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星级休闲农庄发展与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湖南省长沙市星级休閑农庄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为湖南省休闲农庄的提质升级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以长沙市星级农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典型调研、问卷调研及文献查阅法了解长沙市星级农庄发展的成果及现状,总结和分析星级农庄的效益、特色、区位、农业资源利用情况、发展模式和空间分布等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长沙市星级农庄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措施。结果表明,望城区和长沙县农庄效益突出,大部分农庄以交通要道、景区、农业生产区为主要利用资源和特色,90%以上农庄有涉农产业;按照功能或经营方式等将休闲农庄归纳为农家乐休闲、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8种发展模式;星级农庄主要分布在郊区、自然景观分布地区或农业生产活动地区。因此,应注重科学合理规划,强化融合集聚效应,还要丰富差异化资源并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促进新业态发展。
关键词:长沙市;休闲农庄;发展模式;空间分布;休闲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7;F32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23-0041-04
休闲农业是指通过对农业景观资源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的合理规划,促使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在此过程中与观光、休闲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1-2]。休闲农庄是指以山林、田园、湖泊、溪流、水库等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基础,以乡土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引线,集生产、加工、经营、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企业形态。目前,国内的休闲农庄已经从传统的“赏乡村景、吃乡村饭、住乡村屋”的单一观光体验模式向多元化的乡村度假与农业休闲模式转变,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当地乡村的产业发展、农民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3-4]。在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的今天,如何实现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效结合、如何对休闲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对促进休闲农庄提质增效并最终促进休闲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休闲农庄进行了相关探索和研究。罗绚丽通过对长株潭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得出未来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定会稳步向前发展,在优势休闲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协调全面发展休闲农业,保障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6];欧荔等认为,从旅游资源视角看,福建省厦门市岛外休闲农庄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山地禀赋的生态价值和休闲价值,而缺乏特色和区位交通的不完善则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7];周熹通过初步探讨湖南省长沙市休闲农庄的规划设计,从规划原则等7个方面提出了设计理念和构想[8];周晓红通过调查休闲农业资源利用情况及其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贡献发现,浙江省农业生态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地理环境和农村自然风光[9];夏赞才等认为,湖南省星级农庄空间分布主要集聚在地级市、州府的城郊地带,在时序上的集聚特征具有相似性,星级农庄空间格局呈明显的交通趋向性,社会经济条件对星级农庄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10]。目前,湖南省长沙市休闲农庄仍存在同质化严重,一二三产融合力度不足,休闲农业的文化功能、观赏价值、体验作用还没有发挥,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本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长沙市星级休闲农庄农业资源利用入手,对长沙市休闲农庄发展现状及形成的布局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长沙地区休闲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1.1 研究区域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的东部偏北,地处亚热带季风区,位于27°51′~28°41′N、111°53′~114°15′E,面积为 11 819 km2,区位资源优势明显,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2016年末长沙市人口为765万,辖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市和浏阳市。长沙市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花炮之乡”“陶器之乡”,黑山羊、宁乡猪、望城水产品、湘绣等享有盛名,浏阳大围山是景观、森林康养的绝佳之地。数千年来长沙市已形成了自己特有农作及生活习俗和社会风尚,各种不同的农业文化景观构成了品位高、特色浓、丰富多彩的农业旅游资源[11-12]。
