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研究进展与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聚焦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的相关领域,建成環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新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国内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关系的发展进行简要梳理,分析主要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讨我国现阶段该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未来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对后期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体力活动 建成环境 发展现状 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c)-0193-03
由于交通方式呈多样、自动化设备持续发展、建成环境不断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便捷,体力活动却因此而不断减少,由此而诱发的健康问题越来越显著。例如肥胖、中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国内外学者已通过研究证明人们体力活动的减少是导致上述慢性病不断增多的重要因素[1]。
1 概念界定及国外相关研究简介
1.1 概念界定
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即“任何由骨骼肌收缩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运动”[2]。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是指人为建造、改造的各种建筑物或空间,同时还包括可以通过政府决策、人类主观行为活动改变的环境[3],主要要素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空间设计、政策因素等[4]。
1.2 国外相关研究简介
国外学者已在该领域进行大量实证研究并通过研究提出,城市建成环境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间接因素。目前,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多学科、跨部门研究已取得了大量实践成果,研究结果上也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无论是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还是干预性实践研究,国外学者都已经证明了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的关系密不可分[5]。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数据资料的获取与处理和指标评定等方面还处于探索期,理论体系建设尚未完全,实证研究也相对欠缺,但越来越多来自各个学科的研究者看到了该领域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并做出了大胆尝试与探索,起到了开创性作用[6]。
2.1 萌芽期
翁锡全教授在1990年就对环境对体育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个人见解,同时提出了体育环境包括社会人文环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7]。此后,相继有一些学者对国外该领域进行探究,大大拓展了国际视野,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8]。
2.2 发展期
自2009年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将目光放在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上。社会—生态理论模型、城市规划中的健康城市设计理论等被众多学者介绍到国内,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9]。2010年,两位学者在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的相关研究上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该领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同年,张莹教授对国外体力活动及其相关环境的研究做了系统的介绍,同时在实证研究方面也做出了推进[10,11]。
2.3 活跃期
杜宇坤等(2012)研究了城市体力活动相关建成环境评价工具的信效度,并对其科学性提出肯定意见[12]。2013年第12届华人运动生理与体适能学者学会首次将“体育,锻炼和环境”作为主题进行研讨。陈庆果等(2014)对建成环境特征与休闲体力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13]。贺刚等(2015)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香港儿童居住地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研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应纳入更具代表性的样本及更多的建成环境指标,以探求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间的更深层次关系[14]。另外一些学者则将研究目光放在建成环境对中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影响上,在研究对象的维度上进行了拓宽。
近几年关于体力活动建成环境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其中有6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个各省市级基金项目,足以见得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的相关研究符合社会发展进程,对解决日益凸显的全民健康问题有重要价值。
3 主要研究方法
目前国际上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搜集方法主要有2种:主观测量方法和客观测量方法。主观测量方法主要有环境量表法、调查问卷法和专家访谈法。客观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测量法、加速度计测量法和GPS追踪法等方法。其中,国外学者认为GIS和体力活动的GPS追踪法等更具说服力。Google Street View和Google Walkability等高科技软件也是进行客观测量的有效测量方法,通过卫星影像等数据搜集进行研究,不失为一种便捷又科学的数据搜集方法。
国内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作为另一种辅助方法在数据获取过程中也扮演了同等重要的角色。在不少研究者的数据获得渠道可以发现,他们通过借助政府的普查数据或者可获得的信息地理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增添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体力活动量表是国内体力活动主观测量法普遍被采用的形式。但是,现在国内进行体力活动的问卷多为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针对特殊的地理环境进行自主设计的较少,并且在信效度研究上也存在不足。客观方法的使用上已逐步向国际接轨。 4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启示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健康指标选取宜多样化
建成环境影响体力活动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多局限于身体形态学指标,相对比较单一,并且研究表明由于体重、BMI等因素受遗传、饮食等的影响较大,所以这些身体形态学指标作为体力活动的健康效益指标的合理性仍需深入研究,其他方面指标的选取也在继续探索中。
