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困难生的转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学习困难生在普通中学里为数不少,形成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个沉重负担。如何提高这类学生的语文成绩,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语文学习困难生形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既有个人素质因素,又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因素,本文主要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上的不良表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目标;动力;自信心;激励;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6-009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092
一、语文学习困难生的表现
(一)玩心重,学习无目标,缺动力
一部分升到初中的学生,虽然经过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但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性好动,心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具体表现为一到教室如坐针毡,无法持续听课,懒惰,怕背课文,怕古文翻译,怕作文,怕考试,经常不交作业或抄作业。
(二)听课能力差,思维单向
听好一堂课不仅要专心,还要眼看、脑思、嘴说、手写才能奏效。而困难生往往不知道“怎样听”“听什么”,手不拿笔,眼不看书,更不会在书或笔记本上做笔记,认为老师讲的我都听了,听了我就都会了。他们只用耳而不习惯用脑、动手。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一)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因此,我们应该理解和热爱成绩差的学生,要观察、分析、研究他们的心理和思想。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学习困难生仍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他们日常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不差,反应也不迟缓,有的学生还是球类竞赛的能手。因而我们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充分利用课堂、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认识成绩落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扶助他们逐步改进。
(二)以情动人,不断激励
这里的“情”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语文课充满感情。首先,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以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交给学生听好一堂课的方法,要眼看黑板和书、手拿笔做笔记,经常提醒他们记重点、难点等。再次,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人文因素教育感化学生。如洋溢着中华民族孝悌仁爱的散文《背影》、蕴含人生哲理的《敬畏生命》《岳阳楼记》以及充满爱国热情的《最后一课》等课文,都能很好地使学生受到人格、品质及心灵的熏陶、感染。最后,教師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与学困生多沟通,给他们开“小灶”。如布置一些简单的收发作业本、登记语文成绩等语文管理任务,给他们当面批改作业、作文,给他们介绍报刊上的一些故事等。
(三)训练习惯,开启智力
由于小学语文基础不好,学习困难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热情。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卑心都极强,思想较敏感,容易受内外因素的影响。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除了用名人和身边优秀生重视语文学习的例子启发他们外,还要从写字、读书、听课、完成作业等最基础、最常规的语文学习习惯开始训练。字要一笔一画地写,作业量由少到多,内容由易到难,平时作业允许他们选择性完成,不强求“一刀切”。
针对学习困难生阅读能力差的问题,教师更要引导他们把视野延伸向课外读物,不能只是拘泥于课本知识。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评论他们爱看的漫画书、电视剧、电影等,再向他们推荐一些浅显的文学故事、名人故事书籍,并布置适量的摘抄、评注等读书笔记作业,教会学生自己读书,养成自觉读书看报的习惯,以此来开启学生智慧,丰富写作语言和材料,最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四)营造和谐氛围,开展互帮活动
造成学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很多,周围的人为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学生由于某一阶段的认知能力上的迟缓,学习技巧上的失当,功课成绩一时比不上同伴,学习自信心受到影响,但又得不到来自家长、教师、同伴的及时帮助,便由自尊跌到自卑。在课堂上他们不敢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只当旁观者,久而久之便被教师忽视,不被同学重视,感到孤独无助。他们在父母眼里也得不到称赞,自己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但他们自尊的情感却非常的敏感,因此听课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冲动,问题行为也更多。要对这些困难生的心理和行为矫过纠偏,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营造一种人人平等、互帮、互学的心理氛围和奋发向上的良好学风,才能改变困难生的外部条件,促使其的学习动力得到加强。如教师可组织四人合作小组,在课堂上平等、和谐地讨论学习问题,或是设计一些不分成绩等次的互问、互答、互查的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建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发挥他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语文学习困难生在一个平等、宽容、和谐向上的集体里,是完全可以改变并取得良好成绩的。
参考文献:
[1]李浩军.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困生转为学优生[J].新课程(中),2015(9).
[2]王敏杰.浅谈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课外语文,2013(22).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李德育(1967.10—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中小学高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56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