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为本视角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是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教师是数学教育的主体,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开展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时,往往会面临较多的问题,如何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提升数学教学水平一直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文章在深入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阐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5-0033-02
  引 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用更加具有时代性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数学教学工作形式,使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能夠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传统的数学教育形式来看,小学数学教师采取的往往是一些强制性的方式,没有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所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数学教育工作形式,不断提升数学教育水平。
  一、适当引入以人为本理念,创新教学思想
  根据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想要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和领会知识内容,教师在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时,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教师在讲什么。因此,教师在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时,一定要遵循适当性原则。也就是说,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应用,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和正常的学习规律,并与学科教学相适应。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经验积累,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积极作用。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学创新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改变,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最终都会回到传统教学模式之上,根本发挥不出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在以人为本教学观念转变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一定要破除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将自身的思想和意识提升到更高的教育层次,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正确地把握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其次,将教学观念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机融合,使传统的教学形式得以更新和发展,具备一定的时代性特征,在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1]。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探索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联系,先引导学生回顾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有哪些,再将数学思维延伸到求解四边形的面积,进而激起学生探索五边形、六边形……甚至是多边形的面积的积极性。
  二、注重教学启发性,提升综合教学效能
  在之前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学习时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大多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只要跟着教师的思路和步伐,就可以完成相应知识内容的学习,不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创新。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完成知识内容的传输,还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最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时,教师应当遵循启发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教学环境等相关因素。生动活泼的多样化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情境中;如果教学情境单一,缺少多样性和趣味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限制,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思维保持在兴奋、活跃的状态。
  例如,在讲解“因数与倍数”这一知识点时,由于小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比较陌生,但是对乘法和除法的相关内容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乘法、除法出发进行讲解。由于3×5=15,所以15就是3和5的倍数,而3和5就是15的因数。
  三、突出学生主体性,融入以人为本理念
  不管处于哪个阶段,学生都应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教学形式时,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定位自己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过多的干预,而是应该扮演一个指导者的角色,在保证教学不偏离预期目标的前提下,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活动,发挥自主学习和研究学习的优势,完成相应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进而不断提高其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尽量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首先为学生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由易到难,逐渐加大学习难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体会到一定的成就感,又能层层递进,实现知识的深入学习。这种教学设计的形式,能够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引导学生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2]。
  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首先运用课堂教具,向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性质,然后引导小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以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四、突出教学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动机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占比较大的部分,也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所学知识内容充满兴趣,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并且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学习兴趣除了受到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强化教学的趣味性,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遵循趣味性原则,提升教学风格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获得持续学习的动力。趣味性一直是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追求的教学目标,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主观上促进学习的最直接的推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为学生讲解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对知识点的加工与整合,让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即使脱离了教师的讲解,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意义。
  例如,在讲解“百分数”这一知识点时,因为这一节内容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强化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开展教学设计,将计算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教学质量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数学教育理念,不断创新高年级数学教育工作形式,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关系,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甘庆军.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华夏教师,2014(12):93.
  肖彦君.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名师在线,2017(01):88-89.
  作者简介:孙德亚(1970.11—),男,江苏建湖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2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