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一)家长思想难以转变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在大部分家长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们评价学生的好坏唯一的标准就是分数的高低。农村的家长大多认为学生到学校里是来学习的,至于其他的事情都是耽误时间的,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所以当要同学们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时,积极响应的寥寥无几,主要就是家长反对。一直以来我都只布置学生很少的作业,一般在学校完全可以完成,另外我要求同学们在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帮父母、爷爷奶奶做家务,培养他们动手、观察的能力,可家长又有意见了,说孩子回家后不务正业,只知道玩,要求老师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
  (二)农村教育师资匮乏
  虽然进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农村小学教师资源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年龄偏大,虽然他们是教育前辈,权威,但他们奉行的依然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还有一部分,虽然有心加入改革大潮,但毕竟年龄有限,能领悟到素质教育的精髓,但只有理论却无法实践。
  同时,农村中小学教育者年龄层面脱节,年轻的有知识有能力的根本不想到这些穷乡僻壤来任教。同时,根据国家的素质教育,学生需要全面发展,所以学校课程设置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还有科学、音乐等课程,所以主课课程的课时比较少。主课课程少,耗时长,往往课程上不完,又要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实在会让老师自相矛盾,长期这样,效果不佳,教师容易产生疲惫感,降低素质教育效果。
  (三)配套设施部分到位但使用少
  随着国家的发展,农村中小学可以说是教育的最低层,大部分最新设施基本到位,但是很少老师会使用或者经常使用。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但是连自己都不会又如何培养呢?所以到现在,农村的好多学校仍然是老师一支笔进课堂。
  综上所述,在农村的实行创新教育还有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推行创新教育又是我们势在必行的,这中间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二、农村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要件,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改变以往家长只是管孩子吃喝,即使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一贯不理的思想。积极鼓励家长多与学生沟通,多与其他家长沟通,相互学习好的教育思想,抓住一切可以教育的机会陪伴孩子。
  (二)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新教育,必须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农村小学孩子们很多是留守儿童,多处于爷爷、奶奶的溺爱中,我们必须要从这一现实出发,身兼老师与父母的双重教育责任,要从这两个角度,去鼓励、引导、启迪孩子的求知欲、主动性和创造性,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训斥,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严厉,多一点引导、少一点灌输,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以此为前提,“传道、授业、解惑”,为孩子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扎实基础,使孩子们在德、智、体、艺、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个性发展、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新世纪、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环境。
  (三)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升学考试的关系
  如何理解并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正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搞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也不是不要升学率,但不能简单、片面地以考试成绩、升学率来评价学校、老师和学生。我们要减的是强化应试、超前超标教学等不合理的负担,对于必要的学习任务,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以确保基本的教育水平。
  (四)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爱生重教,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五)要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要优化课堂教学。备课、授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监测与考试都要规范化,使得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标准,特别是要适用于本地方、本校、本班级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做到“三个结合”即: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技能相结合、重视智育与重视德育相结合、重视教法教改与重视学法指导相结合,以强化课堂教学的“精品”意识,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切记走“形式主义”。
  总之,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这需要广大教师队伍不懈的努力,还需要结合家长的付出,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才能教育出更好的学生。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教育改革逐步深化,针对文化大革命否定学习文化知识的弊端,强调了加强课堂教學,提出了“加强双基”的口号,即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个人的事业之成败,工作之优劣,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基本素质状况。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基本目的的教育。只有对接受基础的中小学生施以全面的素质教育,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完善“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目标,应当从小学抓起,在基本素质方面为小学生打好基础,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方针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基础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3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