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CT图像后处理质量控制报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CT图像后处理质控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CT图像后处理质控点的确定、更新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11月共21周CT图像后处理质控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 共发现1 535个问题,包括FOV选择不当(26.7%),窗宽窗位调节欠佳(23.8%),图像漏拍(15.7%),后处理/拍片数据选择不当(10.2%),彩色胶片质量问题(4.8%),体位欠规范(4.6%),血管外组织未去干净(3.6%),定位线过粗(3.0%)等。结论 FOV选择不当、窗宽窗位调节欠佳、图像漏拍以及后处理/拍片数据选择不当出现频率较高,主要是后处理人员不重视相关问题、对后处理规范不熟悉所致;可通过奖惩激励机制、加强后处理培训、相对固定后处理人员等措施减少此类问题。彩色胶片质量问题和定位线过粗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可作为新增质控点。
  [关键词] CT;图像后处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8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1(a)-017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in the post-processing quality control report of CT images,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propos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provide empirical bas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and update of CT image post-processing quality control poi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1 weeks of CT image post-processing quality control reports from June to November 2017 was performed to classif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analyze the causes. Results A total of 1 535 problems were found, including improper selection of FOV (26.7%), poor adjustment of window width and position (23.8%), missing images (15.7%), improper selection of post-processing / filming data (10.2%), color film quality problems (4.8%), poor posture (4.6%), extravascular tissue was not cleaned (3.6%), positioning line was too thick (3.0%), etc. Conclusion Improper selection of FOV, poor adjustment of window width and window level, missing images, and improper selection of post-processing/filming data have a high frequency, 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post-processing staff not paying attention to related issues and unfamiliar with post-processing specifications. Such problems are reduced through incentive and punishment incentive mechanisms, enhanced post-processing training, and relatively fixed post-processing personnel. Color film quality problems and excessively thick registration lines appear relatively frequently, which can be used as new quality control points.
  [Key words] CT; Image post-processing; Quality control
   隨着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工作越来越重要。影像科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对患者的疾病诊断以及就医流程的改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3]。该研究通过整理分析该院2017年6—11月共21周21份CT图像后处理质控报告,总结CT图像后处理胶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并为CT图像后处理质控点的确定、更新提供实证依据和参考借鉴。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共21周的21份CT图像后处理质量控制报告,根据质控报告的具体内容将相同问题归类统计,总结CT后处理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1.2  CT图像后处理质控
   CT图像后处理质控主要是指对后处理胶片的质控,包括对常规胶片以及后处理胶片的质控两个方面。参照本院2016版《CTMRI图像后处理规范》,每日由质控员负责质控CT图像后处理胶片,并将在质控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放射科检查技术质量控制记录本》上并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问题严重者则请责任人及时整改。每周日由质控员对该周的质控记录进行总结、分析,将质控报告发送至相关微信群。质控报告由质控负责人在每周一早上例会传达,突出的问题将在技术工作会上进行讨论。每月初由质控负责人在质控工作会上进行质控工作总结,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质控PDCA循环[4-7]。   1.3  CT图像后处理胶片质控点
   CT图像后处理质控要点是对该院往年(2011年—2016年)CT图像后处理质控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归纳、总结。主要包括:FOV选择是否合适、窗宽窗位调节是否恰当、VR图阈值调节是否合适、体外异物、骨质(去骨图)等是否去干净、有无操作者因素所致的血管/软组织等显示不全、体位是否规范、图像是否居中、有无漏拍必做图、重组//拍片数据选择是否合适、后处理显示方式选择是否恰当、膠片格式选择是否正确、有无图像重复拍片、其他。将CT后处理胶片质控中发现的新问题、出现频率较少的问题归类于其他中。CT图像后处理质控点会根据质控数据的总结,不断增减、更新。
  2  结果