4.1.2 建成环境指标选取宜系统化
由于我国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尚未成熟,研究人员来自不同领域,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建成环境指标参考于国外资料,与我国国情联系的紧密性欠佳。研究团队间大多针对自己的视角开展研究,致使研究成果未成系统。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建成环境的复杂性也为研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将建成环境指标选取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亟待解决。
4.1.3 研究对象宜汇集各类人群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对象多为青少年和中老年人,虽然一些研究中也将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但大部分研究只将女性作研究男性的对比数据,针对女性特定人群的研究几乎没有,在评价指标上如何进行男女区分的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另外,对有过运动损伤经历的人群、残疾人士等特定对象的研究仍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4.1.4 研究内容宜全面化
国内关于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的理论研究以综述类文献为主,实证研究多为单一建成环境要素对特定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单一建成环境要素对体力活动的影响力度是有限的,应该增进针对我国不同地理环境和城市建设进程的综合性相关研究。
4.2 未来发展趋势
4.2.1 加强交流合作与共享
目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研究也应“紧跟潮流”探索开创新型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技术,积极探寻发展结合点,利用科技手段为该领域的研究开辟创新发展的道路。国际上已有类似IPEN(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 Network)的开放性研究组织,国内学者建立了“体力活动中国”等相应线上组织以加深行业交流。该领域研究人员应积极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以信息共享、在线讨论、反馈问题等形式寻求更好发展的路径。
4.2.2 紧密结合我国地理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城市在建设中都融合了当地地域特色,导致建成环境各异,在研究过程中应加以区分地做针对性研究,做到因地制宜,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国外成熟经验,最大程度地助力学科交叉融合,推進社会科学发展。
4.2.3 多学科融合、理论实践并重
由于该领域研究涉及学科众多,存在较强的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要求研究人员具有深厚学科理论基础,每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在分析问题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因此应加强各学科合作融合,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重,逐渐增多依据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体力活动的GPS追踪等定量的调查研究,提供佐证数据,构建起我国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研究的定性和定量指标体系,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落实。
4.2.4 加强政府行为与人民群众意志的协同发展
城市规划是影响建成环境的关键因素,而城市规划由政府部门负责,故能否为群众创造促进体力活动的建成环境与政府行为也息息相关[5]。特别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政府部门应统筹区域发展不平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优化土地资源规划,充分将人民体力活动的需求纳入到城市规划之中。
5 结语
在健康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关系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主要表现为理论建设的相对不完善、方法采取的相对单一化和干预方式应用的相对不成熟。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健康指标选取宜多样化,建成环境指标选取宜系统化,研究对象宜汇集各类人群,研究内容宜全面化。
参考文献
[1] 谭少华,郭剑锋,江毅.人居环境对健康的主动式干预:城市规划学科新趋势[J].城市规划学刊,2010(4):66-70.
[2] 鲁斐栋,谭少华.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进展与思考[J].国际城市规划,2010(4):62-70.
[3] PHILIP J,TROPED,JEFFREY S,et al.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Location-Based Physical Activity[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9,38(4):320-325.
[4] LAWRENCE D. FRANK, THOMAS L. SCHMID, JAMES F. SALLIS, et al.Linking objectivel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with objectively measured urban form[J].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4, 28(2):117-118.
[5] 吕和武,王德涛,吴贻刚.国外建成环境干预全民体力活动的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6):1-6.
[6] 黄卓,王秋人,周美芳,等.伦敦大众体育人口空间发展的路径特征及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4):22-26.
[7] 翁锡全,林文弢.环境与体育[J].浙江体育科学,1990(6):44-48.
[8] 刘滨谊,郭璁.规划设计促进人类健康——美国"设计推动的积极生活"计划及启示[J].新建筑,2005(6):13-16.
[9] 张莹,翁锡全.建成环境、体力活动与健康关系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体育与科学,2014,35(1):30-34.
[10]张莹,陈亮,刘欣.体力活动相关环境对健康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27(2):165-168.
[11]张莹,陈亮,刘欣.沿海都市步行适宜性城市人居环境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27(12):1106-1108.
[12]杜宇坤,苏萌,刘庆敏,等.城市体力活动相关建成环境客观评价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7):551-555.
[13]陈庆果,温煦.环境与休闲性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系统综述[J].体育与科学,2014,35(1):46-51.
[14]贺刚,黄雅君,王香生,等.香港儿童体力活动与住所周围建成环境:应用GIS的初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5):431-4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27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