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内外大班额实验研究及改革措施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大班额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改革大班额对教育水平的提高包括学生成绩及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班额实验研究以及改革措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班级规模;国际研究;国内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1-019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184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提出:“2018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2019年在56人以上大班额治理上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各省市也对消除大班额做出了多种措施。可见,消除大班额,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内容。
   一、国外研究及成果
   (一)美国
   目前为止,关于班级规模效应的有力证据已经由美国STAR项目产生。STAR项目(Student-Teacher Achievement Ratio)是1985-1986年在美国田纳西州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试验。STAR项目被视为教育中班级规模效应最令人印象深刻和最强大的实验。该项目采用田野实验法,主要针对幼儿园和一、二、三年级的学生,选取了6400名学生和300名教师,他们被随机分配到三类不同的班级,即小班级(13-17名学生)、一般班级(22-25名学生)以及一般班级配备一名助理教师的班级[1][2]。在实验期间,为避免外因如学校或教师行为的影响,规定了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和服务不变,并不得对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最大限度地消除学校的管理风格、学校设施等影响,以此来观察班级规模效应[3][4]。
   主要测量维度包括学生成绩(单词学习技能、数学、阅读等)、课堂教学过程观察以及后续的数据跟踪(毕业率、成绩巩固率)等。就实验结果而言,小班的教学效果、学习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相比于大班来说要好,配备助理教师班级的学习成绩要比没有配备的班级要好(仅限于一年级)。STAR项目的后续研究包括1989年的“持久影响研究”和1990年的“挑战项目”,结果表明小班教学的影响可持续到八年之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5]。但除了可控因素外,实验难免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如学生家庭条件等,虽然这是田野实验法不可避免的弊端,但就整体而言,小班教学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仍有着不小的意义。
   继STAR项目后,美国于1995年和1996年又开展了SAGE(Student Achievement Guarantee in Education)项目和CSR(Class Size Reduction)项目。这两项项目不仅再一次证实了小班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意义,还说明了小班增加师生互动、减少纪律和课堂管理问题、有利于教学创新等优势,尤其是对特殊学生如贫困生更有利[6]。
   (二) 欧洲
   以八个欧洲国家即保加利亚、德国、匈牙利、意大利、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参加的2001年到2011年的PIRLS(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项目的数据为例分析班级规模对四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经过三次评估后,发现缩减班级规模对学生阅读成绩没有显著影响。但罗马尼亚除外,罗马尼亚评估结果表示缩减班级规模可以提高阅读成绩;与其相反的是,在德国和匈牙利的结果表明扩大班级规模会提高阅读成绩。除此之外,該研究还考虑到除班级规模外其他因素对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如家庭书本数量、父母学历等。结果表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比条件差的成绩高等。同时该研究还考虑到其他变量的影响,包括学生的特点,如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被分配到小班进行补救;教师的特点,如优秀教师可能被分配到成绩较低的班级;家长的特点,如学历高的家长可能会要求学校将他们的子女分配给小班、将优秀教师分配给他们子女的班级。以上表明,小班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由于外因存在很可能是虚假的。因此,评估结果虽然有一定的具有信息性,但可能无法衡量真正的班级规模效应[7]。
   二、国内大班额现状分析
   我国“大班额”的出现,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迄今仍是个不易解决的难题。在国际普遍推行小班化教学的趋势下,我国还存在如此高比例的大班化教学现象,这与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不相符,也与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质量的期盼不相符[8]。
   具体来说,我国大班额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龄人口大量流入,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由于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促进城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随迁子女在城镇就学升学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携带子女进城。然而,城市教育布局的滞后使得中小学校数量不足,学位短缺,教师教室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大班额成为了通用的解决方法[9]。
   (二)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盲目择校现象严重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的差距,很多农村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到较高的教育水平,宁愿让孩子忍受“大班额”的拥挤,也要把孩子送到升学率高、环境好的学校
   三、国内改革情况
   (一)延安市改革措施
   《中国教育报》曾报道,2018年延安市出台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属地管理、以县为主、划片招生、就近入学”。这次改革规定学校须统一集中招生。延安市政策虽已出台,但由于学生数量过多,实际情况比起规划都已超标,教师数量短缺也是一大难点。为解决这些困难,延安市按照《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方案》,根据各校实际状况确定各学校招生规模,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疏导分流,改革学校招生计划、学校布局等办学情况,挖掘学校办学潜力,进行扩建,保证教学设备对学生的服务状况,保障班级规模等,满足大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    (二)冀州区、西宁市开启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2018年,冀州区印发《冀州区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为解决大班额问题,以集团化办学改革为突破口。改革按照“一个核心,四大集团”的模式,以优质模范学校为“核心”,探索“单法人多学校”或“多法人多学校”的办学模式,整合教育资源。“四大模式”指“资本管理”模式即集团对成员学校的管理具有支配权和控制权;“法权管理”即集团与成员学校之间是法律上的“母子”关系;“品牌管理”模式即注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与文化的建设;“契约管理”模式即通过契约对成员学校进行管理,属于教育联盟性质。
   西宁市也根据《关于西宁市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于城西区开展了集团化办学工作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加强校园建设、师资建设等,联合各校进行教育互动,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为改革大班额问题,还不断探索“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减弱大班额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成绩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5]Karen Akerhielm.Does class size matter?[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1995(3):229.
  [2]高秀娟.美國田纳西州STAR计划——评价与讨论[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2):52.
  [3]陶青.美国田纳西州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STAR计划的理论与实践[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7):44.
  [4]陈云奔.美国关于班级规模的实证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9):30.
  [6]秦玉友,李生滨.美国班级规模减缩项目:取向与讨论[J].外国教育研究,2010(11):72.
  [7]Shen T,Konstantopoulos S .Class size effects on reading achievement in Europe:Evidence from PIRLS[J].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2017(52):98.
  [8]马佳宏,熊虎,孟骁枭.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危害、成因与对策——基于广西的分析与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
  [9]李静美,邬志辉.当前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问题及其治理[J].教育发展研究,2017(8):62.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 吴仪(1998.5— ),女,汉族,山西运城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本科在读。
  欧阳思琪(1998.6— ),女,汉族,辽宁鞍山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本科在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2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