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联合传统教学法在大学本科内分泌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微课联合传统教学法在大学本科内分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南通大学医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级59名学生,A班30名学生为实验组,B班29名学生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与微课相结合的方式。比较两组学生的临床知识掌握度及教学效果满意度。结果:相比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在临床知识总分及教学效果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法,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应用在大学本科内分泌教学中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获得更好的教学满意度,适合推广。
[关 键 词] 微课;传统教学法;大学本科;内分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40-02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当今各个高校都很关注的一项系统工程,而“微课”的产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对医学生来讲,内科学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其中的内分泌学科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对今后的学习、科研及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因内分泌学本身的特点以及我们目前主要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一方面可能存在教师满堂灌、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浓厚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学生不能将接受的新知识直接融于原有的知
识体系中,从而对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广大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多,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为此,我们拟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试图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深化知识难度、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微课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教育学者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他综合以往短小课程设计的思想,提出“MicroLecture”。此后,国内学者胡铁生2010年首先提出了微课概念,指出该种上课理念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对各知识点进行对切割,把课程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颗粒”视频,并配以辅助性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有选择、可重复、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个别化学习。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研究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随机选择南通大学医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级59名学生,A班为实验组,B班为对照组。实验组30名,其中男生12名,女生18名,平均年龄(22.2±0.78)岁,大学三年总平均成绩(71.5±7.6)分;对照组29名,其中男生11名,女生18名,平均年龄(21.8±0.96)岁,大学三年总平均成绩(72.8±8.3)分。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和前三年大学平均成绩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学生均在知情后纳入研究。
(二)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均由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医师统一授课,选用葛均波、徐永健主编的第8版《内科学》。理论和实验学时数相同,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同一教师授课,其中实验组除了接受传统教学外,还给予结合授课内容的微课教学,并由此提出问题,解释疾病;而对照组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实验组授课内容
根据临床本科教学大纲在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中的要求,从总论开始到糖尿病各章节分为11个主题微课,针对各主题的难点重点,精心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临床疾病,从疾病的临床表现入手,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诊断鉴别主要的诊疗要点,通过Flash动画、短视频、PPT等手段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出微课视频,时间控制在10~15min。我们探讨尝试了“大课讲解理论,微课助你理解记忆,实习课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整个内分泌教学流程中根据不同的章节介入不同的微课。
2.具体实施
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投入并使用微课。组织实验班级集中收看微课视频;建立实验班级微信、QQ群,将微课打包做成群文件放入;通过公共微课平台上传我们的教学微课,给予实验班级进入平台观看的资格等,鼓励实验班级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使用微课资源,对观看后的反馈意见进行汇总和分析。
(三)评价方法
1.临床知识掌握评估
选取两大临床最常见的疾病——糖尿病和Graves病进行试卷考核(基础理论知识75%、临床病例25%),每位学生均参加考試,总分100分。
2.教学满意度评价
学习结束后,给每位学生发放教学满意度评价表,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学习效率、各章节重点内容掌握情况、临床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四个方面。评价等级分为得到较多提高(2分)、得到一些提高(1分)、无提高(0分)。满意度得分=各组得到较多提高的人数+得到一些提高的人数/每组的总人数*100%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满意程度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的测验成绩
两组学生的笔试测验试卷成绩见表1,实验组学生的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 (二)两组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调查问卷表的统计,得出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率、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和临床思维及解决能力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三、讨论
目前,我们在内分泌本科教学中仍然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沿袭多年,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授课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这样的教学方式刻板且程式化,老师上课将大量知识点“满堂灌”,学生在下面被动学习,学生学习不动脑,死记硬背,所学知识与临床脱节,学生不会融会贯通,使得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大打折扣。因此,内分泌的本科教学有必要進行改变,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之上,与时俱进,加入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课在我们的内分泌教学中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一个至关重要的载体,即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有机组合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相对于传统授课来讲,微课的教学方式新颖,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将书本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对于日后在临床上遇到具体问题时还可以重复观看教学视频,甚至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微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而又精简,它可以将不同知识点进行独立分割,通过图像、动画、3D效果等表达方式多样的呈现知识点的全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容易抓住重点并理解记忆。同时微课教学时间短、效率高,内容浓缩而精简,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有效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在实验组的内分泌教学中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临床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中发现,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为(87.85±4.4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82.43±6.45)分,两组的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调查也发现实验组不管在学习兴趣、学习效率、重点知识掌握还是临床思维能力上面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微课实验组在本科生的内分泌教学中与对照组相比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但是,微课教学法也存在其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其短小、独立的特点,从而使其知识点相对单一,缺乏连贯性,不利于知识系统化,而且也有可能让学生对微视频形成依赖性从而不在注重课堂教学,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彼此取长补短,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系统而且侧重点明确,学习更灵活,知识掌握度更高。
综上所述,将微课引入本科生内分泌学的教学中,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授课,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单依靠传统教学的枯燥性以及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而且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考试成绩,为将来更好地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其他相关学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李晓微,闫秀静,杨琳.微课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91-93.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