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大赛下高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学求生存,科研求发展。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水平是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针对当前束缚科研能力提升的科研意识薄弱;科研精力不够;科研氛围不浓以及科研能力不强的问题可以通过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信息化比赛的方式来解决。参加信息化大赛,可以接触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困惑或成果可以转化为科研课题,进行探索研究,平衡教研的关系;大赛团队的合作有助于科研氛围的形成,对问题的探讨将促使成员之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参加大赛的培训,聆听专家的报告有助于科研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以赛促教,以教促研,教研相长”。
关键词:信息化大赛 以赛促教 以教促研 教研相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031-02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实现这一核心任务就是高校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就要有专业的技术教师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所以,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高低以及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学生的水平和素质。想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能力以及改善教学方法就要提高增强科研水平,在科研中要增强探究意识、创新思维以及专业知识的更新换代以及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这些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历练来逐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1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现状
科研是大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如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大学的首要职能是科研,其次是教学;大学的第一原则就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把科研和教学并重,当然很多更侧重科研,特别时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寄予厚望。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充满了活力和干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为他们与时俱进,能把最新的一些信息化手段融进教学,所以青年教师的课堂一般都是活力四射。当然也存在问题,比如对学情了解不够,讲的内容太专业,课堂上忽视对文化育人和专业思政的教育。
但是在科研方面就哀鸿一片。一开始他们把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上,忽视了科研能力的提高;而且他们大多对科研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自信,没有积极主动把教学中出现的困惑转变成科研课题,缺乏科研意识,感觉科研都是高大上的东西,没有把六年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更没有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科研意识缺乏
我们经常说搞科研,搞什么,研究什么。其实科研研究的不都是高大上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研究的就是跟教学有关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有科研意识,也就是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老师关注自己所学专业和研究领域,有一部分教师会偶尔了解一下自己学科领域内的最新科研动态,也有很少或从来不去关注这些问题,认识不到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主观原因,比如对问题的敏锐度。当教师在教学中碰到专业的问题、学情、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手段的困扰,特别是当教学实施不顺或者教学效果不理想时,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寻找解决的理论以及对策,并在教学中应用检验。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学情,采取适合的教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教学目标。也有学校的科研管理原因,对科研的重视和奖励力度是否到位。特别对于二三线城市的高职院校,缺乏高端师资的引进与长期任职的稳定性,客观上造成了地方高校师资力量的薄弱,难以形成“专家一新手’’之间的帮、传、带的科研助推模式。对于这些城市的教师,很少机会参与国际或国内相关学科的学术会议;也没有机会与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交流探讨科研问题,就造成了“进不来’'也“走不出去”的尴尬处境。
2.2科研动力不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部分高校缺乏严格的科研管理制度,对教师的考核过程中,教师有无完成科研缺乏有效的监督,也没有相应的奖惩举措,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而相应的科研配套政策不能有效跟进,学校对于教师获批的科研项目没有配套经费,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从事科研的动力。客观上制约着教师难以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教师要想提高其自身的科研水平也是举步维艰。由于没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也就意味着无缘省级甚至国家级的课题申请,申请不到高水平的课题。
2.3科研氛围不浓
提高地方高校教师科研意识与动力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应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当下部分高校的科研氛围不好是制约和影响教师科研意识与能力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第一,地方高校的学术讲座或报告相对较少,学术风气尚不浓厚,教师不能在这种学术氛围中得到熏陶。第二,高校教師职称队伍构成上,青年教师的职称集中在中级或者助教,而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偏少。青年教师为了晋升职称的需要,在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论文发表方面急功近利,没有从科研能力的提升和个人的教学能力方面考虑,导致科研方向摇摆不定,科研成果层次偏低。第三,高校教师喜欢单打独斗,在家里搞科研,写论文。对青年教师来讲,没有“专家——新手”之间的帮、传、带的科研助推模式,难以形成良好的科研团队,更不利于形成人人搞科研,人人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
3对策建议
3.1以赛促教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已连续举办8届,积极推动和推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化大赛根据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提出全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以及就业创业能力。我们通过参赛来实现教学、教改以及学科建设的改头换面,同时参赛教师的也收获满满,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以及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得到质的飞跃。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一节课堂教学、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或者一节实训教学在其他班级和其他课程进行大范围的辐射推广,借助信息技术成果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途径和评价方法,同时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2以教促研
教师的科研能力基于日常教学,也就是通过相关的各种教学活动,实验研究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教师的研究大多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而进行的。在把比赛所得所感运用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产生对亲历的实践活动以及发生的教育现象的探究分析,并能够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和现象的意义。教师要主动培养“问题意识”,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注意细节,特别是对自己有所触动的想法或者事情要及时记下来并进行思考寻找答案,养成勤于思索的习惯。同时每天或者每周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检查,发现还需要继续改进的方面以及如何改进并找到理论支持。在不断反思和思索中,科研意识得到增强,研究能力也得到提高。
3.3教研相长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职责,而参加信息化大赛是把这两者融合起来的一个桥梁,实现了教学和科研两不误,齐头并进的可能,“教研相长”的目标有水到渠成。一方面,教师应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引入教学过程,推行研究性教学。教师要不断将科研所得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实现理实一体,用教学实践来检验科研成果的可行性以及推广性。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会更注重学生的反应以及教学效果,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更有利于他们成为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所感所得促进科研能力的。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研究的盲点,及时捕捉进发的灵感,将其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发现某个理论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由于学情的差异,学习效果会有区别;随着社会的进步,某个理论要与时俱进的进行哪些修订;教学无小事,我们在教学中的所有困惑都值得我们思索,而这个思索的过程就是科研的过程,这样就实现了科研與教学的良性互动。
4结语
我们青年教师通过积极投身信息化大赛,在备赛的过程中,教学能力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在之后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我们比赛中获得的理论、经验、方法以及技术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在比赛和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把出现的困惑和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写成教学反思,整理之后就可以申请课题,做进一步的研究。比赛成功架起了连接教学和科研的桥梁,从而达到“以赛促教,以教促研,教研相长”的最佳境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