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校园生态德育实践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联网正深刻地影响和广泛地改变着校园生态,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与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把握机遇,掌握主动,机智因应,不断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就能推进互联网十德育,使网络环境下的校园德育生态春意盎然。
【关键词】网络 校园生态 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是培养理想人格,推进养成教育,促进广大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可靠方式与重要途径。网络环境下校园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严峻的挑战,必须对网络环境下校园生态德育工作做出全面深刻而又科学理性的实践研究,这不仅时不我待,而且是当务之急。
一、与时俱进,提高网络环境下的校园德育生态认知
毋庸置疑,网络是信息革命内涵的科技,也是德育工作“双刃剑”。一是网络内容良莠不齐,爆炸式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使信息受众头昏目眩而迷茫和焦虑;二是德育环境既能顺应创新又被侵蚀恶化,主导渠道受到多元冲击和挑战,教师的拿手顺手教育手段变得软弱无力,事倍功半;三是对信息源流可控程度困难,德育信息质量下降,网络的隐蔽性、无约束性、虚拟性和不可忽视的失范性,冲击着受众的责任感和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使教育环境“污染”严重。
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对自控能力不强极具好奇心的青少年,产生极大诱惑力。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揭示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辨析能力均不成熟,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往往不能正确区分获取和扬弃。因此,教会他们背熟和践行中小学“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是重要的,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必要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是根本的,但帮助学生面对纷纭复杂的网络环境形成道德辨析和判断能力,培养道德主体的正气浩气大气和灵气,进行“教会选择”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道德实践,是网络环境下加强校园生态建设和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釆取有效措施,发挥网络德育功能,监控有害信息流动传播,强化网络安全教育,普及网络道德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已刻不容缓。
二、探索创新,拓展网络环境下校园生态德育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在新形势下显得单调枯燥或苍白,因为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使传统德育模式不太适应。如何创新转变?
一是“互联网+”模式。这就是充分运用各种有利因素,变“堵”为“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教师应熟练互联网技术,让老師在互联网上正面讲学生跟进学习,线下实践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和拓展。要创制一批学生喜闻乐见的网页,设立微信公众号,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还要制作德育软件,应用于德育教学,为学生提供色彩明艳的图片,悦耳动听的音乐,活泼灵动的三维动画等,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潜移默化地实现德育。
二是德育主体性摸式。学生是德育主体,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如针对许多学生把过多精力置于网络成为“低头一族”妨碍学习,不利于道德责任意识和良习的培养与形成时,仅仅依靠说教效果并不好,完全可以组织专题班会或辩论会,讨论上网的利弊得失,这种主体发言述事,可感可信,学生从中受益非浅。
三是网络功能管理模式。首先,要把校园网管理好,信息优化后正面积极地向广大学生开放,使他们从不良网络环境中转身过来。其次,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文化的良师益友,通过学习方法指导、难点难题分析、智力开发训练、各科竞赛等形式,“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品质与习惯。第三是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灵驿站。学校可安排“班主任热线”“辅导员热线”“知心姐姐热线”等,实施心理咨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
三、优化网络环境下的校园德育生态
优化德育环境是环境育人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持续重视,大环境日趋向好,网络道德和行为也逐步由“假”向“真”、由封闭向开放、由粗放管理向文明法制化转变。如何打造“风调雨顺”小气候,优化校园德育生态环境呢?一是德育主导即老师的影响与引导。“亲其师,信其道”是教育学实例反复证明了的教育硬道理。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各科教师义不容辞,都应做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热情真诚,及时指导学生文明上网求知上网资料上网,传递积极信息和正能量。二是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指导作用,与时俱进,不当门外汉,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分享网络愉悦,并指导孩子正确取舍网络信息。三是在校园中开展网络知识图片展,充分运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形成健康的网络环境从而实施德育,学会应用媒介解决现实问题。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应主动对接网络传媒,充分利用网络特点,及时创新德育理念,调适德育内容和模式,优化德育环境,那么,网络就一定能促进学校德育的工作实践,使“风景这边独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8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