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生视角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环节设置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以重要度为指标,调查不同年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对专业实践环节设置的重视程度,从学生视角分析目前专业实践环节设置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如何。结果表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除增加相应的实验、实习环节外,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场所和条件;对综合实习的内容、方法进行改革,强化实习内容的深度和专度,适当延长毕业实习时间,并和就业结合;毕业论文应量化评价指标、适度弱化毕业论文分量和时间。
  [关    键   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环节;学生;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64-02
   一、引言
   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将原地理科学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调整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070503)”两个新专业[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前身是设立于1999年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需求的、具备扎实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创业前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他院校也在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方面做了探索,如福州大学的税伟等[2]对本专业进行的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探索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的胡娟、谭悦[3]所作的“实践性知识”教学研究等。伴随国家自然资源部的组建,《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这就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更强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为进一步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推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开展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通过量化学生对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从学生的角度探讨实践环节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和2013级、2014级、2015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调查内容主要为学生认为实践课程体系中某一环节的重要程度,反映该实践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影响。
   选取重要度为指标,重要度(重要与不重要)=各指标选择人数/调查问卷总人数×100,通过选取比例排序反映学生认为实践课程体系中某一环节的重要程度。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参与调查的学生141人(2012级49人,2013级35人,2014级28人,2015级29人),收回有效问卷141份。
   野外实践是地理学科背景院校一贯重视的学习环节和优势,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10多年的发展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强化探索出了一系列的经验,专业调整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环節基本维系了原有的模式,如何形成符合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践环节仍需要探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设的9门实践活动包括军事训练、课程设计、实习及毕业论文四类,时间在1~15周之间,土壤与植被实习、地质学与地貌学实习、测量学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地图学课程设计均为1周时间,军事训练和综合实习为2周时间,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分别为2和3个月。不同年级学生对同一实践课有不同的认识,反映了学生对实践课的期望与收获的差异。41.38%的大四学生在重要性方面选择了毕业实习,比例不仅远高于其他实践课,也远高于1~3年级学生对毕业实习重要性的看法(表1),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2个月时间的专业实习对专业能力培养的作用。重要性排第二的综合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实习地点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安徽黄山和西递宏村,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交通、园林、环境保护、地理等,1~3年级学生对综合实习的期望很高,但完成综合实习的大四学生对该实践课重要度指标选择的比例从大一的26.92%降至3.45%,说明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实习并未达到学生的预期效果,急需在实习内容、实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毕业论文是四年大学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但学生并未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一方面,由于不同教师论文题目设置的难易差异大,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评分标准不一,使多数学生将论文视作作业完成,忽略了它对专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就业影响,学生急于就业,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找工作单位或已经就业工作,学生对论文的投入和专注度不足,影响了毕业论文环节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地图学课程设计尽管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知识点,但如果不能很好地将规划相关专业内容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结合起来,也很难让学生重视。
   根据表2,计算机制图与技术依然排在实验课首位,其次为测量学和居住区规划、GIS应用,而村庄规划、遥感导论、水文与水资源管理排在后三位。这一结果首先反映了学生对这门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另外,也反映了授课老师的教学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增加相应的实验、实习环节外,也可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场所和条件,如,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老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并设置相应的学分。
   2.对综合实习的内容、方法进行改革,强化实习内容的深度和专度,避免走马观花;适当延长毕业实习时间并和就业结合,鼓励学生自己去有就业倾向的单位实习。
   3.毕业论文的方式、学分、时间和质量评价指标需要改革,量化评价指标、适度弱化毕业论文分量和时间。
   参考文献:
   [1]杨晓霞,杨庆媛,邱丽.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4):211-216.
   [2]税伟,王前锋,许章华,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122-123.
   [3]胡娟,谭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性知识”教学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165-166.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