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命哲学视域下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是基于动态的人的生命教育,公共体育课堂应当成为人文与科学交相辉映的生命活化的课堂。本文认为,基于生命哲学的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要充分拓展其视野、提升其改革效果,关键在于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生命哲学意蕴,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效度的完善。
  关键词:生命哲学  公共体育  教学改革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b)-0005-02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作为“教育目的是知识与技能传授”理念的反拨,教育理念的生命哲学转向逐渐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1]。基于教育的生命哲学解读,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要充分拓展其视野、提升其改革效果,关键也在于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生命哲学意蕴,通过生命哲学价值取向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效度的完善。
  1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生命哲学意蕴与价值取向
  1.1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生命哲学意蕴
  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出发,作为受教育者的人之生命包含了自然、精神与社会生命3个基本层次。其中,自然生命强化了受教育者生老病死的自然历程,精神生命指出了受教育者对于自身存活意义的精神探索,社会生命是上述2种生命的社会性延伸述说。在上述3个层面的生命历程中,教育均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自然生命的角度来说,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强的可塑造性,教育就是利用既有的资源实现人格完善、体格强健,有效促进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从精神生命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个体在受教育过程中获得了知识、习得了技能,具有了适应社会发展而生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从社会生命价值角度来说,教育出发点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个体,也是直观个体更高逻辑层面的生命。
  1.2 体育教学改革的生命哲学意蕴与价值取向
  对于公共体育教育而言,其自身的生命哲学意蕴体现在体育的生命体验价值、行为表达方式、行为习惯养成与超于性理解等几个相互依存的层面。一方面,公共体育教育也是在特定的时空限制下,实现对于个体生理功能的合乎社会规范的释放,以便强化理性选择与情绪基于文化范畴的合理累计得到最佳的展示效应。另一方面,公共体育教育体现出对于经验层面生存可能的假设,更加强化了体验层面对于主体与对象的有机融合。此外,人是理性与感性的有机整体,现代社会语境下,个体感性层面的情感释放价值甚至远超于理性教育的价值诉求。公共体育教学通过个体身体的感性直观,表达的是对于传统教学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特征的反拨[2]。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应从主体、内容、实施原则、目标设定等诸多领域重新进行审视。尤其是要重视公共体育教育的现实目标诉求与生命价值的耦合,强化并拓展生命价值教育的方式、方法,摆脱既有的应试教育体制对于公共体育教育的束缚。
  2  基于生命哲学的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诚如上述,要实现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就是要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公共体育课的方案设计中,具体的改革方案设计如下。
  2.1 基于生命价值教育的公体课教学实施计划
  以高等院校体育课为例,基于生命价值教育的公体课教学实施要根据现有的学校课程课时安排,在不破坏原有合理教学方案基础上,选取必修的140个学时中的40个学时作为相应生命哲学讲述、生命知识与技能提升的教授与考察。同时,在除此之外的100个学时中,也可以适时融入体育锻炼与生命价值提升的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选取800人作为相应的研究样本,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2个基本组别,以便了解生命价值教育的公体课程教学效果。将常见的损伤预防与处理、突发伤害损伤与处理、自然灾害自救与学生生命价值观、安全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心理提升有机结合起来。
  2.2 生命价值教育的公体课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
  2.2.1 强化团队教学与个体体验分享的互动
  在具体的公共体育课教育实践中,可以将学生的生命权利教育与人格完善有机整合,强化对于学生生命观、生存技能及安全知识的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将全部学生分成若干团队,各个团队由选定的队长带领,进行相关的体育教育活动与任务。通过检验不同团队在任务完成方面的基本效果和团队竞赛,来断定其公共体育课的成绩,评定相对而言较为优秀的团队指标。在具体的活动结束后,应当适时地进行相关的总结,让团队个体都能够表达自己在公共体育课上习得的对于生命体验的感悟,引导学生积极正视自己在生命价值观、心理健康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查漏补缺,积极地解决困惑与问题。
  2.2.2 完善情景模拟教学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路径
  教师可以在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设置特定的情景,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突发涉及生命健康权利威胁的种种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设置融入生命安全教育,把类似于个人安全方位的体育技能教学融入课堂设置[3]。在此基础上,教师模拟相应的突发应急状况,检验学生在突发情形下的适应性与反应能力,强化课堂传授技术动作的实施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模拟突发灾难事件,提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自学任务,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相关的技能。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组成的团队在应对突发事件与肌体损伤等领域展示出来的反应,进行相应的指导[4]。
  3  生命哲学下公共体育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诚如上述,为检验公共体育教学实施效果,选取800人作为相应的研究样本,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2个基本组别,结果显示生命哲学下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效果是较为明显的。最为直接的效果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实验组学生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素质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提升。实验显示,尤其是仰卧起坐、前后握力、垂悬举腿等方面的统计数据远远高于对照组的学生。
  实验前测试中,男、女2组在上述方面的差异性不是很显著(P>0.05),实验后发现,实验组的女子腰腹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达到了显著差异(P<0.01)效果;男子腰腹力量与上肢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差异(P<0.01)。这说明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设计各种类似于紧急逃生、受伤急救等情景模拟活动和考核对于学生的上肢与腰腹力量有较大的锻炼和提升,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展示出的不足给予指导,也有利于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进而强化学生的锻炼效果。除去身体素质层面展示出的较好效果之外,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对于安全知识与技能的重视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在相关的设置越障逃生情景模式测试与考核中,都显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凸显出实践良好效果。
  4  结语
  体育是基于动态的人的生命教育,公共体育课堂应当成为人文与科学交相辉映的生命活化的课堂。基于生命哲学的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只有通过融入生命意识与安全教育的内容,利用公共体育课堂开放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才能最大程度促进学生生命意识觉醒,实现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德君.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中西哲学认识论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5.
  [2] 张永祥.知识观视野下的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 熊雪梅.阳光体育运动有效评价体系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24):17.
  [4] 李家成.论中外体育教育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2(2):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7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