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贵州娘娘山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介绍了贵州娘娘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娘娘山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关键词:贵州娘娘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2-03)-0142-03
  Study on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Niangniang Mountain Scenic Spot in Guizhou Province
  Yang Sha et al.
  (College of Tourism, History and Culture,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Luipanshui 553004, China)
  Absrt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Niangniang Mountain in Guizhou,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Niangniang Mountain.
  Key words: Niangniang mountain; Guizhou provinc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1 引言
  近年來,学者们对旅游利用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资源方面,自1986年Aubert[1]强调乡村旅游资源研究的重要性后,众多学者以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域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从概念研究和案例研究2个方面出发。例如,在概念研究方面,Hadwen[2]把乡村湖泊旅游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类型,利用其特殊环境吸引特殊旅游活动,是旅游研究的子领域之一。在案例研究方面,Fleming[3]研究了澳大利亚弗雷泽岛麦肯齐湖的温泉疗养型湖泊资源的价值,Bar-On[4]以以色列死海为例,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探索。
  中国是一个乡村旅游资源大国,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国内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3个方面。例如,周玲强[5]等认为乡村旅游是旅游者对乡村特殊景观环境的特殊体验,以乡村景观为载体开展各种旅游活动;例如,李景奇[6]提出旅游资源开发应按照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利用、永续开发,开发规模在生态、资源及经济的允许范围之内;叶红[7]等利用GIS地理信息空间技术对旅游风景区进行了规划研究。
  2 娘娘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总的来看,娘娘山旅游资源主要以其独特的国家级高原湿地公园、山地森林、喀斯特峰丛峡谷地貌、气候水域、生物生态等自然景观构成了景区的主体,而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则是景区的灵魂。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者相互融合,整合开发,是推动娘娘山旅游园区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1 自然资源
  2.1.1 国家湿地公园 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在水城县和盘县的交界处。与八大山遥遥相望,站在山顶眺望,可视面积1000km2的远景,美不胜收的万峰林尽收眼底。湿地地势平缓,气候独特,物种资源丰富,有大量的苔藓类植被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的水分,加之地势海拔相对较高,湿空气常年在此形成雨水或雾水,气候湿润,山地势平缓,水流缓慢,易积成滩,水量充足而形成湿地。娘娘山湿地为高山上的草地,是在玄武岩风化面上生长的自然植被,地表水丰富,植被种类也丰富,主要以苔藓类和蕨类植物为主,偶尔有些灌木丛,有金发藓、泥炭藓、湿地野牡丹、野极草、桦竹、野牡丹、映山红等植物。由于在方圆十几公里范围内是最高的山,山顶又有大片的湿地,在全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2.1.2 山体景观 喀斯特高原地貌是景区内山体景观的主体,是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类型,重峦叠嶂,沟壑交叉,山脉的走向为西南到东北,西高东低,四周切割明显,山耸、坡险、谷幽,显现出奇特的峰林,巍峨壮观。
  2.1.3 万峰岭 在“娘娘山”的顶峰一览,100km2的山海峰林尽收眼底,堪称雄伟壮观。有诗为证:“万峰拔地起,绝顶入青云。自在喧嚣外,高洁不染尘”。因为此区域峰林奇丽的特色区别于兴义万峰林,所以娘娘山万峰林被称为万峰岭。
  2.1.4 大峡谷 包括北盘江上游大峡谷、六车河大峡谷、格所河大峡谷。北盘江一直到贞丰百层就是由这3大峡谷连接而成,形成了绵延百里的北盘江‐花江大峡谷,景观极其震撼。
  2.1.5 天坑 境内天坑众多,有1个亚洲最大的天坑位于花戛乡的新发村山林组,本地的村民都把它当成了“天然牧场”。天坑周边的第1层是陡峭的岩壁,天坑整体的形状呈椭圆形漏斗状,通往天坑的道路只有2条崎岖的山路可以走。有许多法国的专家曾经来这里进行过专业的考察,东西长520m,南北长950m,最大深度达257m;漏斗口部面积为3700m2,平坦的底部面积竟达624m2,居亚洲首位。所以被称为天坑或“漏斗”,从此闻名遐迩。
  2.1.6 溶洞 境内岩溶地穴发达,地形东低西高,为山洞峡谷形态。例如,高家渡铁索桥的两岸有很多的溶洞,洞内有各种各样的钟乳石,舍烹的“水爬坡”洞、出水洞、落水洞等可以称得上是奇观了。
  2.2 人文资源   2.2.1 民族乡镇 规划区内的保基乡、淤泥乡、花戛乡、普古乡都是民族乡,除汉族外,主要为布依族、白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资源显著,其中可选择的部分是乡镇旅游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成为旅游小镇。
  2.2.2 民族村寨 布依族、白族、彝族、苗族聚居村寨数不胜数,并传承了各自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历史,有的已归为珍贵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苗族芦笙舞、彝族火把节、布依族盘歌等,可选择部分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特色旅游村寨。
  2.2.3 红军遗址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曾经过龙场乡,是境内少数保存有红军飞渡北盘江的虎跳石的根据地。
  2.2.4 寺庙 历史上有多座庙宇都在规划区内,现存庙宇有舍烹青云寺等。
  2.2.5 农副产品 农产品主要有马铃薯、豆类、魔芋、土豆、辣椒、水稻、包谷、小麦;经济作物有藍莓、猕猴桃、花椒、生姜、花生、甘蔗、荞子、烤烟、刺梨、核桃、板栗、布郎李、梨子、黄子、药材等,“小乌洋芋”和大红米是当地的特产,养殖类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鱼等。
  2.2.6 特色食品 特色食品主要包括辣椒、腊肉、羊肉、土鸡、鲊肉、鲊鱼、夹沙扣肉、风豆豉、泡菜、羊肉粉、甜酸羊肉、甜小麦酱、糟辣椒、辣椒鲊、水酱豆、凉粉、酸菜、阴包谷、清明粑、黄糕粑、荞面条、绿豆粉、米花、米线、炒米、小酌酒等。土法酿造的龙场白酒被称为“凉都六盘水小茅台”而享有盛名。
