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前教育手工课程设计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打破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瓶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区域民族文化,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项目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区域民族文化与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模式与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将民族文化与手工课程深度融合,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催生幼儿园核心竞争力,可为广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和幼儿园核心竞争力打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文化;手工制作;路径;竞争力
  学前教育是重要的国民基础教育,亦是学前儿童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手工不仅可以高效培养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前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手脑并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提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指导、发展指导及健康管理等相关知识,具备从事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教育及管理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1]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手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手工课程内容繁多、知识体系复杂、操作性强,再加上手工课程师资短缺、教师专业化程度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教学模式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手工作品脱离实际,缺乏创新,这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培养是不相适宜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建设,理应突出系统性、实用性和文化性,才能培养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2]因此,我们立足于幼儿园手工制作典型工作任务,融合地方民族文化元素,以手工传授、玩教具制作和环境美化与装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学习需求和职业核心素质培养为出发点,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为例,系统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过程。
  一、教学目标设计
  手工是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3]要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健康发展,手工制作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课程遵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与技能标准,结合专业特色、专业核心竞争力以及未来职业要求,设计了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即文化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首先,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了解区域民族文化,将区域民族文化融入到手工作品中,并独立完成幼儿园手工制作项目;其次,要求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结合区域幼儿园实际开发创新性玩教具和手工作品,并能根据需要制作玩教具并引导学前儿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第三,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根据幼儿园实际和区域民风民俗,进行手工作品制作和幼儿园环境美化与装饰,并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项目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
  有研究者指出,学前教育专业应积极将民间美术融入到现代美术教学中,[4]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桥接和手工承载,让民族文化融入到幼儿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因此,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应通过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项目,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认知民间美术及传统文化,掌握文化鉴别与欣赏能力,将民族传统文化与手工作品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幼儿手工传授及其民族文化的传承。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要上好幼儿园手工课程,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娴熟的手工操作技能和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能通过语言清晰有趣地讲解手工制作步骤和方法。幼儿园教师还应该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结合幼儿发展的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幼儿自身特点的玩教具、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研究表明,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手工作品欣赏与体会,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基于手工制作锻炼幼儿手部肌肉,可促进幼儿手眼协调发展,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还可体会到失败与坚持,欣赏美与感受美,学会互相协作和沟通交流。[3]基于手工的重要作用,设计了折纸、剪纸、布艺、泥雕等基本的教学项目和任务,涵盖了配套的学习展示、汇报和手工技法传授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合理选择手工作品并应用于幼儿手工课程教学中。
  其次,学生要能根据需要制作教具和玩具,不仅是通过教学使得学生了解手工工具和材料,初步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还需要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发挥空间想象和创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具在什么场合使用?教具可以是什么造型?这个造型用什么材料?”等三大问题。基于此三大问题的分析,设计了玩教具制作与废旧物品综合利用教学项目和任务,主要包括了解手工工具和材料,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规律、方法和基本技巧,并充分发挥手工制作过程中的空间想象和创造能力,掌握玩教具制作的核心技术环节并制作适宜性玩教具。
  第三,学生要能进行环境美化和装饰,还需结合教育目标,明确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明确手工作品的文化、内涵与作用,并获得根据具体场合灵活应用手工技法的能力。基于此能力要求,设计了幼儿园手工综合应用和主题制作教学项目与任务,通过反复训练和参与实训操作,获得根据具体场合灵活应用手工技法的能力。
  (二)教学项目设计
  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和渗透力是无穷的,[2]民间艺术文化已经从中小学延伸到了学前教育中。在学前教育专业手工教学中,以民间美术为载体,引入区域民族文化,并以民族文化为纽带,探索学前教育专业手工与民间工艺的诸多共性,设计适合学前儿童的民间手工项目,是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5]“民间艺术”及其文化主要以皮影、剪纸、编织、绣花、糖人等[6]形式存在,将民间美术应用于学前教育手工课程中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7]他们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发现美、体会美、设计美等能力。[4]下面以黔东苗族服饰制作项目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分析黔东苗族服饰所蕴藏的民族文化,实现文化与手工的融合。苗族服饰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等传统工艺技法,其形成与苗族人民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脉络相存。再加上苗族沒有文字,在服饰上挑花刺绣、染色赋图,[8]充分彰显了苗族服饰大众化的特点,自然成为了最重要的民族文化载体。由苗族服饰可以看出年龄、性别、职业、贫富等差别,还可看出节庆、婚姻、丧葬、崇尚、信仰、礼仪等习俗。   其次,深挖黔东苗族服饰共性元素,完成手工项目知识与技能体系的构建。从苗族服饰的图案来看,主要有几何图案、动物图案和植物图案等。其中,几何图案主要包括十字纹、万字纹、锯齿纹、水波纹、云纹、雷纹、回纹、井字纹、太阳纹、铜鼓纹、星纹、卷草纹、八角花等,[9]其中,十字纹、井字纹等是其最基本的共性结构;动物图案主要包括牛、龙、象、虎、狮、鹿、狗、兔、鼠、鸡、凤、雉、山雀、猫头鹰、鱼、龟、蟾蜍、蝙蝠、蝴蝶、蜜蜂、虾等[9];植物图案主要包括菊、荷、石榴、葫芦、向日葵、鸡冠花、蕨菜、辣椒花、折枝等花卉植物,并取其枝、叶、茎、花和藤条作为图案装饰。
