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所谓直观想象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从某种程度上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直接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立足生活、利用媒体、借助情境、基于习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直观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0-0055-02
引 言
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各方面能力发展尚未成熟,直观想象能力正处于萌芽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造性,只要加以细心指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从数学学科性质来看,其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切实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这样一来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不得不提的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如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侧重向学生灌输大量的数学知识,严重忽视学生的理解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固化,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显然成为每个教师都应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立足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生活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就好比浩瀚无边的“宇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教学法,既能够引领学生遨游于“数学王国”,培养其直观想象能力,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强化其生活基本技能。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制定或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利用生活案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总结生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教师可采用生活教学法展开教学。首先,以谈话的方式向学生说:“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观类似黑板上所画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呢?为什么?”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集中上课注意力。有的学生说出:“老师,我手中的文具盒像长方形;上次妈妈带我去商场买鞋的时候,我发现鞋盒类似长方形;我手中的橡皮类似正方形;我家里面小凳子的外观类似正方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评价,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并提问:“同学们,我手中的模型具有哪些特征呢?”最后,再组织学生有序上台,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拉一拉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接着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生活作业)。练习内容为:根据已学知识,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思考鞋盒的外观特征为什么是长方形,而不是正方形?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二、利用媒体,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其特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并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更重要的是,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直观想象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善于利用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发掘其想象能力。
例如,教学“图形的运动(二)”这一课时,考虑到本节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可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一些优美的轴对称图片,即“蝴蝶展开翅膀的情景、京剧面具、台灯灯罩、天平、枫叶等”,并提问:“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此引出本节课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利用PPT课件,图文并茂地为学生讲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轴对称图形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并且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媒体中所展示的图片以及动态视频思考:“该如何画出轴对称图形?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每条线段应该多长?想想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轴对称特征。”如此一来,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发展[1]。
三、借助情境,培養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运用的一种高效且具有实效的育人方法。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时,往往有赖于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将情境教学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直观想象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例如,教学“圆柱和圆锥”这一课时,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创设了有效的直观情境,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即将课前精心准备的茶叶罐、薯片罐、蛋筒、铅笔等物体摆放在学生面前。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若将铅笔的笔尖削掉,它会变成什么形状?该形状是什么样的圆柱呢?为什么?”然后,给予学生3~5分钟的交流讨论时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步培养其直观想象能力。之后,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圆柱特征这一知识点时,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圆柱模型,并在制作过程中以有效的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柱的基本特征,即“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这样的面吗?为什么?”“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最后,再让学生自愿结合学习小组一起探究这些问题。此时,教师会以朋友身份参与其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与提示,进而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基于习题,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数学习题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最佳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数学练习题,利用数学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例如,教学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练习题,即竖式计算题“479+128=?751-206+126=?112+103-88=?378+149+227=?”估算计算题“500-126≈?605-229≈?720-415≈?268+394≈?”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教师以479+128=?为例,引导学生结合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上所学的计算方法,先从47+12=?开始,让学生想象479+128=?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直观想象能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培养小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尤为重要[2]。因此,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采用多种高效且有效的教学方式渗透直观想象意识,挖掘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有效达到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丁天玲.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123.
胡秀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71.
作者简介:周国标(1980.3—),男,浙江绍兴人,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8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