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寿山石雕人物创作过程中的俏色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寿山石以其温润的石质和颜色而闻名于世,自古以来寿山石雕刻因其自身的行业气质,形成了“七分天然,三分手艺”的雕刻形式。在寿山石雕人物雕刻创作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取色分巧,在保持原石的固有颜色和形态的同时,如何运用“取俏”的创作手法来呈现人物的艺术美感,这极其考验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雕刻技艺。
  [关键词]雕刻艺术;人物雕刻;俏色创作;艺术价值
  寿山石雕刻在我国石雕艺术创作中占据十分特殊的地位,据福州地方志记载,寿山石雕最初简单粗糙,一般是山上的僧侣,闲时就地取材,用于雕刻香炉、念珠、佛具等,还被老福州人用于制作殉葬的石俑。自宋朝以后,民间艺人有意识地对石头的材质进行等级划分,将一些质地上乘的材料雕刻成精美的案几摆件,颇受文豪權贵的追捧,自此开始身价倍增。到元末,收藏寿山石印材、印纽等,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专利”。本文通过寿山石雕中“俏色”和寿山石雕人物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尝试探究寿山石雕人物创作对俏色运用的创作手法和艺术价值。
  一、何为俏色创作
  所谓俏色,是玉石加工的专有名词,广泛运用于寿山石雕艺术创造中,这种创造手法与绘画、漆雕、珐琅等大不相同。“俏色”主要按照原石的自然颜色和天然形态,依石赋形、就色取巧进行创作。创作出一件成功的俏色佳品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其价值也不可估量,在寿山石雕刻作品中即便原石质地普通,如果有“色”并且把握好“俏”,其身价也绝不逊色于高档的雕刻品。
  对“俏色”巧用,在寿山石雕刻工艺中占据半壁江山,寿山石雕刻第一要义就是“俏色”,虽然俏色的使用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价值,但不可过多过杂,作为寿山石雕刻者,不仅要爱“俏”,敢于用“俏”,更要精于用“俏”。
  “俏色”首先要注意颜色的相互呼应,避免颜色相近而造成多色互混。颜色运用要符合大众审美,择色清爽、自然、干净,整体布局合理。尤其寿山石本身丰富的颜色和石质,更是为“俏色”提供了非常优良的基础。
  其次,要注意顺色造型,这种表现手法常见于寿山石雕中的“俏色”雕刻技法。所谓顺色,即材料中的俏色与雕刻对象的颜色相似或相近。顺色造型就是要在创作时巧妙地将原石的色调和形态结合起来,让作品的颜色与造型浑然一体,达到质、色、形完全融洽的境界。笔者爱上寿山石雕,便是因为其红如霞焰蒸、白如雪光嚼等独特的色质魅力。
  最后,在寿山石雕中“俏色”的运用要掌握颜色的正、纯、浓三个要素,色正需能艳,色纯可无瑕,色浓最鲜亮。把艳色,也就是最俏丽夺目的颜色用在最突出的地方,让色泽更极致、更具艺术表现力,艳色运用得巧妙,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笔者在创作《接福》时,将石料最珍贵一点点颜色,设计雕刻成蝙蝠,“蝙蝠”自古寓意着福,迎着微风,仿佛福到来,作品设计恰到好处,与人物相呼应,主题突出,“俏色”的运用给作品增添了生命力和空间力。
  二、寿山石雕刻中的人物创作艺术
  人物创作是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一大主题,在寿山石雕刻中占据最大比例的就是传统人物雕刻。在人物雕刻注重神似的同时,形也不可忽视,只有二者兼备才是好的创作。人物或嬉笑怒骂或谈笑风生或慈眉善目,这些皆是人物作品带来的感染力,下面笔者谈谈雕刻人物作品的经验。
  (一)面部表情的深入刻画
  一件好的作品最抓人眼球的就是表情,人们往往是通过作品的表情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透过表情的线条刻画来考量作者的雕刻技艺。笔者在每次下刀前通常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相石”和人物面部表情的揣摩,因为一件好的作品可以表达创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有思想的作品才有生命和艺术价值。以前师傅常说寿山石雕刻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人物的重要部分是头部,得先找到适合头的位置,把大小、长度先确定,接着雕刻五官,根据脸留宽、鼻刻小、眼皮先与眼珠雕等雕刻原则,同时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细节要了然于心。在人物面部表情创作中需要将线条、笔划、质感、韵律与个人的艺术修养互相融合,才可以让人物表情细腻传神、栩栩如生。
