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调整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营过程中,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列车晚点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影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给运营线路带来一定的运营风险。文章将对运营模式中的行车调整方式进行分析,并结合不同的故障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故障的处理原则与各种调整方式,便于在运营中非正常情况下采用高效、合理的行车调整手段维持最大程度的运营服务。
关键词:行车组织;轨道交通;调整策略
中图分类号:U284.48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04-0140-02
Abstract: In the daily oper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train delays sometimes occur due to equipment failure and other reasons. On the one hand, it affects the service quality, on the other hand, it brings certain operational risks to the operation line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riving adjustment mode in the operation mode, analyz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aults, and study the different fault handling principles and various adjustment methods, and facilitate the use of efficient and reasonable driving adjustment means to maintain the maximum operation service under non-normal operation conditions.
Keywords: traffic organization; rail transit; adjustment strategy
1 行车调整原则
1.1 安全第一
行车调整过程中都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调整时必须关注行车区域中行车相关人和物的安全问题,时刻掌握线路出清情况、检查进路是否冲突、设备设施故障情况是否可控、抢修情况等,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2 统一指挥
行车调度员要努力提高调度指挥的科学性,在列车调整的过程中,与车站工作人员、司机、抢修人员等行车有关的各部门人员,必须服从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坚决杜绝令出多口或多头指挥,维护调度命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1.3 快速全面
处置过程中,调度员应做到反应快、报告快、处置快。故障发生第一时间响应,及时判断故障并做出调整策略,快速恢复通车。同时,必须顾全大局,不能只关注故障本身,应利用合理的列车调整手段,贯彻“先通后复”的原则,维持最大程度运营服务。
1.4 保证服务
按时刻表组织行车,列车调整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对乘客服务质量的影响,及时将相关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告知乘客,最大限度地降低影响,保障服务质量。
2 列车调整策略分析
2.1 列车调整方式
行车调整方式主要有:停运、下线、加开、替开、限速或增加停站时间、加速运行或缩短停站时间、调整发车时间、抽线运行、载客越站(跳停)、反向运行、单线双向运行、放空追线、小交路、扣车等。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1)停运、下线。对有故障并影响服务的列车,要组织停运或下线,使该列车退出服务。该方式主要在始发站、终点站使用。(2)加开、替开。由于客流的增加或故障列车下线的影响,可以组织加开备用列车。对在终点站退出服务的列车,可以使用备用列车替开,按时刻表计划运行。加开、替开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按时刻表行车并满足运量要求。(3)限速或增加停站时间。限速和增加停站时间有多种情况,调整时的限速与增加停站时间是为了保证故障列车或车站有充分的处理时间,均匀行车间隔。(4)调整发车时间。两端始发站行车调整余地较大,因此,在始发站组织提前或延迟发车,可以有效地调整行车间隔,保证按图行车。(5)载客越站(跳停)。一般情况下不采取此措施。只有当某一列车因故晚点,对后行列车造成大量拥堵,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造成运行秩序紊乱,系统无法及时调整时,行车调度员可以适当的将该列车在某些车站不停车通过,使该列车缩短运行时间,减少对后续列车的影响,恢复列车的正常运行秩序。(6)单线双向运行。当某一段线路或一个车站因设备故障,列车无法通过故障区段,势必会影响全线列车运行,甚至在相当长时间内某些车站及区段无列车通过,造成乘客滞留车站人数增加。为了减少这种影响,维持最大程度运营服务,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组织一列列车单线往返运行。(7)放空追线。当列车到达终点站出现较大延误时,可组织该列车在折返作业后不上客,直接空车不停站运行,待运行至原计划线时间要求时,在就近停站并重新投入客运服务,从而实现按图行车。(8)小交路。当某一段线路或一个车站因设备故障时,列车无法通过故障区段,势必会影响全线列车运行,甚至在相当长时间内某些车站及区段无列车通过,造成乘客滞留车站人数增加。为了减少这种影响,采用小交路运行,组织拥堵列车折返到另一方向的线路上运行,可有效疏导客流及调整行车间隔。(9)扣车。扣车是将列车扣停在车站,基本原则是“谁扣谁放”。
