;即使冬季也不缩手缩脚。加里宁说过:“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心理所施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才能施教于人,以身作则才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不管是盛夏还是严冬,如果教师精神饱满,意志坚定,精神抖擞,学生就会受到鼓舞,认真做好每个动作。
  参考文献:
  [1]王雪梅,王雪琴.培养孩子的挫折忍受力[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2]陳小玲,边和平.挫折教育新论[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何永明(1986.1— ),男,汉族,甘肃陇西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