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等教育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区域化,这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的问题,突出表现为高等教育学生的就业率下降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针对两者的联系和现状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论述了高等教育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提出了解决两者协调性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农村;区域经济;协调性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1-013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1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联系
  1.1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国民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
   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和消费观念在许多方面严重制约着公民对教育的投资能力。农村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以当前的经济水平为基础,同时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研究小组”的数据可知,从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来看,有40%以上为工农家庭,且大多数学生的花费(包括学费和生活费)都是来自于父母。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备基础。农村区域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而影响毕业生的期望收益和家庭在高等教育方面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国民对高等教育的总体投资力度会加大,这将更可能实现多渠道的高等教育投资[1]。
  1.2  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左膀右臂”。其中,人力资源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条件。没有人才难以创新,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与高等教育休戚相关。许多大学生秉承着“从哪儿来,回到哪儿去”的原则,在完成高等教育并获得足够的技术后回到家乡,回到农村,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农村经济结构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经济来源,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使农村地区更加高效地发展。
  1.3  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协调
   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高等教育和农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某些方面的落后因素阻碍农村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现象时常发生。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农民忽视高等教育,不愿为子女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教育条件,导致农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减少,使高等教育往往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将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  高等教育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
  2.1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我国各区域间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国家投资体制的变化和区域内部投资能力的差异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及农村现有资本存量产业分布格局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会呈现扩大的趋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和设施技术优势明显,西部地区因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处于不利地位。此外,东南沿海地区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对农业区域发展的影响更加显著。但是,由于西部地区信息化落后,农民的农业知识非常贫乏,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东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深刻反映了不同地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
  2.2  高等教育发展不协调
   (1)高校管理阶层队伍相对薄弱。据调查研究,我国高校管理人员严重缺失,“一人多岗”的现象经常出现,这样会导致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不利于对学生的管理,而且高强度的工作严重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使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风气的盛行对教育本身也有着影响,忽视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违背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初衷。
   (2)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社会是陌生的环境,社会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信念和选择的标准。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面对日益激烈、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多数学生一时不能适应,会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3  高等教育与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3.1  高校要加强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应建立与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向的现代高等教育和强有力的保障教育体系,顺应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高校培养人才应该逐步将人才与社会、企业结合起来,加强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企业应促进与高等学校的密切合作,提高其科技与创新能力。深化高等学校课程教育体制改革,设立实用性更高的应用型和实践型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培养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2]。
  3.2  适度调整农村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政策
   ①根据专业和人才的市场需求以及不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规划和调整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②根据不同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合理设置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③继续加强高等教育院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系,同时将切合实际的想法转化为劳动成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生产、教育、科研结合起来,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短期政策调整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对于高等教育落后的地区,政府不仅要营造适度宽松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增加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高等教育院校也要加强软实力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②鼓励民营资本和企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为民营资本和企业资本提供可靠的投資环境和制度保障。③提高高等教育落后地区的教育和经济转移支付水平,以便提高其高等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④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要适当控制高等教育规模,增强软硬件实力,将横向扩展转化为纵向改进,创建一批特色重点学科,提升高校整体质量,为农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4  结束语
   我国高等教育与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布不平衡现象突出,必须根据不同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加强农村区域经济宏观调控和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了解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采取相应措施,制定指导政策和方针,选择和制定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彭明蕊,陈霞.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当代经济,2019(8):138-140.
  [2]赵静,乔忠民.山西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4):116-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5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