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根据钒铝合金的性质,试样用硝酸溶解,将试样中大量存在的钒完全氧化至五价后,加入少量三氯化铁溶液,在碱性条件下用氯化钡沉淀分离五价钒,加入过量EDTA络合铝。在一定酸度下,以PAN为指示剂,硫酸铜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加入氟盐置换后再用硫酸铜标准溶液返滴定溶液。方法对试样分解酸度、三氯化铁溶液、氯化钡用量等测定条件进行了改进,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测定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回收率在99.60%~100.6%之间。该方法操作过程简单、快速。
关键词:钒铝合金;三氯化铁溶液;氯化钡;铝含量
本文采用硝酸溶解试样,沉淀分离钒,消除钒的干扰后,用EDTA络合、硫酸铜标准溶液返滴定法测定铝含量。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
硝酸,ρ1.42g/mL;盐酸,ρ1.19g/mL;氯化钡溶液,250g/L;氢氧化钠溶液,400g/L;三氯化铁溶液,25g/L;EDTA溶液,002mol/L。
1.2 试验方法
称取适量试样于400mL烧杯中,用少许水沿杯壁冲洗后,加入30mL硝酸,盖上表面皿,置于电炉上低温溶解试样,直到试样完全溶解,溶液变成红色时取下冷却。加入少量盐酸(1+1)、三氯化铁溶液和8.0mL氯化钡溶液,置于电炉上加热煮沸1~2min,取下,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至强碱性,边搅拌边加入10g固体氢氧化钠,加热煮沸3~5min,取下冷却至室温,移入250mL容量瓶中,定容,混匀。用中速定量滤纸干过滤。移取适量滤液于500mL烧杯中,加入过量EDTA溶液、2滴酚酞,用盐酸(1+1)调节溶液至无色并过量2滴,加入2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用水稀释至300mL,煮沸3~5min,取下趁热滴加PAN指示剂8~10滴,用硫酸铜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稳定的紫红色为终点,加入0.5~1g氟化钠,煮沸1~2min,取下,再用硫酸铜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稳定的紫红色为终点,记下消耗硫酸铜标准溶液的体积。随同试样做空白试验,空白中加入与试样中钒含量相近的五氧化二钒标准溶液。
2 结果与讨论
2.1 试样分解试验
根据钒铝合金的性质,可采用盐酸和硝酸分解试样,但为了将试样中的钒完全氧化至五价,笔者采用硝酸分解试样,分解时加入30mL硝酸,低温加热10~20min,分解时体积控制在100mL左右,样品就能分解完全。
2.2 钒干扰的消除
在强碱性条件下,五价钒与氯化钡生成沉淀,此时铝以偏铝酸根留在滤液中。因此氯化钡作为钒的沉淀剂,其用量的多少与试样中钒的含量直接相关。一般情况下,沉淀剂过量50%~100%是适合的,如果沉淀剂不是易挥发的,则以过量20%~30%为宜。通过大致计算和试验,氯化钡加入量为8.0mL即可。
2.3 三氯化铁溶液加入量试验
碱性条件下,五价钒与氯化钡和过量的氯化钡均生成白色沉淀,沉淀颗粒细小,过滤时有少量沉淀进入滤液,按照试验方法3,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只改变三氯化铁溶液加入量,测定结果如表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利用氢氧化铁沉淀吸附作用,加入三氯化铁溶液2.0mL即可满要求,滤液清亮无颜色。三氯化铁溶液加入多,则消耗更多的氢氧化钠,并且使测定结果偏低。
2.4 氢氧化钠用量试验
在强碱(pH值>12)条件下,用氢氧化钠进行沉淀分离干扰元素,测定结果准确度和精确度更高,加入10g氢氧化钠既能沉淀分离过量的氯化钡和三氯化铁,也能使溶液保持強碱性。
2.5 滴定温度和酸度的影响
强碱分离得到的滤液中铝以偏铝酸根形式存在,铝能与EDTA螯合反应形成中等强度的螯合物,螯合反应与温度及酸度有关,在pH2~4范围内,90℃左右加热1~3min;在pH2~7的酸度范围内,乙酸盐浓度约1~2M,铝可与EDTA达到定量络合。通过多次反复试验,加入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5)20mL,加热煮沸3~5min,不需要冷却,取下趁热即可滴定。
2.6 其他共存元素的干扰试验
影响铝含量测定的元素主要有Ti、Sn、RE、Th、Zr、Mn,这些元素能与氟形成络合物干扰测定,而钒铝合金中的杂质元素主要有Fe、Si、C、O,其含量分别小于0.30%、0.30%、0.15%、020%,因此对于低含量的杂质元素在测定时可以忽略不计。
2.7 精密度试验和回收率试验
按照试样分析方法,对两份钒铝合金试样各分别进行8次测定,测定结果见表2。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份试样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5%,回收率在99.60%~100.6%,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高。
3 结论
根据钒铝合金的性质,只采用硝酸就能完全溶解试样,试样中的钒全部被氧化至五价,与过量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消除了钒的干扰。利用氢氧化铁的吸附性质,在碱性条件下三氯化铁、钒和氯化钡形成共沉淀,避免了有少量沉淀进入滤液,造成测定结果不准确。
参考文献:
[1]方向威,王仁康,唐汝钧,等.化学分析二级人员教材[M].上海,1989.59.
作者简介:胡太吉(1977),男,汉族,四川犍为县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冶金材料分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3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