   该组研究数据共发现1 535个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FOV选择不当(26.7%,410/1 535),窗宽窗位调节欠佳(23.8%,366/1 535),图像漏拍(15.7%,241/1 535),后处理/拍片数据选择不当(10.2%,156/1 535),彩色胶片质量问题(4.8%,74/1535),体位欠规范(4.6%,71/1 535),血管外组织未去干净(3.6%,55/1 535),定位线过粗(3.0%,46/1 535),VR图阈值调节欠佳(1.6%,25/1 535),图像排版不规范(1.2%,18/1 535)以及重复拍片(1.0%,15/1 535)。出现频率较少的问题(<1%)包括图像未居中(0.9%,14/1 535),血管显示不完整(0.7%,11/1 535),图像分辨率欠佳(0.7%,11/1 535),血管标记错误或未标记(0.5%,8/1535),误装片(0.4%,6/1 535),图像无病人信息(0.3%,4/1 535),图像无定位图标或左右标识(0.1%,2/1 535),空白分格图(0.1%,2/1 535),如图1所示。
   21周质控报告数据汇总后出现频率>5%的问题包括FOV选择不当、窗宽窗位调节欠佳、图像漏拍以及后处理/拍片数据选择不当。这4个问题在21周内的变化趋势呈波浪式变化,如图2所示。
  3  讨论
   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临床对图像质量的需求日益精益求精,影像技术质控工作在临床中越来越重要。虽然目前不管是大型三甲医院或小型区县医院,均在做相关的图像质量控制工作,但因种种原因,相关的研究报道偏少。该研究通过总结本单位近半年的CT图像后处理质控数据,试图为影像技术质控工作提供1种新的参考、借鉴方式,并为CT图像后处理质控点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
  3.1  CT图像后处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恰当的FOV对图像的显示至关重要:FOV过大,图像过小,会导致图像显示分辨率降低,影响对图像显示信息的观察;FOV过小,图像过大,部分图像信息被放出图框外,图像显示不完整,影响诊断。FOV选择不当主要是后处理工作人员不重视FOV的显示所致。窗宽窗位的选择也直接影响CT的图像质量,窗宽窗位调节欠佳主要有2个方面原因,一是后处理工作人员不重视窗宽窗位的调节,二是初学者对图像后处理窗宽窗位调节不熟悉。图像漏拍、后处理/拍片数据选择不当、体位欠规范、VR图阈值调节欠佳、图像排版不规范、血管显示不完整、图像未居中、血管标记错误或未标记、图像无病人信息、图像无定位图标或左右标识、空白分格图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也是后处理工作人员对后处理规范不熟悉所致。
   重复拍片、图像分辨率欠佳、定位线过粗均是后处理工作人员未掌握相关后处理技巧所致。重复拍片主要存在于头颈CTA血管分析图像,是后处理工作人员未掌握GE工作站双屏显示器拍片技巧所致。图像分辨率欠佳包括2个方面内容:一是头颈/胸腹部CTA、下肢CTA/V全景图显示时在GE工作站未全屏存图;二是支气管CTA支气管开口测量图在GE工作站上全屏存图时拍到彩色胶片上数值显示不清,这是彩色胶片分辨率有限所致;掌握好相关后处理技巧可避免这一问题。定位线过粗存在于CT后处理常规片中,是由于在GE工作站拍片时在较多分格屏中拍定位像所致(例如6*8分格屏),可通过单屏或四分格屏拍片解决。血管外组织未去干净、误装片是后处理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所致。彩色胶片质量问题包括水印片、异彩片、胶片上异物影,是由于彩色打印机故障所致。
   该研究中所有质控报告数据汇总后出现频率>5%的4个问题(FOV选择不当、窗宽窗位调节欠佳、图像漏拍以及后处理/拍片数据选择)在21周内的变化趋势呈波浪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后处理工作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所致(研究生、规培生是本院后处理工作的主力军)。
  3.2  CT图像后处理相关问题改进措施
   针对该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为了CT图像后处理图像质量的提高,具体的改进措施如下。加强后处理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避免粗心大意产生问题图像—可实施奖惩激励机制;加强后处理规范的培训工作,定期总结相关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后处理技巧培训;相对固定后处理工作人员,保证CT后处理图像质量的稳定性。
  3.3  CT图像后处理质新增控点
   该研究数据中CT图像后处理以往归于其他类的彩色胶片质量问题(4.8%)和定位线过粗(3.0%)2个问题出现频率较多,前者是由于彩色打印机故障所致,后者是后处理工作人员未掌握拍片技巧所致。可将这2个问题作为新增质控点进行重点质控,再根据后续质控中出现的问题情况酌情增减。
  3.4  不足之处与展望
   该研究的不足之处:①该研究为临床工作性总结,内容相对简单。②因目前未发现相关的文献报道,无法与文献进行比较。CT图像后处理质控工作仅仅是影像技术质控工作的一部分,CT、MRI扫描图像质控工作亦是影像技术质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CT、MRI扫描图像质控工作,实时质控与定期评片两种质控方式孰优孰劣,将是下一步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4  结论
   FOV选择不当、窗宽窗位调节欠佳、图像漏拍以及后处理/拍片数据选择不当等是CT图像后处理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后处理工作人员不重视相关问题、对后处理规范不熟悉所致。可通过奖惩激励机制、加强后处理培训、相对固定后处理工作人员等措施减少相关后处理问题的发生。彩色胶片质量问题和定位线过粗是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问题,可作为新增质控点进行重点质控。
  [参考文献]
  [1]  吴晓芬,王培军.我国放射影像质量控制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1):156-158.
  [2]  邵为景.探讨放射技术工作的全面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5(4):94-95.
  [3]  叶峰,陈雅青,陈建军.放射技术工作的全面质量控制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3):101-102.
  [4]  周建清,马静,汤青燕.PDCA在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130-132.
  [5]  周翠红,王猛,金超岭,等.PDCA管理模式在医学图像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11):133-135.
  [6]  蔡才本,吴文国,吴伟红,等.PDCA在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中的价值[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5):129-130.
  [7]  谢宗凯.PDCA在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5):83-84.
  (收稿日期:2019-1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2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