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浅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少年儿童是国之根本,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少年儿童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重要渠道。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是“两纲”教育的有效载体。本文立足于人本位的原则,探讨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3-0035-02
  【本文著录格式】潘社娴.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浅探[J].课外语文,2020,19(03):35-36.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父母的给予,是上天的恩赐。虽然“人固有一死”,但总不能因为最终难逃一死就荒废生命、虚度光阴吧。作为普通人,也许我们没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却也应该有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取向。然而,如今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在给人们带来便捷与益处的同时,也使大部分人陷入了精神迷茫和价值危机,“何以为生”的谋生价值取向迅速替代了“为何而生”的人生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也深受影响,体现在课堂教学方面就是片面地追求对书本死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鲜活生命本身的重视,加之受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偏失的影响,小学生的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明显失衡,心理脆弱、思想偏激、行为失控等众多现象随之出现,轻者厌学叛逆,重者自闭轻生,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年轻生命凋零悲剧不断在上演。面临如此现状,除了扼腕叹息的被动无奈,我们更应该从教育本源上主动探索应对策略。
  少年儿童是国之根本,他们的全面发展是国家发展的保证。早在2010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学会生存生活”,要 “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对少年儿童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重要渠道。《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内容,是“两纲”教育的有效载体。可见,语文课程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生命教育的重任。生命有限,教育无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论生命教育还是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有机地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发展的有效性,培养出具有高尚完善人格的公民。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有效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学习文献,在“生命化”的理论指导下探索
  何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如果教师本身搞不懂这些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就是一句空谈。因此,要想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生命教育理论,掌握大量生命教育方法,调查分析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因素,在教学中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资源,把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放在“一切以人为本”的高度来定位,深入钻研当前教学新理论,汲取各种教育新思想,借鉴有益教学好方法,在反复探索研究中总结出规律性认识,形成切合实际、富有成效的生命教育教学策略,提升自身生命教育质量。
  二、立足课堂,在“高效化”的教学过程中渗透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小到一个汉字符号,大到一部文学巨著,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生命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感悟来体味自身价值。课堂教学是渗透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重点从以下方面加以引导。
  引导学生在汉字认知中探索生命的本源。中华汉字源远流长,每个汉字本身有它丰富的内涵,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从汉字的音、形、义等不同层面发掘生命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汉字中探索生命的本源,感受生命的美妙。
  引导学生在文本朗读中感受生命的灿烂。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有目的地对生命教育进行滲透。比如《找骆驼》这篇文章,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去考虑,就应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任何问题或困难,不要着急,要保持冷静,开动脑筋去想方法,只要找到合理的办法,问题或困难就可以迎刃而解。学生除了接受知识,还学到了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问题或困难。这样就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来了,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还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教育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引导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提升生命的内涵。“我笔抒我心”,学生的习作往往最能体现学生对事物的真实认知。比如在学习完四年级下册“珍爱生命”这个单元后,布置想象作文《假如我是……》,引导学生从本单元了解的生命故事中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借此传递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诠释。
  三、整合资源,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渗透
  学习有关生命教育的课文后,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唤醒和丰富学生的生命意识。比如师生共同阅读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或欣赏有关生命知识的影视作品,并写出读书报告或观后感,在读书会上相互交流;组织以“我眼中的生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感性的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借助各种节日契机,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或写一封信,表达对老师或父母的爱与感恩;营造充满生命温情的班级氛围,利用文化墙定期举办“珍爱生命”主题手抄报展览,起到相互启发教育的作用;指导学生亲手栽种植物或饲养小动物,在写追踪观察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四、以身作则,在“意识化”的日常言行中渗透
  所有教育行为中,重复的说教是最没有说服力的。所以,要想让“生命教育”有实效,首先教师自己应做一个热爱生命、有强烈生命意识的人,自身应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因为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酷爱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应通过自己平时的言行告诉学生如何看待人生、善待自己、珍爱生命,激发学生思考和抒写人生的热情。
  五、提炼教材,在“显性化”的阅读内容中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生命话题的课文,运用好这些课文对我们的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至关重要。基于新课标理念及生命教育现状,把语文教材作为载体渗透生命教育,充分利用教材挖掘生命教育素材,让学生在语言素材中感受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可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生命教育的课文,涉及范围非常广,但是这些课文分布比较乱,所以首先要找出有关生命教育的课文,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教学策略;尝试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搜集和课本内容相匹配的课外阅读内容,开发辅助阅读教材。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更是时代的需要和教师的责任。“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语文教师有义务率先把落实这个目标放在教学的重要地位,用自己的生命和言行去扶助每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让他们的生命绽放得尽可能灿烂。
  参考文献
  [1]许嘉璐.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2.
  [2]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10).
  附    注
  本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2019〕PLG050)论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0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