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 瑾
摘要:据美国权威经济部门推测:在今后15年至20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先进的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未来学家格雷厄姆・T.T默利托预测:2015年,休闲产业将主导世界劳务市场,并占有世界GDP1/2份额。在我国,休闲消费的需求急剧膨胀,许多城市还将旅游业列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因此对于休闲消费的研究有着越来越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休闲消费;影响因素;旅游业
一、休闲消费的含义
休闲消费是指以一定水平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为依托,以休闲消费主体,休闲消费客体和休闲消费媒体互为条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多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休闲消费的产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产业革命前期;工业革命后期。在产业革命前期,原始氏族社会和农业社会,休闲的思想开始萌发,休闲消费只是一种个别现象,是一种奢侈品。休闲消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的是在工业革命后期,由于技术不断进步,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劳动时间不断缩短,休闲消费具有了大众意义。
旅游业是个综合性产业,它包含了许多休闲消费的方式,是休闲产业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休闲消费发展的方向,它不仅在我国特定的环境下表现出典型性,更能表现出在同一环境下休闲消费的共性。而且旅游业是个有相当规模的产业研究起来相对方便。因此,本文以旅游业为例来研究休闲消费。
二、休闲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对于旅游业的影响
根据需要满足的层次,心理学家奥德费将人的需求分为了3个层次,即生存需要(existence wants)、相互关系需要(relatedness wants)、成长发展需要(growth wants),简称ERG论。由这个理论可以看出,人的需要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追求的过程,只有人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才会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图1所示的是1999~2006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物支出金额占总支出金额的比例,用于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图1显示我国城镇和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逐年递减。这说明我国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家庭收入在逐年提高。在这总发展趋势下,旅游业的发展又如何呢?
根据中国年鉴的统计数据,不难发现从1999~2006年,无论从旅游人次还是从旅游收入来看都是逐年增长的。1999年旅游总人次为784百万,而2006年,旅游总人次上涨到1394百万。从旅游收入来看,1999年旅游总收入为2831.9亿元,而2006年旅游总收入增至6229.4亿元。总体上来说也是随着恩格尔系数减少而增加。由于旅游消费是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形式,所以当社会生产剩余产品不断增加,满足了人类基本需求的时候,人们才会有剩余的物资用于旅游消费。剩余的物资越多,用于休闲消费的可支配收入也越多。
(二)休闲时间的增长对旅游业的影响
1995年,我国实行双休日;1999年,国务院又颁布了新的节假日管理办法延长了公共假期。于是一年内形成了3个黄金周,节假日也达到114天。我国城市居民1/3的时间都处在休闲状态。另外一些在华合资和外资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实施带薪假期制度,所以自制度调整之后,2000年的“五一”就产生了“井喷”现象。这说明我们的市场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消费者,他们有消费的欲望但是缺乏休闲时间而无法实施休闲消费。笔者将1995~1998年的国内旅游状况和1999~2007年进行比较,之所以比较这两个时间段的旅游发展情况,是因为自1999年2月以后,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明显增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1995~1998年期间国内旅游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338.49亿元,而旅游人次平均每年增长为0.22亿人次。1999~2007年,国内旅游收入平均每年增长2107.16亿元,是1995~1998年的平均每年增长速度6倍多。另一方面从旅游人次来看,1999~2007年旅游人次平均每年增长0.99亿,是1995~1999年平均每年人次增长的4.5倍。由此看来,1999年以后,人们不仅花在旅游上的费用明显增加,而且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旅游的行列中来。由此看来黄金周之所以促进旅游业,是因为它提供了充足的休闲时间,满足了人们休闲欲望。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休闲时间的增加可以促进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三)科学技术本身对旅游业的影响
20世纪末期,互联网的出现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信用卡的广泛使用,使旅游成为最适合网上销售的产品之一。互联网拥有海量的信息,可以实现廉价的信息交换,而信用卡可以实现网上支付。这两种高科技和旅游业相结合,使旅游电子商务成为可能。从消费者的角度说,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景点信息,全面了解景点情况,并进行酒店机票的预定,甚至还可以根据互联网上提供的信息制定自己的出游路线进行自助游,真正实现旅游消费的个性化。从旅行社的角度说,旅行社的经营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消费者的产品订购有传统的“面对面”的模式变为“B to B”(B to B模式主要服务对象是旅游行业和旅游相关行业)、“B to C”( B to C 模式主要是指面向个人消费者在线预定旅游产品和服务,有偿使用网站推出的一些专业性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和“C to C”(C to C模式主要指在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个人对个人的交易方式)等,可以透过互联网绕过代理商,直接面对消费者,降低交易成本。
虽然旅游电子商务给旅游业带来了方便和利润,却由盛走衰。以携程网为例,这曾经是最成功的旅游网站,如今也开始向传统旅游企业转型。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是因为消费者还未适应先进的支付方式,信用消费和我国传统的消费心理不相适应。从信息流通的角度分析,许多旅行网站所发布的价格混乱,旅游信息也不丰富,导致消费者不信任。从另一方面看也加大了旅游企业的成本。所以旅游业的发展既要学会应用先进的技术,还要考虑到国情是否适应。
三、休闲消费发展相关建议
(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虽然农村人口比重远远超过城市人口,但是农村人口人均用于休闲消费却明显小于城镇居民。这种现象主要来源于收入分配的不均匀。虽然人均收入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农村居民的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所以要开发这个巨大的潜在的休闲消费就必须解决提高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升级。休闲农业打破了第一、二、三产业的界限,不仅直接对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供产销,旅工农,科工贸产业化生产体系,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进而提高农民收入。而且发展休闲农业也能满足城镇居民对于休闲的需求。例如,近几年来比较受欢迎的“农家乐”,休闲渔业以及观赏林业和采摘林业。这样既有利于城市居民的资本流向农村,又能促进休闲消费。
(二)调整假日结构
根据黄金周“井喷”现象进行分析得知我国的假日结构实际上是不科学的。由于假期太集中,而且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早已超过休闲旅游的临界水平,所以形成了黄金周的高峰期。这种休闲消费的高峰虽然拉动了消费,但是太集中,不利于休闲设施的充分利用。例如,为了满足黄金周的需求,大量修建旅馆和公共设施。但是这些休闲设施只有黄金周21天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而对于剩余的几百天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这种休闲消费的高峰也会导致不安全因素和旅游质量的下降,所以应形成一种均衡的消费局面,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休息时间,让全国所有人处在休闲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郭鲁芳.休闲经济学-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徐春利.浅谈大力发展我国休闲农业[J].集团经济研究,2007(6).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经济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0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