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及应对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引言
  优等生往往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普遍存在越学越好的趋势,如若教师一味地追求锦上添花,只会让优劣差距渐行渐远,最终反而可能破坏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进而影响优等生的学习效果。而本文的学困生主要是指那些拥有正常智商,成绩却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如果能够花费更多的精力协助其找寻根源所在,班集体的学习效率也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改善.
  二、学困生心理障碍分析
  (一)语言环境的外在性影响
  我国现有的语言环境下,都是讲母语的,长期以往语言能力就会被周遭得文化背景所影响,从而产生依赖。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出现,冲击了学生原本依赖的语言环境;再者,我国现有的初中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简短的英语口语练习后,就没有合适的场合对所学内容加以练习,致使把英语学成了“哑巴英语”。其又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出现在中考考试范围内,占分比例和语文、数学相等,使学生对它存在产生了一定的排除感,从而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认知。
  再者,农村地区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认为英语对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助益,少数学生也受其错误思想的诱导,对英语的学习失去了兴趣,长此以往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导致个人成绩每况愈下,从而产生畏惧心理。
  (二)学习方式的制约性影响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采用的是认识、朗读、记忆和大量的重复性地习题。事实上,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方式对于应试教育来讲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四步绝对不是提高语言的必然途径。对于语言教学来说,开口说才是语言的重点。而如今的英语教学却忽视了“说”的重要性,一味的沉溺于“写”中,从而制约着整体学习。
  (三)内在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我国基本上在小学三年级左右开设英语课程。然而,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是以词汇教学作为基础和重难点去处理的,只是让学生单一地对单词进行识记背诵,却忽略了它们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而在进入初中学习后,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屡遭失败,没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进而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严重的制约了学习效果的强化。
  内在因素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比如,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比较低,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愿意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自己又不能探索出学习的方法,也不向其他人借鉴好的学习方法,长期使用不适当的学习方法,使学习事倍功半,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学习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再受外界因素诱惑,消耗大量学习时间,长此以往不仅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也限制了学生的成长。
  三、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的心理障碍产生的影响
  初中英语作为阶段性语言交流教学基础环节,学困生一旦在这一阶段产生学习心理障碍,就会导致其对后续的英语教学丧失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英语对于个人长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英语水平的高低对其就业、交流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说,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的心理障碍会导致其长期发展受限,并降低整体的英语教学质量。
  四、学困生心理障碍的缓解对策
  (一)给予学困生足够关心
  从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学习困难,主要是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而且,学困生还会因为落后的成绩产生自卑心,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感情投入,厚爱学困生,多接近了解学困生。通过言语、表情、行为等给予他们肯定和期待,使他们重拾信心,并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其点滴的进步,并以此激励其重整旗鼓,勇敢尝试脱离困境。
  事实上,学生如果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关爱,他们也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老师,对待老师所说的每句话,从而认真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学习行为。这样,不仅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也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中考的必考项目,英语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的升学结果;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主流语言,英语早已成为一种消除语言障碍的生存技能,更是未来寻求工作的基本技能;作为一门学科,无疑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改进学生的思维模式,目标是学生前进的驱动力,教师应该主动告知学生英语学习的意义,使其深切感受到英语带来的诸多便利,将英语学习当作自我升华的重要渠道.
  因此,在解决初中学困生的问题上,必须探究合适的方法用以提高其学习兴趣。传统的讲授模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其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适当地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利用情境设置提升教学的直观性,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提供融洽的学习氛围
  英语并非学生的母语,在日常生活中的练习机会较少,因此教师更要把握有限的课堂时间,设计既符合教学进度,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譬如單词接龙、观赏英文电影、演唱英文歌曲等,以较为轻松愉快的方式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增加师生、同学间的互动,让其他学生感染和带动学困生的积极性。
  (四)指导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主动性
  初中阶段的英语学困生学习能力较弱,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不能充分合理利用课上和课下时间段,导致学习效果相对较差。所以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比如新单词的掌握,在采取预习和复习识记的基础上,加入趣味记忆。
  (五)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学困生的英语知识储备与一般同学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思维能力也相对较差,所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兼顾学困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困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入手,循序渐进的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将学困生划分成为一个独立的集体,针对学困生的学习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这种方式既可以使学习成绩较好地学生“吃得饱”,也能使学困生“吃好”,达到双赢的效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对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但学困生绝非无可救要。所以我们要拿出我们的耐心和爱心去保护学困生的心灵,同事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习的能力,利用他们的优点进行积极的引导,只有和谐上进的环境、妙趣横生的课堂、事半功倍的方式才能最终造就一代“学困生”的逆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3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