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为作文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与写作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作文素材储备,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而且能为学生的写作打开语言的宝库。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丰厚学生写作积淀,激活学生写作思维,催生学生写作想象,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内的阅读教学,更要重视课外大量的自主性阅读。课外阅读,能为学生的作文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课外阅读: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
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阅读是写作的根基,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质、一定量的阅读,是很难写出优秀文章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向学生荐读,对学生导读、促读,不仅引导学生关注情节,而且引导学生聚焦人物、赏析语言。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阅读每个年级段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外,笔者以写作为指向、为目标,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比如,在学生以“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事”为主题写作前,笔者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王朔的《看上去很美》、郭姜燕的《看了蚂蚁又看云》等书籍,并要求学生对每一章节最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概括,学生的写作思路渐渐地被打开了。当然,这种打开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课外阅读是一泓泉水,而且是一泓活的泉水,能疏通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思如泉涌。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阅读是写作的先行,只有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养成“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作才能渐渐上路。
二、课外阅读:为写作注入持久动力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往往是“三分钟热度”。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如何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强烈需要、需求,为学生的写作注入持久的动力?如何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笔者认为,关键还在于课外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吴勇指出,要让学生形成一颗饱满的“文心”。只有当学生拥有了“文心”,写作才能成为一种自觉。课外阅读,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孕育学生的“文心”。比如,阅读《三字经》,学生能够懂得“仁义礼智信”的真谛;阅读金波的儿童诗,学生能感受、体验童趣,领略充溢于文中的童心;阅读《草房子》,学生能体认到小说对生命成长的浪漫表达,能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心灵会受到涤荡,灵魂会受到洗礼。在写作时,学生的立意就会新颖,视界就会开阔,境界就会高远。
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孕育了“文心”,就会形成“我要写”的冲动、欲望,写作就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是一种内在的渴望。
三、课外阅读:为写作打开语言宝库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之家”。课外阅读是学生母语习得的一条重要路径。用课外阅读哺育学生的写作,最为直接的显现效果就是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语言丰润童心,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内容,即文本“写了什么”,更要关注言语形式,即文本“是怎样写的”。只有既关注文本内容,又关注文本形式,学生才能真正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只有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关注语言,学生的写作素养才能得以提升。在课外阅读中,要让学生关注关键词语,让学生抓住特色句段,让学生研究作品布局等。通过对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关注,学生感受到表达的生动、绝妙、精巧,从而为写作打开语言宝库。比如,春天到了,要求学生写一写“春天”,包括春日景色、春游活动等。为此,学生找来了大量的课外读物,如陈伯吹的《春天在哪里》、常福生的《春天是一本书》等。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能品味到語言的色彩、节奏、风格等。比如在《春游的建议》中,有学生这样写道:“春姑娘在草儿上飘过,小草就露出了脑袋;春姑娘在花儿上飘过,小花露出了灿烂笑容。”有学生这样写道:“看,高耸的树木为春光增添了光彩;瞧,碧绿的小草为春光增添了活力;瞅,五彩的花儿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等等。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对“春”有了想象,“春”在学生的笔下有了活力。
语言素养是学生写作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丰富,不仅能催生学生的写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想象,而且能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关注语言,开掘学生的言语潜能,培育学生的言语智慧,进而让学生发现写作的神奇密码。在课外阅读的星空下,学生的写作不断绽放熠彩!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青树镇冉家完全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1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