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外兴趣小组活动课程研发现状调查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利用自行设计的“校外兴趣小组活动课程研发调查问卷”,从教师的认识、研发情况、教师的需求、动机和支持保障四个方面,对校外兴趣小组活动课程研发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校外教育 校外兴趣小组 活动课程 研发现状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通过问卷星软件,设计《校外兴趣小组活动课程研发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形式发送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1份。调查对象是北京市丰台区四家校外机构的在职和长聘教师,他们的基本信息如下:40岁以下的教师占到了80.18%的比例;女教师占83.78%;原始學历是大学本科(含)以上的比例为85.59%,现学历为92.8%;未评级和二级、一级和高级职称比例相对均衡;艺术类教师占59%,科技、体育和学前等教师占41%;1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占比最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认识
  1.认识程度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校外兴趣小组活动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校外教育发展的方向。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课程研发,82%的教师基本了解一些,13%的教师已经十分了解,只有5%的教师完全不知道。由此可见,对于课程研发,绝大多数的教师已经达到基本了解水平。
  2.活动课程的要素
  为顺利进行课程研发,首要明确活动课程的基本要素。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教师认为应该包含设计思路、活动对象、课程目标;86%的教师认为应该包含课程评价;对于课时总量,教师存有较大分歧的占比66%;11%的教师还对活动课程进行了补充,比如多媒体课件、微课和实践活动等。
  3.活动课程的特点
  准确掌握活动课程的特点,教师才能设计出符合校外特点和规律的活动课程体系。调查结果显示:98%的教师认为应该具有趣味性,96%的教师认为应该具有知识性,80%以上的教师认为应该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只有50.45%的教师认为具有地域性。由此可见,教师特别注重学员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也比较认同校外教育的专业性和育人功能,同时对于活动课程的地域性特点存在较大分歧。
  4.课程评价的功能
  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以此判断课程设计的效果,并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调查结果显示:89%的教师认为课程研发具有促进功能,84%的教师认为课程研发具有导向功能,74%的教师认为课程研发具有诊断功能,69%的教师认为课程研发具有调节功能。由此可以,教师们还并未全面了解课程评价的各项功能。
  (二)研发情况
  1.教师的态度
  教师的态度是课程研发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75.68%的教师有课程研发的想法,24%的教师没有课程研发的想法。53.15%的教师没有开始课程研发的工作,41%的教师正在进行课程研发的工作,4.5%的教师取得阶段性成果,1.8%的教师已经研发出系列课程。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教师有课程研发的想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半数教师的态度比较消极,进展情况并不理想。
  2.困扰因素
  在进行课程研发的过程中,排在前三位的困扰因素有:67%的教师认为欠缺课程研发的理论知识,52%的教师认为缺少时间和精力,42%的教师认为自己还不清楚规范课程的基本要素。
  3.资源利用
  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活动形式、提高活动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77%的教师利用了互联网,62%的教师利用了专家资源,50%的教师利用了社会资源,只有45%和42%的教师利用了场地资源和其它机构资源。由此可见,教师利用的课程资源比较单一。
  4.教学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75.68%的教师已经制定了各个组别的教学计划,95%的教师已经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的兴趣小组活动具有计划性。
  (三)教师的需求和动机
  1.教师的需求
  在一年中,54%的教师希望能够参加1-2次以上课程研发的培训,44%的教师希望能够参加3次以上课程研发的培训。在指导对象方面,专家指导最受教师欢迎,80%的教师希望得到专业专家的指导,74%的教师希望得到教育专家的指导。教师认为比较有效的学习途径是:课程分享的占83%,活动观摩的占82%,课例展示的占80%,专家培训的占74%,研讨交流的占73%。可见,在遇到困难时,绝大多数教师能够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
  2.教师的动机
  教师进行课程研发的动机主要有: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占86%,突出育人功能的占76%,希望活动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占7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教师具有职业追求和职业理想。
  (四)支持保障
  随着校外教育的发展,各单位要求教师在兴趣小组活动时要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并且,针对课程体系建设,单位已经进行了人、财、物的投入。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教师得到了经费、物质的支持和学习、交流的机会。
  三、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对北京市丰台区四家校外机构111名教师的调查,我们对目前北京市丰台区校外兴趣小组活动课程研发现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了解。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如下:
  (一)教师存在认识问题
  虽然92.8%的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但是,通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教师对于校外兴趣小组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活动课程的要素存在分歧
  在诸多要素中,教师对于课时总量的分歧最大。如果缺少课时总量,将不利于学员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并且选择活动课程,也不利于教师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   2.整合本地资源的意识薄弱
  在进行课程研发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的课程资源比较单一,主要以互联网和专家资源为主。近半数的教师不太注重活动课程的地域特点,不能较好地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活动课程缺少地方特色。
  3对课程评价的功能认识不足
  超过八成的教师认为校外兴趣小组活动课程应该包含课程评价,但是对课程评价的功能却不太清楚。教师们普遍比较认同促进功能和导向功能,忽视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发现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一改进。只有在不断地检验和修改中,才能形成完善的校外兴趣小组活动课程体系和课程评价标准。
  (二)课程研发的现状不理想
  为了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活动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和育人功能,教师已经意识到进行校外兴趣小组活动课程研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受欠缺课程研发的理论知识、没有时间和精力和不清楚规范课程的基本要素等因素影响,在受访的111位教师中,只有2位教师研发出系列课程。
  (三)教师希望参加课程研发的培训
  98%的教师希望通过培训的方式解决课程研发方面的问题。他们认为专业和教育方面的专家和同专业骨干教师的指导最有效果,认为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有课程分享、活动观摩、课例展示、专家培训和研讨交流。
  (四)单位的支持力度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
  由于各单位用于课程研发方面的经费投入相对不够均衡,所以有部分教师没有享受到单位的经费和物质支持,也没有机会参与学习和交流。目前,单位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要。
  四、建议
  针对以上校外兴趣小组活动课程研发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二条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
  结合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求,计划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安排五个方面的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1)专家讲座,内容包括校外教育的功能定位、課程研发的必要性、规范设计活动课程和介绍优秀课程案例;(2)专家指导,即结合校外特点,针对教师的活动课程设计,给予建议;(3)研讨交流,即组织分享会,进行活动课程案例分享和研讨;(4)课例展示,即分学科举办活动公开课,检测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效果;然后分析原因,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5)成果展示,即展示优秀课程,介绍成功经验。
  (二)增加经费投入
  通过此课题,希望单位能够更加重视课程研发并增加课程研发方面的经费投入。只有为老师提供好课程研发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老师才能有机会参加课程研发方面的学习和交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8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