  3 娘娘山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尚为开发初始状态 目前,娘娘山的旅游资源尚未进行整体开发。景区的自然品牌资源虽有一定的宣传知名度,但整体上娘娘山旅游资源作为景区的核心建设,仍需大力的改造和提升。如果不能迅速推进这种处于较低水平的初始开发状况,将成为制约娘娘山景区旅游资源开拓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旅游经验不足,旅游人才严重匮乏 由于尚未进行大规模旅游景区开发,起步较晚,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缺乏高层次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开发和营销人才,导致旅游开发及运营经验积累不足,旅游营销和市场开发实践不够。
  4 开发娘娘山旅游资源的对策建议
  以保护贵州凉都沼泽湿地资源、维护湿地水源涵养和碳汇功能为为核心,构建珠江流域生态屏障;充分利用喀斯特地区独特的景观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实现西南喀斯特岩溶山地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开发利用本景区丰富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建议今后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保护湿地 凉都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核心是泥炭藓沼泽、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库塘以及汇水区森林等。通过泥炭沼泽保护、区域节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社区生活污水、垃圾收集与处理等保护工程,维护湿地公园水源与水质。通过生态保护带、生态治理带的建设,维护湿地公园水岸环境。同时,加强湿地文化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通过湿地保护规划建设,进而构建贵州凉都国家湿地公园完整的保护体系,以维护凉都湿地的水源涵养、碳汇及其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
  4.2 恢复湿地 凉都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沼泽体主要受开荒耕种、道路建设以及排水沟渠建设等的影响,致使沼泽分布面积萎缩、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今后可通过土壤基质恢复工程、泥炭植被恢复工程、退耕(路)还湿工程、恢复区围栏工程、排水沟渠填埋工程等,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结构,维护湿地水源涵养和生物栖息地功能。
  4.3 科普宣教 通过建设各种科普宣教设施以及印发宣传材料,开展湿地与人类生存关系展示、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特征等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沼泽湿地在人类生存环境中功能作用的认识,提升社区参与湿地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湿地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提供基本条件。规划建立湿地宣教中心1个,包括湿地基础知识展示厅、凉都泥炭沼泽湿地展示厅、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建设展示厅3个部分组成。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展示廊道与湿地公园门户网站,同时通过大型宣传牌、环保宣传标牌、交通指示牌和安全警示牌建设,创造凉都国家湿地公园的解说系统。
  4.4 科研监测规划 规划建设生态监测中心1个,生态定位监测站3个,购置相应的监测设备。通过人才引进、建立3~5名专职科研监测队伍;通过每年2~3次科研监测培训,以及与其他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不断提升湿地公园的科研监测能力。通过长期生态定位监测、掌握其生态系统现状、演变途径与规律,为喀斯特地区泥炭地保护、恢复、科学管理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4.5 合理利用规划 紧密围绕泥炭藓沼泽、草本沼泽、灌丛沼泽以及森林湿地、库塘湿地等资源和喀斯特地貌,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要形式,通过湿地生态体验、特色生态农业园、峡谷风光体验等系列旅游产品的规划,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形成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的有效模式。通过对娘娘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该湿地,提升六盘水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加快六盘水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步伐,实现对园区内高原湿地及风景名胜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一个示范作用强、带动影响大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形成具有国内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挖掘特色农业种植,以特色农业观光、有机生态园区游览、健身休闲、人文民俗文化体验、科普教育艺术创作、农业项目体验为主要方向,为人们提供登高览胜、避暑休闲、健身娱乐、特色农业文化、体验民俗文化和科普教育的场所,实现高原湿地及风景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协调发展。农业基础显著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发展;实现盘县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取得突破,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参考文献
  [1]Aubert E J.The need for great lakes research[J].Journal of Great Lake Research,1986,12(3):147.
  [2]Hadwen W L.Lake tourism: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lacustrine tourism system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4(2):555-556.
  [3]Fleming C M,Cook A.The recreational value of Lake McKenzi,Fraser Island:An application of the travel cost method[J].Tourism Management,2008,29(6):1197-1205.
  [4]Bar-On R.Cost-benefit considerations for spa treatments,illustrated by the Dead Sea and Arad,Israel[J].Tourism Review,1989,44(4):12-15.
  [5]周玲强,林巧.湖泊旅游开发模式与21世纪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1):139-143.
  [6]李景奇.我国湖泊风景资源研究[J].中国园林,1997,13(1):51.
  [7]叶红,章洲.GIS空间分析功能在水库旅游规划的应用探讨——以福建金湖风景区旅游规划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56-58.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9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