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健康概念与健康行为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健康概念是个体对健康含义的认识,包括临床、角色扮演、适应性、安宁幸福健康概念等维度。健康行为则指人们为了预防疾病或及早发现疾病而实施的行为。健康概念的不同会对健康行为产生影响。本文简要概述了健康概念、健康行为及其测量方法,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旨在引导大众树立全面正确的健康概念,追求更完满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健康  健康概念  健康行为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c)-0017-02
  1  健康概念
  1.1 健康概念概述
  健康概念是个体对健康含义的认识,20世纪60年代Baumann对201名病人和262名医学院学生提问“当大多数人表示自己是健康或好的身体状态时指什么”,他将回答分为3类:(1)感觉状态,对整体感觉完满的描述;(2)症状,没有患病症状的描述;(3)功能,对个体身体良好时能做什么的描述。超过一半的人给出了多维的陳述。随后,Natapoff研究了264位不同年龄儿童的健康概念,报告了29种健康定义,最常提到的是3种:感觉良好(占67%),可以完成想做的事(61%),无疾病(48%)[1]。这些研究表明人们将健康定义为一个多维概念,而不仅限定在有无疾病上。
  Smith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将对健康的定义概括为4种:(1)临床健康概念,即健康被视为无疾病或症状;(2)角色扮演健康概念,即健康被定义为个体具有以满意的方式完成日常角色的能力,包括重叠的角色如丈夫、父亲、朋友、雇员等;(3)适应性健康概念,即健康被定义为对变化的环境做出灵活调整,包括对环境中压力的适应,有这种健康概念的人认为若在生活中很灵活且一直稳定,就是健康的;(4)安宁幸福健康概念,即健康被认为是安宁幸福的完好状态,是超过普通的生活状态,自我价值的实现。Smith认为,这4种健康概念并不是相斥的,而是递进的,每种概念都包含着对前一概念的关注,且比前一概念更全面。
  1.2 健康概念的测量
  1986年,拉夫瑞根据Smith的模型,设计了健康概念的测定量表,即拉弗瑞健康概念量表(LHCS),LHCS最初有16个题目,后修订为28个,我国的量表由黄毓华等修订,共4个次量表,24个题目,计1~6分(1为“非常不同意”,6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健康概念越好[1]。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
  随着多维度健康观的发展,产生了更多健康概念量表,但它们在我国大都缺乏研究,如感觉完满调查等[1]。
  2  健康行为
  2.1 健康行为概述
  20世纪60年代,Kasl等提出了健康行为,认为它是人们为了预防疾病或及早发现疾病而实施的行为[1]。这一定义包含3类:(1)预防性健康行为,自认为健康的人在无病症时采取的预防疾病的行为;(2)疾病行为,自感患病的个体采取的确定自身健康情况或寻求合适治疗的行为;(3)病人角色行为,个体确定为患者时采取的恢复健康的行为,包括获得医治、解除之前的责任等[2]。由此可见,最初的定义局限在“没有病”上。
  1986年,Duffy对家庭健康行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健康行为包括有意识的和平常生活中无意识但对健康有益的行为两部分,该定义使人们第一次意识到认知对健康行为的作用[3]。随后,Gochman提出了针对个人的健康行为的定义,认为其不仅包括可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还包括可以报告、测量的心理事件和感受状态。他将健康行为定义为“与健康的维持、恢复和改善相关的明显的行为图式、行动和习惯”。该定义的健康行为包括医疗服务的使用(定期体检等)、遵守治疗规程(规定饮食、治疗方案等)、自主的健康行为(锻炼等)。健康行为的功能从早期对疾病的预防和发现, 扩展到疾病的康复、健康的促进和维持。
  以上定义大都集中在个体健康行为的定义上,随后有学者将群体纳入定义,Parkerson将健康行为定义为个人、群体采取的改善应对技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行为及决定条件、相关因素和结果,包括社会变化、政策发展和实施等。
  2.2 健康行为的测量
  健康行为可通过量表测定,常用的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健康行为量表、自我报告健康行为量表,以及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量表和青少年健康促进量表等[1]。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由Walker等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评测健康人的健康行为,包括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支持、压力应对6个维度,52个题目,计分由“从来没有”到“都是如此”计为0~4分[2]。该量表的总体Cronbach系数为0.922,信效度较好。
  健康行为量表由李艳阳编制, 包括参与活动、心理应激、生活习惯3个维度, 38个题目, 采用5级评分(从无到经常评为1~5分),量表的Cronbach系数为0.73[4]。
  自我报告的健康行为量表有2个维度,21个题目(1~15题为健康实践行为,16~21题为认知—情感行为), 采用5级评分(“从不”到“经常”计1~5分),量表的Cronbach系数为0.84[5]。
  3  健康概念与健康行为
  认知心理学认为对于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而言,个体对某一概念的认知远比该概念本身更重要。健康概念模型、计划行为理论等都强调个体的主观认知和经验对行为的影响。当不同个体具有相同的健康诉求,但对健康的认识不同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健康行为。由此可见,对健康的认知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可能比健康本身更直接、更显著,对不同人群健康概念的知识可以增加理解和预测健康行为的能力。
  Frank认为,健康概念是推动人们产生健康行为的力量,并可以预测健康行为,个人的健康概念将影响其采取健康行为时的状态[6]。Laffrey发现安宁幸福健康概念与健康行为选择的促进性呈显著正相关。不论是社区中的老年人还是参加心脏康复计划的人和残疾成年人的研究均表明,持有完满健康概念的人会更频繁地选择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人际间的支持,而持临床性健康概念的人锻炼行为的频率更少。李淑霞等学者对乳腺病人的研究中将健康概念纳入对健康行为的影响模型,得出健康概念可以解释健康行为中15.6%的总变异[7]。可见,健康概念与健康行为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树立全面正确的健康概念,来促进健康行为。加强健康教育,引导人们了解到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的完满状态,不只是没有患病,鼓励病人积极投入到日常生活,追求更高的目标,远离压抑。
  参考文献
  [1] 孙嵬.健康概念研究综述[J].科学与财富,2017(5):157.
  [2] 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 闫瑞红.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3):94-97.
  [4] 魏晓敏.健康行为及其测量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8(3):3-7.
  [5] 闫瑞红.大学生社会支持、健康心理控制源及健康行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
  [6] Frank.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in ambulatory cancer patient[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1990,10(31):1159-1168.
  [7] Shu-xia Li.Health behavior of hypertensive elderly patien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J].Aging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2013,25(3):275-2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4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