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三位一体”协同理论的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三位一体”协同理论是伴随着“卓越教师”计划发展起来的。两者的结合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优化拓展了意识形态领域。本文分三个部分阐述“三位一体”协同理论在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中的应用。首先简要阐述“三位一体”协同理论的内容;其次,对当前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的状况做诊断工作;最后,就存在的问题,引入“三位一体”协同理论,以期全方位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素质,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三位一体”协同理论;学前教育;教师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十六个字已经不再停留在社会意识层面的认知,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5号文件)中,将学前教师的培训纳入了明确的计划中,基础教育师资的优化已经成为国家、社会、教育主体的共同事业,直接关系着全民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三位一体”协同培养的涵义
  协同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最早出现在高等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其目的在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进而引领时代的发展。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会出现学校和社会组织两个独立的个体,它们会在环境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度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共进,达成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是在协同培养的基础上提出的更进一步的培养模式。因本文的研究着眼点是学前教育,因此本文专指该模式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领域的运用。一旦明确培养主体,“三位”的性质属性和角色认同更加明确,他们分别指政府、高校和幼儿园,三者形成合作共同体,本着“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培养并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意在从根本上推动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在学前教育师资中的运用现状
  (一)教育资源缺乏整合
  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型学科,学习的内容涉及到教育学、艺术学、心理学、语言文学等,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不仅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还要将所有的内容集合贯通,这种从内部建立起来的完整的培训结构离不开教师教育院校各个专业的知识支持,但是专业之间的师资与科研资源是独立的,彼此之间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培训只能以组块状进行。
  (二)协统机制尚未建立
  最理想的师资培训应该是职前、职后一体化,它可以满足学前教育动态发展的实际情况,也能让参与的主体获得收益。三者的优势资源和物质投入显然是不一样的,但是因为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各方在实践基地的具体操作中,无法界定需要各自承担的内容、需要共同培植的要素,导致各方成本和收益的不平衡,不得不搁置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三)激励机制针对性差
  我国的教育协同往往是依赖于行政力量,是一种依靠权力机制运行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共性,考虑的是整体利益,不同主体的特别需求自然就被忽视了。这就直接导致各个主体在培训工作上的动力不足。再加上指导工作没有纳入教师业绩考核中,久而久之,实习教师就成指导教师的“打杂工”,可见,行政力量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辅助,就会直接造成实践层面的错位和漏失。
  三、“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在学前教育师资中的优化措施
  (一)强化协同,明确职责
  “三位一体”协同培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参与到教师培训中的主体是多元的,他们各自的资源优势不同,所具备的职能职责也是各不相同的,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作用,组建协同培训组织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制定工作方案、做出工作决策。其次,基于全方位协同的工作理念,在政府、高等院校和幼儿园形成战略伙伴的合作关系后,必须将各个主体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所能承载的功能、职责,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进一步细化各个主体的工作内容。
  (二)聚集要素,深度融合
  “三位一体”协同培养为社会上所有教育资源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平台,使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有了重要的载体。卓越教师计划的开展实施需要依托的资源非常多,建设教育实践基地、设立教育创新实验区、创办教师学校等。这些具体的行为改变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深化教师教育的改革,让幼儿教师的培养从实践走向理论,又从研究走向实验,逐渐形成理论和实践循环往复的模式。
  (三)优化模式,多方参与
  “三位一体”协同培养的模式不仅要体现教师教育培训的理念和思想,还要为教师构建一个涵纳了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培训组织,为学前教育教师的持续化培养探索出一个科学理性的模式。地方政府作为三个主体中比较“强势”的一方,可以在政策的制定上突出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的导向,明文规定高等院校每年参与幼儿园师资建设的人员比例和时长,让高校教师进园常态化。
  (四)配套完善,有的放矢
  “三位一体”协同机制的建立绝不能只是停留在推促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而是要在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让多元主体的利益都能得到最大化。政府在其中扮演了“牽头人”的角色,用政策将多元主体联系起来,地方院校和幼儿园是“协调者”,配合政策完善自身组织内部的制度,同时建立起组织内部的权责利平衡机制,激活“协调者”的参与积极性。在协统机制的实施中,还要重视骨干教师、专业教师的力量,他们常是机制运行的主力和先行者,能够发现培训机制中的问题,也能更快的将成果转化出来,为了激励这部分群体,可以依据创新成果的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进行物质奖励。
  结语:
  “三位一体”协同培养的机制是站在“目标一致、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位置开展的,这项工作革新了基础教育的理念,让教师的培养和成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使当前存在的教育难题获得了战略、组织和知识上的顶层设计,通过多元主体的功能和职责的进一步明确,让所有有利于教师成长的要素的到了凝聚,同时考虑到利益的共享与平衡,建立起一整套激励管理机制,推进了教师成长进入新空间与大领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3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