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我国社会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外国文化理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正不断冲击着我国文化体系,对教育改革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面改革的任务,应积极面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历史必然,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应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2-0079-03
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弘扬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在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教育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文化板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也是现代化德育教育工作的延伸。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发展深度与广度得到广泛认可,基于课程思政平台下学科专业理论融合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极具典型性与折射性。若教育工作者直接笼统地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相结合,缺乏典型具象的参考,很容易将其发展推向理想化教育教学格局中。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避免走向“形式主义”教育,相应的“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教育指导思想,应深入渗透马克思理论,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亲和力与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理想的教育模式为“无形化”教育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这种无形化教育教学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
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精神与物质水平得到双向提升。长期处于优越生长环境下的当代青年人着力追求个人目标与自我满足,对革命先辈的贡献、来之不易的生活、民间疾苦、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等问题没有深刻的认识与觉悟。再加上外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交流,使得青年一代形成了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意识形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格素质等各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深入贯彻“四有青年”人才培养内容,通过“专業+思政”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现代化教育的目标。对此,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学科思政格局下,应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目的,在高校学科专业中有意识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学科专业与思想课程内容进行同步展开,对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起到协同与辅助作用,是落实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1]。随着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提出,从“两纲教育”到“德育一体化”教育,思政教育被全面推行。目前,课程思政已经发展为较为成熟的教育教学体系,获得了各方主体的支持。
(二)思政教育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是我国深入贯彻发展新型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在我国高校教学改革进程中,教育教学改革形成逐渐倾向于纵向的完善与自我突破,其综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课程思政为传统单独学科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注重横向与纵向教育改革发展模式。其中,纵向教育发展依然采取传统单独学科教育模式,横向教育发展史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入结合学科专业理论体系,在丰富各学科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借助于思政教育力量强化德育教育功能。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发展理念,基于学生的特点与心理,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创新设计新型教育方式,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等各种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作用。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作用
(一)与时代发展形势同步
在多元化文化发展背景下,应通过多样化文化交流途径,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使得更多国家学习与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汲取各国文化精髓,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可通过多渠道了解各国发展形势与其他信息内容,尤其是前沿文化,间接影响我国教育发展,选取各国先进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通过不断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知识能力与综合素养,使得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促进青少年获得全方位的发展[2]。
(二)扩展文化教育空间
多国文化的交流碰撞,外来文化不断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交流促进,实现文化层面上的融合发展,使得各国文化从文化交流渠道上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不同国家文化交流与促进,更加扩展了文化教育空间,潜移默化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全面改革。从学生主体角度来说,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文化,丰富知识面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加深了学生的知识认知广度与深度,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成为可能。
三、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多元文化大背景下,我国人民通过信息渠道获得更多的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取其精华,再结合我国国情与受众群体的接受特点,进过创新改进,被我国文化体系所吸收。但是,随着多元文化的践行发展,外来文化在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新元素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打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3]。例如:外国的情人节与圣诞节等节日,严重冲击着我国传统七夕节日,以及消费观念等。其中,如勤俭节约是我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但是受到外来文化消费观念的影响,当代青年人开始崇尚外来消费观,过于倾向于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这种思想观念已经对我国广大青年人产生了严重影响,其是一种不健康的文化内容。 (二)大众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大众文化也是主流文化形式的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较为贴切,其均不属于高雅文化与传统文化,其形式简单粗暴,与原始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较为吻合,并且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大众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群体的精神需求,但是它颠覆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否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育改革目标相违背,这种多元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可使得社会思想文化倒推到原始文化体系中,与文化发展背道而驰。
四、基于传统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
(一)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切实围绕文化发展与教育价值理念,积极为学生营造文化理念的教育氛围,使得高校大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内潜移默化感知到文化发展的意义与亲身体验。在构建文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中,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的内容与载体形式,进而以德育人,用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观念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表现,进而消除或极大程度地减弱文化冲击影响。与此同时,各地区高校还应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与优势学科专业,形成以高校教育主体为依托的文化开发活动,形成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格局。在此期间,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学生兴趣点与关注点角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大学生在了解与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仅从追溯中国优秀文化价值方面入手,而是多样化途径,如课程思政等,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性促进文化教育渗透。通过创新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当代大学生立足于中国国情,主动承担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得当代大学生获得学科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同时,自身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并内化为文化意识形态,外化为自觉行动,全面落实文化教育发展观,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径[4]。
(二)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认同感
深入贯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革新,坚持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通过多元化教育途径,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基于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切实通过实证案例分析教学法,积极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唯物主义理论与实践指导内容,引领当代大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文化自信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其是代表着社会发展效应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教育工作者在注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同时,还要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将知识科学转化为实际应用。这就要求高校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不断渗透文化内容,还要积极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到正能量的文化活动中,使得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一名大学生思想意识中,进而外化为一种自觉行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程中,全体教师应坚持逐渐渗透、循序渐进原则,深入贯彻教育服务精神,根据现阶段学生思想特点与教育需求,从传统文化教育视角,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依托,帮助大学生构建传统文化认知理念,从文化自信角度,正面理解与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牢固树立文化精神与文化践行行为,对提升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国家自信与民族自信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堂
基于传统文化传播任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已成为必然。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如果采用强行植入方式使得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课堂进行融合发展,不仅给德育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接受这种“呆板”的教学环境。进而在尚未成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为弥补这一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局限于传统课堂范围,也可采取“活动”教育形式,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博物馆、纪念馆的讲解;组织校园文化活動;亲身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等。高校教育主体可根据地区地理环境做好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准备工作,例如:紧邻茶叶园区的高校,可将茶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使得学生在走进大自然的过程中,在茶文化氛围里学习到茶的传统文化。将茶叶园区作为思想政治第二课堂,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与“知识灌输”,而是调动多重感观,学生边感受边接受茶文化知识,能够很好理解与吸收茶文化,学生也非常积极,从而始终保持主动式的学习心态。
(四)汲取外来文化精髓
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下,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高校教育主体应培养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学生承认多元文化并存的现状。通过借鉴外国文化的优势传播方式,采取与我国教育实情相符合的教育改革路径是关键。首先,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提倡“引导、尊重、保护”非主流文化中涉及的历史性传统文化内容,将其与德育教育工作有效结合,并提炼出有效的教育内容。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并吸取外国先进文化,以及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课程内容与教育教学体系。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有效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丰富课程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保证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下,学生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受到文化感染作用,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在改革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多元文化,正确对待与处理外来和本土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对待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现代文化,都应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从积极意义上讲,多元文化丰富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促进了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使得广大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能够吸收与了解到先进的外来文化。从消极影响上看,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态形成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其由于无法正确判断所有外来文化的价值性,进而出现极端思想意识形态。因此,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角度,应积极扩展学生认识度,增强其文化辨别能力,这不仅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且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戴春亮.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7):109+111.
[2]魏伟,姜涛.以茶文化为例谈课程思政平台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福建茶叶,2018,40(10):253.
[3]谷照亮.个性化学习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7.
[4]谢继华.大数据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
(责任编辑:陈 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9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