2.2 5分钟以下晚点的行车调整策略 当运营线路发生5分钟以下晚点故障时,该类故障调整相对简单,可采取前方列车增加停站时间或限速、后方列车跳停等方式进行调整,使行车间隔相对均匀。
假定B车在4号站下行方向因故障晚点280s,此时后续的C车会紧跟B车,前方的A车与B车距离拉大。为提高乘客的体验,须将列车间隔调整均匀。可在A车和B车中间加入备用车均匀间隔,但考虑到成本等问题,在5分钟以下晚点的故障中,不建议增加备用车。
建议按以下原则调整:
(1)先控后续列车,再控前行列车。(2)在故障发生第一时间需要立即采取增加停站时间、扣车及区间限速的方式控制后续列车,避免列车进入区间和长时间停车。(3)可视情况组织晚点列车在终点站改站前折返,减少车辆折返时间。(4)视情况采取晚点组织列车在始发站空车运行追线,确保按时刻表行车。
2.3 5-10分钟晚点的行车调整策略
当运营线路发生5-10分钟晚点故障时,根据上述分析,造成影响范围会成倍增加,后续列车将有一定程度的积压。此时采取增加停站时间、晚发、区间限速等措施不足以及时进行调整,建议按以下原则调整:(1)分区域、有重点进行控制:必须重点控制故障点后续列车,采取“增加停站时间+区间限速+扣车”立竿见影的方式进行调整,延长后续列车到达故障点的时间,避免由于堵塞造成区间停车,并均衡行车间隔,避免行车间隔过大。(2)合理调整故障点前行列车,为晚点列车载客越站创造条件。(3)合理利用正线备用车和车厂备用车上线替开,均匀行车间隔。(4)组织晚点列车终到站清客下线退出服务,减少载客列车数量。(5)可视情况组织晚点列车在终点站改站前折返,减少车辆折返时间。(6)视情况采取晚点组织列车在始发站空车运行追线,确保按时刻表行车。
2.4 10-30分钟晚点的行车调整策略
当运营线路发生10-30分钟晚点故障时,所造成的影响范围涉及全线运营列车,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及运营组织。利用全方位的行车调整手段维持最大限度运行及降低影响。
有研究表明,在大型故障情况下,列车长时间停车(一般为30分钟以上)容易引起乘客情绪激动,甚至乘客骚乱等严重后果,必须尽快组织小交路、后续列车清客套跑或备用列车等方式填补大间隔。建议按以下原则调整:(1)分区域、有重点进行控制:必须重点控制故障点后续列车,采取“增加停站时间+区间限速+扣车”立竿见影的方式进行调整,延长后续列车到达故障点的时间,避免由于堵塞造成区间停车,并均衡行车间隔,避免行车间隔过大。(2)合理调整故障点前行列车,为晚点列车载客越站创造条件。(3)合理利用正线备用车和车厂备用车上线替开,均匀行车间隔。(4)组织晚点列车终到站清客下线退出服务,减少载客列车数量。(5)可视情况组织晚点列车在终点站改站前折返,减少车辆折返时间。(6)视情况采取晚点组织列车在始发站空车运行追线,确保按时刻表行车。(7)合理组织小交路。小交路折返降低故障对运营及乘客的影响显著,但折返效果取决于辅助线类别、调度决策的时效性、现场操作效率及各岗位配合等诸多因素。所以,行车调度对故障影响需要准确判断、提前预想、措施及时,小交路折返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在小交路时须注意进路安全。(8)组织车站及司机做好客服。
10-30分钟晚点故障时,列车调整必须考虑乘客服务的因素,调整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1)原则上同一载客列车不允许同时跳停相邻的两个车站。(2)原则上同一车站不允许连续跳停两列载客列车。(3)原则上连续两列载客列车不允许在同一车站清客。(4)客流大站谨慎清客,避免无法清客完成或车站客流积压严重带来的不利影响。(5)小交路时须充分考虑折返时间。
2.5 30分钟及以上晚点的行车调整策略
当运营线路发生30分钟及以上晚点故障时,可采取如下调整策略:(1)控制全局列车,确认安全再逐步放行。故障发生初期行调及时判断故障,预判影响较大时及时扣停相关列车或限速运行,控制全局,视情况逐步恢复。(2)减少线路行车压力,及时组织多余列车退出服务。必须时在两端终端站采取空车套跑、下线等手段减少载客列车的数量。(3)大面积无法正常行车时,以处理故障为主,兼顾行车调整,检查安全第一原則。例如联锁故障等,按一站一区间只允许一列车占用的原则,将多余列车退出服务,不能退则采取“待令+小交路折返”组织行车。避免载客列车长时间迫停区间。(4)故障类型为单一线路某一地点时,迅速根据故障位置及时采取小交路+单线双向运行维持运营,注意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列车冲突、追尾等次生事故发生。(5)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发布故障信息,做好客服。(6)立即启动客流控制疏导措施。采取客流控制措施控制进站客流,必要时启动公交接驳。
3 结束语
本文根据故障的类型,分析在不同故障程度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列车调整方式,分析不同程度故障的处理原则与各种调整方式,为日后实际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减少行车调度员在故障情况下对各种行车调整方式的判断及处理时间,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故障影响,最大力度确保运营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文俊,孟凡阔,王月龙,等.基于本体的应急预案研究[J].北京大学计算机与科学技术系,2006,27(5):82-85.
[2]江志彬.基于列车运行图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可靠性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52-60.
[3]徐丛.城市轨道交通冬运行车组织[J].四川水泥,2015(07):26+20.
[4]常春光,崔建江,汪定伟,等.案例推理中案例调整技术的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4,16(6):1260-12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8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