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小学校园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达上千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舞龙运动作为一项民族性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包含的文化理论与技术,对小学生群体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依托校园,通过开设舞龙课程,编写适用性教材、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师资水平以及举办以龙文化为主题的运动竞赛等路径,实现文化培养与技术传授的“齐驾并驱”,其发展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利用好校园文化空间,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的精神品质、道德素养得到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舞龙 价值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a)-0201-02
2017年1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中提到:“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德育课,融入青少年学生和儿童道德及人格培养全过程,用优秀传统文化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开展传统体育进万家和校园传统体育活动,推动传统体育保护发展[1]。”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多样性、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2],蕴含着浓厚的文化精神,显示出中华各民族的风格和特色。当今,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学校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尤其是在大学校园。而在我国小学校园中流行于尊崇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家国情怀培养的缺失,会降低小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影响民族体育的传播与发展。因此,在小学校园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1 小学体育培养与体育课程目标要求存在差距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修订的课程内容可知,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运动技能包括:基本身体活动动作、球类游戏、武术、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等几个方面[3]。纵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值得肯定的是,有些小学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去开展其他类体育项目,尽量去释放学生的天性,满足他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但为规避校园环境的安全隐患问题,尤其是城市中的小学,体育课上大都是教一些走、跑、跳等简单、基础的动作,课程内容安排更多偏向于游戏化、趣味化方向,又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无形压力、教资水平薄弱等因素,使得学生上体育课的课时减少,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难度增大,这与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的技能目标和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情感目标,以及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认知目标还相差甚远[4]。
2 在小学校园开展舞龙运动的价值
2.1 项目本身的运动技术特征,提升身体素质
肥胖、体质下降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作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舞龙项目,其包括的上下起伏、左右进退、前后穿绕等技巧动作,能促进能量消耗,脂肪燃烧,新陈代谢加快,达到減肥的目的,也可预防由肥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和心肺疾病的发生。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7周的课外舞龙锻炼, 学生的耐力素质和上肢爆发力影响显著[5]。还有研究发现,16周规律的舞龙训练,有助于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6]。由此可见, 舞龙运动使练习者的力量增大、肌纤维增粗增强,免疫力提高、协调性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发展。
2.2 项目包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促进心理健康
成长于物质丰厚、家庭过度溺爱环境下的小学生“拿来主义”“自我主义”思想观念加深,缺乏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内心承受能力偏低,心理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而具有民族性[7]、历史性[8]、文化性[9]的舞龙运动是多人协作的集体项目,队员间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沟通交流,在遇到困难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舞龙运动带给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会渗透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参与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身体神态的表达,直接了解、感悟它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于无形中被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心理耐挫力。
2.3 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校园文化
长期以来, 我国学校体育内容大多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主,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舞龙运动节奏分明、动作舒展,结合音乐,衬托欢快、愉悦的氛围,与小学生好动、活跃的身体发育特征相符。现代的舞龙运动揉合了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10],能满足小学生追求“美”的事物的心理。学生通过文艺展演、比赛训练等多种方式接触舞龙运动,对舞龙技术动作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在开展过程中营造的龙文化环境氛围,能够让小学生耳濡目染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龙文化的学习兴趣,逐步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增加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小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心。
3 舞龙运动进入小学校园的实现路径
3.1 将舞龙纳入校园体育课程,编写适用性教材
学校开设舞龙运动课程,是学生获得舞龙技术动作及龙文化知识理论的基础保障,创编适用性的舞龙教材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千篇一律地设定教材内容。针对地域特色浓厚且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多样的少数民族,创编的教材又有所区别。根据地区、年龄等实际情况设置课程,创编教材,形成完善的体系,使教学系统化,以此为舞龙运动的开展、传承提供良好环境。 3.2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升师资水平
通过建立舞龙专家讲师团或让小学与当地具有舞龙特色的高等院校联合,分阶段、分批次、有目标地进行定期培训, 对不同教龄的老、中和青教师,分设舞龙基础知识理论培训、舞龙技能培训、舞龙教学方法培训、舞龙裁判培训等模块,教师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参加培训,帮助教师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的指导体系。将运动生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培训中,提升学校舞龙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职业素质,为舞龙运动进入小学校园提供保障。
3.3 拓宽宣传推广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也让信息内容在艺术加工后变得多彩、有趣,吸引人眼球,选择舞龙中游、穿造型为校园墙绘主体内容,配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艳丽、浮夸的颜色去设计,可增添校园色彩,丰富校园文化。学校还可组织文化周、文化月的活動,选用常识性的传统文化知识并以竞答或是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去思考、交流,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积极认知、认同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宣传,也培养了学生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新时代精神。
3.4 举办以龙文化为主题的运动竞赛
通过组织以龙文化为主题的运动竞赛来促进舞龙在校园的开展, 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方式。比如,积极扩展校园体育文化,推进传统体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出发点的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之龙狮比赛,构建了合理的竞赛体系及奖励措施,从2012年至今举办6届以来,参与队伍逐年增加,经媒体报道,赛事知名度提高并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反映。赛事的举办,为激发、鼓励传统体育进校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参与的方式走进舞龙运动,更容易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4 结语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舞龙运动作为一项民族性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源泉力量。生活在新时代,不应只关注其娱乐、健身、欣赏等显性功能,更应该发现其礼仪教化、文化认同等隐性功能。舞龙运动蕴藏的正义、勇敢、百折不屈精神文化内涵,规范道德行为,指引人生方向。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校是重要途径。利用好校园文化空间,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的精神品质、道德素养得到继承与发扬。同时,通过学校体育课程,让动作技术在合理化、科学化的训练中得到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内在文化培养与外在技术传授“齐驾并驱”,才能使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6):18-23.
[2] 戴国斌.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8-48.
[3] 杜伟超,尹志华,汪晓赞,等.中日体育课程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138-141.
[4] 俞福丽.中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1):117-121.
[5] 李彬,周萍,孙亦峰.舞龙运动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运动,2012(17):70-72.
[6] 范锦勤.舞龙对男大学生免疫球蛋白和白细胞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6):83-86.
[7] 张丹,薛浩.舞龙舞狮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走向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6):9-11.
[8] 李永明.舞龙运动的文化特征及发展策略[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1(5):9-12.
[9] 吴嘉玲,平越.三林舞龙的特征与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10(5):28-30.
[10]邰祜山,樊启学.龙狮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传媒论坛,2018,1(14):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2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