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洋金融发展现状与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甘雅虹 王丽珍 黄婧亭 赵伟明
摘 要: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发展海洋经济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结合前期实地走访资料研究了泉州海洋经济和海洋金融发展现状,思考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一带一路背景和大数据技术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海洋金融;海洋经济;发展建议
项目支持: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泉州蓝色金融发展现状与创新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和大数据背景,项目编号:201912710017。
21世纪是海洋经济,开发利用海洋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借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努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是在目前形势下实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增长点。但由于海洋经济投资高风险、高收入、回收期长、专业性高等特征,导致海洋产业产生了融资障碍,资金短缺等问题。融资渠道不畅成为泉州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还制约着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程。
一、泉州海洋金融概况
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强大的金融服务支持,然而泉州金融业发展较为滞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资本市场不完善,无法有效地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因其公有性、有限性导致难以在海洋开发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更多的是发挥其引导性作用。而泉州地区的民间资金较为分散,难以发挥规模效应有效地应对海洋经济发展中高投入、高风险的问题。现行的金融政策与体系难以适应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发展初期的基础建设投入和产业配套开发投入规模巨大,建设周期也较长,这就给融资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市场化条件下的金融机构遵循审慎经营的原则,这就与海洋经济的特性相违背。
二、泉州海洋金融发展现状
(一)总体概况
泉州地区发展海洋经济具有良好的地理条件与自然资源。泉州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境内海岸线421km,近海渔场面积50.6万公顷,海洋生物种类约有627种,海洋资源丰富,是著名侨乡及沿海经济开发区。正因如此,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开阔,创新金融模式、创优投资环境、创立海洋支行等涉海措施在泉州市大力开展,有效缩减了整体泉州范围的海洋经济压力,但是传统海洋作业模式仍存,现代技术及方案不能够全面摄入完成作业转型,距离打造海洋强市,泉州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二)各县市概况
1、惠安县:创新金融模式,聚焦海洋经济
惠安县拥有214公里海岸线,183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发展海洋经济条件优越,是福建省渔业生产大县之一。调查显示,2016年8月前共发放海洋经济贷款3.84亿元,年创产值达8亿元,7000多个渔民成功就业,有力推动该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2、晋江市:创优投资环境,力促远洋发展
晋江市以建设深泸渔港经济区为主抓手,以发展远洋渔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目前,已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泉州港远洋渔业深泸作业区,实现远洋渔船获物在本地通关卸货、销售和加工。不仅如此,晋江市积极投资建设远洋渔业基地,不断健全远洋渔业产业链条,积极引导远洋渔业企业转场转域。
3、石狮市:创立海洋支行,助力蓝色信贷
石狮市各商业银行融合“三农”经济特点,推进“蓝色信贷”业务。发展小额贷款模式,推动养殖快速发展。农户联保贷款、小额保证贷款、普惠金融卡作为重要支农信贷产品。就农商银行祥芝分行而言,石狮地区的渔船抵押贷款业务从2015年的10多亿元左右增长至20-30亿元,规模可达160亿元,增速约15.62%。在金融产品创新领域,持续创新还款方式,休渔期间可“按日计息,随借随还”,减轻涉海企业的还款压力,推动银企双方互惠互利。近两年,石狮渔业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瓶颈,受经济因素影响个别银行难以持续地开展蓝色金融业务。
三、泉州海洋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科技创新与人才缺乏
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泉州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海洋生产总值2526亿元来看,同比增长11.5%,增长颇为迅速。但泉州地区的海洋经济还是由水产养殖、捕捞为主,对比在科技支持下的山东省,仅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已达1.6万亿元,由此可看出,科技创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二)海洋资源利用不足
海洋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方向。然而如今的海洋经济仍以滩涂浅海养殖和近海捕捞这些传统海洋产业为主,海洋第一产业中,养殖与捕捞的比重欠缺协调,远洋捕捞业发展滞后,而港口资源、海洋水产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滨海矿砂资源、海洋油气资源等具有巨大潜力并能形成规模生产的海洋资源发展相对缓慢。
泉州海岸线长达541.2公里,可利用开发建港的自然岸线长112.2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7.2公里。拥有晋江深沪港、石狮祥芝港俩个国家级中心渔港,各类渔船3000余艘,作业方式基本上为拖网渔船,3000吨的远洋船只仅有59艘。并且近年国家对建造新的渔船有所限制(但不限旧船更新改造),要求降低渔船总量和捕捞量,致使近海捕捞量大大减少,而远洋捕捞的发展也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尚未成熟。
(三)生態环境问题突显
海洋是海洋生物的居住地,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海生物、保护海资源。而如今的泉州沿海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破坏海洋生态的不良举动。
2019年6月7日至6月13号,在泉州市石狮市东埔渔港附近的海域,古浮附近海域发现以链状裸甲藻为第一优势种的有毒赤潮,影响面积为2平方千米。沿海沙滩无序粗放开发利用,违法采砂、占滩经营、违章搭盖、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等乱象突出。
四、泉州海洋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海洋资源的循环利用
泉州是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开放港口城市,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带来了优异的经济效益。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社会主义生态观,加强对海洋生态平衡的保护,泉州可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海洋最纯净的面貌,保留海洋资源的丰富性以及海洋天然的生存环境;通过加强海洋执法力度和完善综合执法,严厉查处污染海洋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大力打击随意向海洋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行为,避免加重海洋环境污染。 (二)坚持自主创新,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泉州需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来实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海洋科技研发资金、顺应科技时代的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海洋,加强数据挖掘和海洋监测,并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涉海人才前来,通过设立奖项、免费教学等方式加快培养人才、建立海洋产业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开展海洋科技合作。同时,为了弥补自身技术的不足,还可以采取并购先进技术,做大海洋产业规模和减少海洋生态污染。
(三)重视海洋经济服务人才培养,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发展海洋金融,应积极发掘海洋经济尖端人才。其主要掌握三方面的能力:各外国语言、海洋产业建设能力以及海外海洋经济法律。为加强与主流经济体的合作,涉外海洋人才应熟练掌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国的通用语言。泉州是“一带一路”的起点,众多华侨到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发展,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这些海外侨民的支持,并且在对涉外海洋经济法律方面,具有一定的认知与了解。推动海洋产业发展,要针对性引进具有语言优势的人才,积极培養成复合型海洋人才。
(四)加大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提高海洋经济发展保障能力
泉州依山傍水,海洋资源丰富。泉州海岸线长达541.2公里,可利用开发建港的海洋线长3969平方公里(台湾海峡以西),近海渔场面积5060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土地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泉州可充分发挥该优势,利用新媒体等方式大力宣传泉州滨海旅游业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的知名度,进而推动泉州海洋经济的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积极打造集休闲、娱乐、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湾城市旅游共同体,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积极构建“海丝”走廊,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域合作,建设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滨海旅游产业地。
参考文献:
[1]魏强,张玮.烟台市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19(04):202-204.
[2]李惠锦.石狮蓝色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J].企业改革与理,2018(21):143+158.
[3]胡金焱,赵建.新时代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的战略意义和基本路径[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34(05):12-17.
[4]陈婷婷.构建蓝色金融体系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J].福建金融,2017(08):59-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8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