1.2 研究区域内休闲农庄发展概况
长沙市休闲农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由城郊区域农民自行发展而生的“农家乐”开始,20年来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农家乐旅游最火的城市”。湖南省休闲农庄绝大多数集中分布于东部“洞庭湖-湘江流域”一带,尤其是长株潭地区分布更为密集[10]。长沙市现有休闲农庄总数为1 767家,其中规模以上农庄373家,全年吸引新增投资超9亿元,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共接待游客2 93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59亿元。
星级农庄是湖南省休闲农庄的品牌与典范。湖南省的星级农庄评定工作起步早,自2006年起到目前已评定了6批次,而长沙市的星级农庄不论数量与质量都位居全省前列,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 研究方法
2.1 实地典型调查法
实地调查走访了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座谈了解整个长沙市休闲农庄发展的总体情况,再实地走访具有典型代表的休闲农庄,主要调查内容是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成功经验、当地休闲农业资源的利用情况、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转型升级等。
2.2 问卷调查法
以星级农庄为主要调查对象,可以较全面地代表长沙市休闲农庄的发展水平及程度。采用调查表统计休闲农庄发展情况,由各农庄经营者填写后收回。调查表主要涉及区位优势、面积、年产值、主要特色、周边主要景区等情况、周边大型农业基地情况、现有不足和未来发展思路等。星级农庄以湖南省评审公布的长沙市6批次省星级农庄共143个为准。调查由于各种局限性和不确定因素,共收回109份调查表,经对比确定最终采用95个湖南省级星级农庄调查表的数据。 2.3 分析方法
对調查表进行统计分析。运用ArcGIS、Google Earth空间分析工具对农庄进行定量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星级休闲农庄的效益、特色和区位分析
按照我国休闲农业发展阶段及特点来分[13],湖南省休闲农庄处于规范经营阶段,正逐步走向正规化、产业化和规模化。调查涉及的95家农庄其中有国家五星级农庄9个,国家四星级11个,国家三星级2个;省五星级农庄33个,省域四星级农庄49个,省域三星级农庄14个。由表1可知,长沙市各县(市、区)星级休闲农庄利用各自独特的自然、人文以及休闲农业资源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休闲功能,如以观光采摘为主的百果园、以温泉休闲文化为主的樱花温泉山庄、以茶叶文化为主的湘丰生态茶园等。休闲农庄年均产值以望城区最高,宁乡县次之;年均接待游客量以长沙县最多,望城区次之。
由表2可知,94%的农庄位于或邻近交通要道,如高速路旁(京珠、长永、长张、岳临、长浏、沪昆、长株、平汝、长邵楼、大浏、绕城高速等)、国省县道旁(107国道、319国道、208省道、S207县道等)、黄花机场、高铁附近等交通便利的地方,6%的农庄因为具有如森林景观(大围山森林公园等)或依托特色产业而处于交通不便之地,但距离交通要道并不远。休闲农庄距离县城在60 km范围内;除浏阳市农庄外,其他农庄基本处于距离县城10~30 km。
3.2 农业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3.2.1 周边景观等资源利用分析 93%的农庄附近有可以吸引游客的景观和文化资源,如长沙县主要为红色景区、小镇等,浏阳市为大围山森林公园、漂流等,望城区主要为洞庭湖湖泊水资源、古镇、遗址文化等,宁乡市为红色旅游景区、温泉、水库等,开福区有开福寺等,其他农庄还有依托附近的山峰、庙宇、文化等。另外,7%的农庄是以养殖为主要特色和主题,如渔业特色养殖(表3)。
3.2.2 周边农业资源情况利用分析 91%的休闲农庄周边都分布有农业基地,主要有绿色果蔬、水稻、水产品、茶叶、鸡鸭猪等养殖、花卉种植,农业基地距离农庄大多在0~10 km,以餐饮、农业特色为主的农庄基本都有自己的农业基地。另外,9%周边无农业基地分布的休闲农庄基本以观光休闲、创意农业为主(表3)。
3.3 星级休闲农庄的主要发展模式
综上分析及实地调查归纳, 长沙地区休闲农庄发展类型主要集中在山水田园、休闲养生、旅游互补、都市休闲、渔乐休闲、节庆休闲等发展类型,涵盖农家乐、休闲村寨、民俗度假、休闲养生、科普教育、 劳动体验等多种主题、类型和业态。按照功能或经营方式等将长沙市星级休闲农庄归纳为以下8种发展模式[14](表4)。
3.4 休闲农庄空间分布特征
湖南省长沙地区呈现高度集聚特征, 各地级市存在较大内在差异性[11]。本研究中星级休闲农庄主要分布在郊区、自然景观分布地区或农业生产活动地区,长沙城区内分布在城乡交界处(图1)。农业生产活动、农业产品、乡村景观和乡村生活方式本身是休闲农庄特色的根本所在,这些是符合其本质内容和发展规律的。
