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古诗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这对于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简单探析了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置于重要地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涉及“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其目的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强调学生核心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培养,使其能够在未来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重视读写,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语言技巧教学。古人在作诗的过程中,非常强调对语言技巧的运用。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都是语言技巧的一种。由于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所以在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减少对词句的讲解,重点引导学生去学习与辨析语言技巧,这样有利于学生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表达方式是作者根据所要表达思想和对象的需求来运用的一种表达形式;表现手法则是为了可以让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以此来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方法;而修辞手法的作用是增强句子的表现力。比如,学生在学习李商隐的《锦瑟》时,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词语具有多义性与模糊性,对此很难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时,教师就可以从语言技巧方面的讲解来指导学生去理解诗中象征、用典等手法。
   2.音韵知识教学。作为汉语言文学的精华,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首先让学生去理解与掌握音韵知识。很多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感受,就是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和韵律感都比较强,但是要让学生去思考缘由,却很少有人可以清晰描述出古诗词音韵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先向学生讲解关于格律的要素,使其可以对格律诗的特点有明确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创作。相较于其他文学作品,古诗词的音韵知识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例如平仄声的搭配与区分就是较为明显的特征。当学生能够充分了解音韵知识后,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就可以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味。
   3.语言运用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时,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基本的语言特色外,还应该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例如,在学习完《孔雀东南飞》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对这首诗进行改编,这样既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实践,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对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体察诗性,思维发展与提升
   1.体察古诗词的立意。古诗词有着比较久远的历史,但无论是哪个年代的古诗词,都是古人表露心志的重要途径。例如,我们熟悉的诗人辛弃疾所写的《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作者在六十六岁时所写,其主要是表达对当时执政者屈辱求和的谴责与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再比如《归园田居》,是陶渊明表达对田园劳动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作者最终的高尚情操。如果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立意上引导学生去学习,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使知识内化。
   2.体察古诗词的结构。语言凝练是古诗词最显著的特点,而要想营造出这样的艺术效果,就需要在语言上与结构上下功夫,如我们常见的开门见山、首尾照应、重章叠句、层层深入以及先景后情等结构,这些结构既可以帮助作者表情达意,也有助于提升诗词的艺术境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言特色的讲解,还要注重对结构特色的讲解。例如,在《登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这首诗中起承转合结构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深入体会到诗人忧国伤时、常年漂泊以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
   三、深入鉴赏,审美鉴赏与创造
   1.鉴赏丰富多样的意象。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古诗词,都会或多或少描述一些场景,如果学生可以对这些场景进行合理的联想,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因为学生的自身能力限制,他们很多时候对诗词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需要老师对其进行引导。对于大多数古诗词,作者会利用意象去表现或者传达情感,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知识能力,引导学生去对其中的意象进行联想,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学习《醉花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黄花、西风这些点明时间的意象进行赏析,并向学生介绍关于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习惯,这样学生才可以深刻理解李清照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念亲人、触景生情的所思所想。
   2.鉴赏韵味无穷的意境。意境一般指的是抒情类作品中作者所呈现出来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以及活跃着生命律动的诗意空间。意境通常是由意象所构成,在古诗词的创作中,古人非常注重对意境的营造,由于意象存在的有限性,而意境则虚实相生、情境结合,不仅没有篇幅的局限,也可以带领读者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雨霖铃》这首诗,“千里烟波”“暮霭”都是为了体现作者黯淡的心境,来表明恋人相会遥遥无期、前程莽莽。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要素,教师在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的意境时,要先让学生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理解作者从意象到意境的这个过程,再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与生活经历去联想,以此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四、营造空间,文化理解与传承
   1.加强古诗词文化知识教学。语言简练且含义丰富是古诗词显著的特点,如果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仅仅依靠学生自学,是很难真正体会其中的含义。所以,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在适当的時机向学生提供一些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具有积极作用。比如,学生在学习《登岳阳楼》的时候,可以明确诗人所要表达的家国情怀,这时教师引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来帮助学生去体会杜甫在看到岳阳楼后对国家的担忧,所表现的那种思想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掌握,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积极作用。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将所学的古诗词内化,促使文化的传承。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实践活动,如古诗词竞赛、情景剧演绎等,以此调动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古诗词,形成自觉传承古诗词文化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首要位置,需要教师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与时俱进,才可以促进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我国古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 ]马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学科教学探析[J ].现代交际,2017,(10):171.
  [2 ]时楠.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8).
  [3 ]闫利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初探[J ].新校园,2016,(8):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7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