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比较法,探寻语文言语规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师叶圣陶对语文有过精辟的阐述:语是指口头语言,即听和说,丈是指书面语言,即读和写。可见语文是一门言学科,实用性是语文的根本特征。笔者认为运用比较法,可帮助小学生把握语言的内函,领会语文的本质,真正提高其对语文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语文 比较法 言语规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125-01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法系指将两处以上的语言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异同点,总结出表达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方面的核心素养,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使用比较法展开学习,同时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言语规律,进而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词语比较,揣摩心理轨迹
  词语比较是比较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找出文中最能展现人物心理的一些词汇,并尝试展开对比,看看人物在该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思维变化。在这样的比较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划出人物的内心轨迹,这对于学生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帮助。
  在指导学生学习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第18课《将相和》的时候,笔者组织学生尝试展开比较的方法,尝试找出主人公蔺相如在不同的事件中心理变化的差异性,尝试更好地分析该人物形象。如在面对秦王的过程中,藺相如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这时候用“理直气壮”这个词语来形容蔺相如的状态。在再次进宫见到秦王后,他的态度是“大大方方”。在蔺相如见到廉颇的高头大马后,其态度是“赶紧”让马车往回走。在廉颇前来请罪的时候,他的态度是“热情”地迎接。如果对比这些词语的话,学生就不难看出蔺相如的性格变化。学生发现:“蔺相如在面对强敌的时候,表现得不仅勇敢,而且还很大方,但是在面对自己人的时候,却变得十分谦逊而热情。这样就看到蔺相如人品。”由此学生发现,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要探究人物形象,分析作者用怎样的词语来描述同一个人物,借此了解人物心理。
  在词语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从词语中获得了零星的“点”的信息,然后再将其融入到特定的语境中,这样就能融合获得整个“块”的过程,站在更高的起点领会文本,深度理解文本。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重构语言图式,学生能避免逐字逐句分析而带来的繁琐感觉,继而通过个别字词快速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在体验和分析中感受到人物的情绪变化轨迹,进而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2句子比较,丰满文本意象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文章中有些句子似乎是出现了重复,但是却又不是完全重复,而是重复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有一定的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尝试抓住这些句子进行比较,看看作者在描写意象的过程中运用什么方法将文章中的意象逐步变得丰满起来,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第2课《匆匆》一文展现了作者对于时间的态度,作者认为时间极其容易流逝,所以要十分珍惜时间。笔者鼓励学生找出文章中形容时间流逝的句子,并思考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来形容时间,作者对于时间的感受是什么。学生会发现,作者用“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些句子来形容时间。学生对比这些句子就可以发现,虽然作者的用词不同,但是内容大致是一样的,在描写的过程中都能描写出时间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时间总是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消逝,时间给人十分轻盈、神秘的感觉。由此学生认识到,在描写相同的意象时,可以运用不同的词句加以形容,让文章变得更生动。
  在句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作者可以运用不同的词句来描写相同的意象,这些词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该意象,在这样的描写中,意象变得更为丰富,学生感受更为生动鲜活。学生在体会的过程中能逐步明白如何才能更丰满地描写意象,从而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
  3篇章比较,学会有效取舍
  篇章比较也是比较阅读的好方法,笔者鼓励学生尝试将相同文体不同主题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尝试总结特定文体的结构特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将同主题不同文体的文章放在一起展开对比,这样也能让学生理解文体的特点。学生会发现,为了突出文体的特点,有时候需要做出一定的取舍,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如何创作特定文体的作品。
  在学生学习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第16课《珍珠鸟》的过程中,笔者就鼓励学生采用篇章对比的方式展开学习。鼓励学生搜索一下是否还有其他以动物为主题的作品,然后对照一下,看看不同的文章写作风格是否一致。如有学生就将《珍珠鸟》和《松鼠》一文放在一起展开篇章对比阅读。学生发现,《珍珠鸟》主要写的是人和鸟之间和谐相处的过程,展现了对于小动物的关爱,在作品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和动物的交流,带有很浓重的主观色彩。但是《松鼠》一文则并非如此,《松鼠》一文极其客观地展开描述,从松鼠的外貌、习性等方面入手展开写作,更为客观一些。这样学生就能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了解记叙性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性的写作手法在表现上有什么不同之处。继而鼓励学生进行总结,说说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差别。
  笔者认为,在篇章对比的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问题的特点,明白不同文体作品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这样能促使学生写出更具有文体特色的作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议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尝试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阅读。在从词汇的对比提升到句子的对比,再到段落的对比中,学生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言语能力,探究到言语的规律,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