  第三,理清民族手工造型,实现民族手工作品的快速设计。从以上苗族服饰共性元素可以看出,民族手工造型的共同特点是,从生活中攫取的动植物形态被大胆地写意和夸张,每一幅图案都表现出织、染、绣等多项工艺技术综合运用的效果,制作工艺独特,图案纹饰夸张,显示出苗族服饰独有的韵味和魅力。在造型创意和表现手法上,基于苗族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欣赏习惯,将具象和抽象有机结合,充分展示了苗族写实与写意两方面的有机融合。[9]如苗族的蜡染和刺绣工艺,主要包括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裁剪型等5种写实造型,[10]并基于民族生活实际进行写意。因此,在将民族元素融入手工制作课程时,学生不仅要有单纯复制和模仿的能力,更多的是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激发创意思维,将自身的想法与民族共性元素融合,这样才能制作出有特色的、有内涵的手工作品和玩教具。
  第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将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应力求构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工教学模式,从写实与写意两个方面,融入民族服饰共性元素和民族文化,丰富和拓展项目教学内容,建立特色化教学,[11]提升黔东苗族服饰制作项目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模式设计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每个班至少有70%以上的少数民族学生,这为我们将民族文化与手工课程融合提供了基石。在整个教学运行过程,手工课程应不再局限于教室,而应该延伸至校园、延伸至幼儿园、延伸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强化实践教学,注重技能训练与运用,重点使学生在掌握手工技能的基础上,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元素,将手工制作技能运用于幼儿园教学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中,为学生走向幼教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针对手工课程内容多而杂、学生学习记忆较难的现实问题,搭建折纸、剪纸、橡皮泥制作、布艺等教学资源库,从方法、技能和文化三个层面,从多个途径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12]
  第二,为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效实施,可以实施移动教学和体验教学,有机整合“观察学习、现场听课、实践演练、分享评价”等多个“教学做”环节,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高效培养。因此,可以进一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多个教学资源库,开发移动教学App,搭建环境创设、区角设计等主题制作案例库和体验区,以满足“边讲边学”“边学边做”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需求。
  第三,结合岗位职业能力考核标准,以幼儿园岗位分析为基础,按照能力为主、知识为辅、强化实训、突出应用的原则,确定课程理论考核和职业能力考核的权重,并结合幼儿园教师实践中必备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职业能力实践为重点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将校内学科理论考试与每学期的技能成绩考核、幼儿园见习实习实践考核、学生日常参与比赛活动成绩相结合,形成了学前教育手工课程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12]
  四、教学方法选择
  手工课程理论水平要求高,需要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需要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获得手工制作能力。因此,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从以教师为核心转到以学生为核心,实施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情景教学,采用研究课、自学课、讨论课、表演课、实践课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课堂就能够走进真情境、透析真行为、形成真技能、突显真发展,实现了手工课程“理論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补充,达到教、学、做一体化,[12]实现了手工传授、玩教具制作和环境美化与装饰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实践效果评价
  首先,手工课程基于幼儿园工作过程中手工传授、玩教具制作和环境美化与装饰等典型工作任务,基于“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设计了教学项目与教学任务,实施项目任务教学法,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实施“边教边学”“边学边做”,在大量的实践锻炼中获得手工传授、玩教具制作和环境美化与装饰能力,全方位培养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手工知识与手工技能。
  其次,基于“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依托移动教学平台,建设知识库、方法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库,支撑了手工课程理论教学、学习效果跟踪与评价,将课前、课中、课后融为了一体,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高效培养。
  第三,民族文化与手工制作深度融合,丰富了手工作品的外延与内涵,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美化与装饰环境彰显了幼儿园特色,手工作品深受家长他孩子们喜欢,让家长们感觉幼儿园更亲,幼儿教师更亲,从多个层面提高了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姜紫月.论学前教育专业中手工课教学的重要性.现代交际,2019(07).
  [2]苏春与苏兰.学前手工课程体系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教育学术月刊,2018(08):104-111.
  [3]陈颖颖.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浅析.艺术科技,2018.31(04):152+154.
  [4]韩晓龙.民间美术在现代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合及传承.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2):131-132.
  [5]高山.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手工教学改革.艺海,2018(11):118-119.
  [6]唐珊.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美术大观,2016(02):146-147.
  [7]林丽.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中的实践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4(17):152-153.
  [8]杨明.贵州苗族服饰文化浅论.理论与当代,2015(12):49-50.
  [9]申卉芪.论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现代应用.中央民族大学,2005,78.
  [10]任宜海.贵州黔东南苗族女性服饰的文化生态研究.贵州大学,2018,263.
  [11]杨莉.如何将地方少数民族元素融入手工课堂.美术教育研究,2018(13):166+168.
  [12]李心艳.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设及实践研究.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89-92.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青年项目(2016qn55),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项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本土化研究(trzy-2015-18)》
  作者简介:朱廷美(1982-),女,汉族,四川宜宾人,讲师,主要从事美术学及教育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2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