长沙市星级休闲农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休闲农庄发展要有农业资源优势,而郊区在农林渔业资源、环境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郊能基本满足城市居民日常和短期假日的休闲游憩需求。其次,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是分布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城市进程的速度加快,距离城中心越远,农业资源保存越完整;同时距离城市中心越远,来自城市中心的潜在客源市场规模越小,但地价也越便宜。在需求和成本博弈下,城市郊区出现了都市休闲农业区。最后,水体、山体和农业特色是调查中休闲农庄偏好的分布因素。水体可开展亲水、戏水活动,山体可开展拓展、康养等活动,是南方地区稀缺资源,也是发展休闲农庄的优势条件;农业资源更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可依托自然条件资源发展优势农业生产,通过一二三产融合提高农业附加值。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基于实地典型调查和问卷调查,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地区96家休闲农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望城区和长沙县农庄效益突出,大部分农庄以交通要道、景区、农业生产区为主要利用资源和特色,90%以上的农庄有涉农产业;按照功能或经营方式等将休闲农庄归纳为农家乐休闲、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8种发展模式;星级农庄主要分布在郊区、自然景观分布地区或农业生产活动地区。针对长沙地区的实际情况,如何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和促进一二三产融合都有待研究。
4.2 建议
4.2.1 科学合理规划,强化融合集聚效应 休闲农庄要认真调查分析本身的地理特点、区位条件、民俗风情、资源优势、发展条件等,准确定位和合理谋划农庄发展,做好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做到规划中要突出特色发展方向。政府部门要从全局高度出发,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做好休闲农庄发展土地规划,支持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一步激活农村生产资源要素。以地区为范围,做好休闲农庄重点布局,发挥集聚带动效应。应该更强化空间布局合理性,整体规划,资源互补,促进产业融合集聚发展。
4.2.2 丰富差异化资源和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促进新业态发展 善于利用差异化自然资源,深入挖掘湖湘农耕和乡土文化,塑造独特的现代农庄特色。政府应引导培育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示范带动力强的现代休闲农庄精品,鼓励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品牌创建和推介活动,出台产业支持、税费优惠、人才培养等多重政策。休闲农庄经营者应做好休闲农庄“+”,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提升形成新的形态和高度。
参考文献:
[1]付红丹. 休闲农业资源效益评价与利用途径[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5):213-217.
[2]杨大蓉. 基于地域文化的休闲性农业模式的探讨——以苏州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6):65-69,74.
[3]郭焕成.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1):39-42.
[4]张 力,李卫东,杨礼宪,等. 现代休闲农庄特色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2016(24):151-152.
[5]付红丹. 休闲农业资源效益评价与利用途径[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5):213-217.
[6]罗绚丽. 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评价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8(4):232-236.
[7]欧 荔,黄雯娟,侯国龙. 厦门休闲农庄发展的优势资源和制约因素——基于旅游资源的视角[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8,26(2):6-12.
[8]周 熹. 长沙休闲农庄规划设计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3.
[9]周晓红. 浙江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及贡献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1):225-230.
[10]夏赞才,唐月亮,殷章馨,等. 湖南省星级休闲农庄空间表征及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2018,38(6):203-209.
[11]彭栋梁,张 群,李琼琼,等. 长株潭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88-91.
[12]黄振国,朱雅玲,祝琪雅,等. 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143-146.
[13]马思捷,严世东.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160-164.
[14]赵国如,周朝晖,姜晓萍. 休闲农庄发展模式探讨[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6):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1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