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其影响也体现于社会之中的各个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在学生思想建设方面作用至关重要,若能灵活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本文介绍了高校思政教育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提出增添传统文化课程以及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环境两项具体方式,以期实现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为思政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思政教育;传统文化;高校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至今,经过漫长历史的考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优秀的人文思想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高校将传统文化渗透至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令传统文化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提高其道德水平,也有助于丰富其自身思想文化内涵。故而,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之中的渗透,以令传统文化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便成为许多一线教师与学者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经济方面的发展,并不代表精神世界的丰富,许多年轻人在物质基础得到满足的同时,却缺少了明晰的生活目标以及努力方向,心理具有较强的焦虑感。而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方面出现断层,进而对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造成较为强烈的冲击。故而,高校教育应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尽可能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社会与国家培养有用之才。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不乏优秀的道德品质:爱国主义、诚信守诺以及团结友爱等。上述品质对提高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而言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其之后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目前高校教育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使得学生可以接受优秀的人文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也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思政教育中添加专业的传统文化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构成部门,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简单,一般是集中于理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引导,课堂教学模式也相对单一。枯燥的理论学习、沉闷的课堂氛围以及单调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被激发,课堂内容自然无法得到学生的重视,教学效率较低。若教师可以将部分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不仅可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个人精神境界,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其文化底蕴。如学校可以直接开设一门专业教授传统文化的课程。如今,传统文化尚未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的固定成分,但通过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可以使得该门课程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可以获得较为充足的教学资源,系统地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转变自身思想以及道德品行。
(二)创建优秀的传统文化环境
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信息时代来临,高校学生所接收的信息丰富多样,且数量众多,而高校学生也深受其影响,逐渐树立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以及其他舆论观点都对高校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中有利有弊。故而,高校思政教育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導,以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毒害。为此,学校应积极尝试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秀的传统文化校园环境,通过传统文化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正面影响。学校可尝试灵活运用校园媒体营造传统文化的培养环境。媒体宣传遍布校园之内,包括公告栏、横幅、校园广播等,学校可尝试运用如上媒体,使得传统文化通过新媒体的方式获得宣传,扩大传统文化在学生之间的影响。以校园新闻媒体为例,如要求校内报刊定期制作一版或是在特定版面之上刊登部分同传统文化有关的课题,包括爱国情怀,诗词歌赋以及传统节日文化等,并引导具有该方面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撰稿,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可要求校园广播定期制作传统文化专题,尝试部分流行元素与传统元素的结合,使得传统文化宣传更为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令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之中,以保证其可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结语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精神与内涵值得所有人细细品味,对国人融入社会以及为人处世具有积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推进,也提升了学生思想境界水平。学校也应积极扩大传统文化在学生之中的影响力,使得学生在不同时间以及课堂内外均可以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从而对学生思想、精神以及文化方面产生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宋向华,李江龙.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山海经(故事),2017(5).
[2]冯丁丁.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成才之路,201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3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