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他们的父母多数不在身边,或者父母一方在外打工,他们大部分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们常常存在情感缺失、抑郁孤僻、缺少自信等心理问题,甚至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注重细节,从细微处进行养成教育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需要着眼细节,从他们的点滴养成教育抓起。教育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1.从身边小事做好
教育他们从小养成个人的良好习惯,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培养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做到穿着大方,衣着整洁,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
2.从生活习惯抓起
由于父母少在他们身边,所以更要培养他们学会独立生活的习惯,而且能够生活自理。平时,能主动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同时也会主动帮助别人。教育他们爱护卫生,做好保洁工作,不随便乱扔垃圾,见到垃圾随手捡起。在校园内不大声喧哗,上下楼梯轻声细语靠右行,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
3.从学习方面强调
引导他们学会主动自觉学习,养成勤学好学的习惯。坚持完成作业练习,不拖欠老师的任何一次作业、练习。能够走在老师的前面,预习课文。摆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强调注意坐姿,执笔姿势,做到书写规范美观。
二、以身作则,促进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举止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老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他们连最基本的亲情都难以享受,更不用说父母的言传身教了,所以老师的影响对他们来说,作用更大。所以教师应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小学生会有意识地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去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比如说,教育学生不乱丢垃圾,那教师就应该主动弯腰捡起地上的一片垃圾,这样,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就会慢慢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
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后就应该要求学生坚持去做,且教师要亲自检查、亲自督促,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
1.利用班会课和周会课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班会和周会是集中教育学生的时间,教师通过有目的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这样,也会让学生的思想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通过思想教育,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认识得到加强。也能更容易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2.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家庭教育也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面。教师可利用现代的先进科技,通过和教育、班级微信群等方式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其他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3.学生本身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学校里,教师要经常观察他们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发生。有许多小学生在教师面前可能有所收敛,但在学生之间便会“原形毕露”。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这种现象,然后以一个恰当的时间,用一个恰当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初就受到教育并努力改掉。
四、利用榜样激励引导
人们也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强,为他们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小学生接受力强的特点,要经常给他们讲名人的故事,使他们自觉克服不良的行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
五、给他们多一份关注
留守儿童本身缺少亲情与关爱,平时学校对他们又是条条框框的规定,这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之中,难免会产生一种抗拒感,所以,在生活之中,我们也要多跟他们交流、沟通,深入感受他们的情感世界,洞悉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别人对他的关爱,体会到生活的温情,让他们多一分细微,少一分躁动。比如,教师经常蹲下身子看看他们的脸,摸摸他们的头,跟他们来个近距离接触,听听他们的倾诉,消除他们的隔阂,这样,孩子们便更喜欢和 老师亲近,老师教育起来就更得心应手。除此外,教师也应该更多一些肯定他们,多找机会表扬他们,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六、注重强化训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要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他们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容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不断地巩固。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利用好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外部强化的手段,让小学生不断地将好的行为内化为他自身行为的一部分。其次,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师要坚持天天讲、检查、提醒。事实证明,在严格的训练中,大部分学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平时如发现学生做的不好的,及时指出,帮助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
总之,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从具体的习惯培养上入手,和风细雨,潜移默化,不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办法,使他们自小收到好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走上社会,成为祖国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0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