  (二)人物形体比例的呼应
  在市面上我们看到的寿山石人物雕刻中,比较常见的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但对人物的整体比例、人体协调注重的作品甚少。笔者认为在人物雕刻中对表情的刻画细化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了不同人物的身体比例、协调性以及运动时的律动性,只有在符合人的身体比例、构造、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才不至于让作品脱离常识而让人啼笑皆非。每个人物都独具特点,创作要从个体差异开始着手。比如人物在站立、坐着、盘腿时比例的差距,有“立七坐五盘三半”的说法。不过由于寿山石材料的特殊性,不宜刻太高,且人物要圆润饱满,一般在寿山石雕刻中人物比例为1:5,为了更好的体现艺术审美情趣佛陀可用1:3的标准。人物雕刻,没有绝对的比例,其唯一可遵循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协调感。
  (三)人物造型配饰的处理
  人物雕刻离不开造型配饰的衬托,对一件人物雕刻作品来说,人物风格特征是很重要的,比如仙女要有仙女的衣带飘飘,文人雅士要有文人雅士的儒雅风度,剑客要有剑客的侠骨柔肠等,只有风格特征才能使作品更加妙趣横生。人物雕刻的衣服配饰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衣服配饰甚至纹路都可以用来展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所处年代等。而对服饰配件的处理更是考验创作者的线条雕刻技术,比如衣服的裙边、下摆等自然下垂的地方需要注意纹路的流畅性,笔者在创作佛像时一般用流畅匀称的手法雕刻衣服纹路,以体现佛的普度众生和庄严崇高,用比较苍劲有力、简单粗犷的雕刻手法表现武将的威武神勇。人物的表现,主要在于造型、纹路线条的运用,各种人物变化通过配饰、衣服的带入,来强化人物的立体感。
  三、如何在人物创作中运用俏色
  寿山石之美属彩石之最,清代林直曾这样描述:“羊脂润凝膏,鸽眼明刮膜。纹排暇背青,点认鹧斑错。流丹沁瓜瓤,含绯簇桃萼。艾叶绿初披,笋衣青乍萚。研争青草色,倩并春甘嚼。娇怜梨照相,嫩比荔去膜。”人物雕刻需要有精巧细腻的刀笔,“巧取俏色”的高超技艺,才能不负每一块寿山原石的天然美。
  寿山石人物雕刻,是一种具象表现艺术。寿山石雕人物创作题材比较宽泛,包括历史典故、人物仙佛、民间传说、奇闻异事等。人物雕刻作品的好坏、成功与否,取决于艺术家的文化修养、概念创作和技术水平。在创作之前不可急于下刀,必须先分析琢磨,也就是“相石”,再结合相关资料和生活细节进行整体构思,只有做到胸中有丘壑,眼里存河山,才能做到下刀取山川。创作过程中需要因材施艺,因势造型,巧取俏色,来烘托作品的主题。在刀法的运用上需要清灵犀利、游刃有余、善于多变,这样才能突出作品的矫健富丽、玲珑剔透、典雅精妙。
  在寿山石人物雕刻俏色运用上,据笔者多年来的经验,一般需掌握绝、巧、俏三个方面。“绝”,是寿山石雕最高的艺术创作境界,主要表现为绝无仅有、绝处逢生的创造力。“巧”,是指一件作品,除主色外的其他颜色的匠心设计,给人以巧夺天工的感觉。“俏”,则是色泽动人,在对多色设计时主次分明、层次井然,颜色与造型之间有相得益彰的感觉。
  笔者作品《福在眼前》,是利用一块红、白、黄三色的石料进行创作,笔者将作品以由深到浅的色系进行安排,将最突出的红色雕刻成人物的头部,用圆刻雕法处理五官,这样在红色的衬托下五官可以更精细到位,表情生动有神,用黄色和白色的渐变设计成人物的手势和衣袂,可以彰显人物的怡然自得,整幅作品,给人以福在眼前的幸福之感。
  寿山石雕人物雕刻作品中,常常会因为俏色不同而使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大相径庭,雕刻家们常常需要以自己的高超技艺,在方寸间于细微处独辟路径刻出乾坤。
  [作者简介]
  张奇,1982年出生于福州,现为中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翔杰工艺品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毕业于闽江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擅长人物圆雕、动物等,自小跟随父亲张生清学习寿山石雕,后师从舅舅陈益晶(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习寿山石雕。
  (编辑:温子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