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术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空间,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校在关注学生教育知识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人格素养的培育教育工作。在此背景下,高校积极利用其它学科对学生进行人格培育教育教学工作。本文以美术教育为例,研究美术教育对学前专业学生人格素养培育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培育策略,以期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前专业;人格素养;提升途径
  
  1 绪论
  近几年,高校为将素质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十分重视学生思想教育与道德培养。所以,教育部门根据教学需求,结合美术教育具有的专业知识、美学体验能力,以及审美角度等特点,将其应用在学生人格素养培育工作中。基于此,很多高校为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人格素养,将美术教育应用到学生人格素养培养过程中。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注重思想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在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提供了思想基础。所以在新形势下,研究美术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素养培养的升级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美术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的影响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美术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影响,主要是指美术素养对学生影响。具体而言,美术素养主要是指一个学生所具有的美术感知,以及美术想象力与创造能力。通俗上讲美术素养就是指一个学生在具有的美术欣赏能力,以及对外表现出了美术综合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美术素养也会对学生人格具有影响。一方面,从古至今优秀的美术作品中,均会对爱国与典型的道德情怀具有一定反应。其中,著名画家徐悲鸿作品《奔马》、《田横五百士》中都有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田横五百士》中表达气壮山海的宣言,突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奔马》中将马作为意向,在表达对祖国强烈热爱的同时,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由与解放强烈追求的愿望,这一作品传递思想极其容易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所以学前专业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到爱国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怀,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良好思想基础,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2.2 提升学生思想情操
  通常情况下,艺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生活,所以学生接受美术教育时,也会了解到社会真实情况。其中,美术作品会反应社会生活,是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其实,人类在创造美术作品时,会把情感因素用形象生动的美术作品反应出来。所以,当学前专业学生接受到美术教育时,在欣赏美术作品同时,也可以进入到作者的思想世界,继而丰富自己的情感,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时,要不断提升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品鉴能力,这样才能发挥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格素养提升的作用。例如,学生在欣赏油画《父亲》时,就需要具有极高的欣赏能力,才能实现美术教育对学前专业学生人格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作用不可忽视。老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递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也要结合美术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向学生讲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以及当前社会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思想情操,进步完善自身思想体系,塑造积极向上的品质。
  3 美术教育对学前专业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途径
  3.1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变革不断加深,传统美术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对教学的需求。更为严重的是,传统教育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前专业学生创造能力,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为了改善目前形式,高校在进行美术教育时,任课教师应改变教学思维,摒弃传统的教师模式,注重對学生美术知识的培养,以期提升学会生的审美能力。在带领学会生参观美术作品时,要主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放映一些与美术作品相关的电影与图片,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创造的源泉与方法。其中,针对民间美术教育更应该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了解民间美术技术精髓所在,增加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继而培养学生的热爱情怀,为塑造健全人格提供思想基础。
  3.2 培养学生审美观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创造性被压制。因此,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应充分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积极能动性。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帮助学生建立联想思维,注重自身情感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的幼儿,所以高校相关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现状,在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时,根据幼儿的审美能力与眼光,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为改善学生的人格素养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
  3.3 不断优化教学课堂体系
  为了发挥美术教育在学前专业学生人格素养中的作用,相关教师应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不断优化学会课堂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与总结反思的方式,不断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领悟能力,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充分体会美学在生活中应用,做到学以致用。更为重要时,教师进行教学时,应该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领悟能力,引导学生在树立人生观时,融入美术作品中积极向上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樊钰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9):129130.
  [2]段浩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特色培养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15116.
  [3]邵珠春.基于横贯能力的美术教育研究——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81.
  [4]刘妍.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13):7879.
  作者简介:朱艺(1983),女,浙江金华人,本科,浙江商贸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学前专业美术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6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