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慧之火,燃道德与法治之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邝珍深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也必然进一步要求与信息技术融合。本文主要介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如何借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 生本智慧课堂 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题】本文为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化学习规划课题《基于pad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 2017BB427)研究论文。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74-02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要实现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智能化课堂的要求,生本智慧课堂应运而生。生本智慧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支撑教学的全过程,突出个性化教学,继而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
  一、生本智慧课堂教育教学理念
  学生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把学习归还学生,以生为本,意在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材料采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观: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变主导为引导;变控制为辅助;变执行为策划;由主讲式变倾听式;由解答式变提问式。课堂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教师注重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内化。
  课堂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外,课堂变为学生内化知识的主场地。课堂不再只是学习基本知识的过程,而是应用、拓展、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有平板在手,就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学习。
  教学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式是多样的,途径是多种的,工具是丰富的。基于平板的翻转课堂,平板是实现多元化学习的工具,更是“互联网+教育”的实践探索,生本智慧课堂是强调学生的学习知识在课外,课堂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进来知识的内化与应用,学生的学习是不分场地、不分形式,不局限于课室的学习,不局限于知识的本身,更应注重知识的延伸,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生本智慧课堂的内涵
  1.现代信息技术为生本智慧课堂提供支撑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学技术的前沿,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以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很自然地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生本智慧课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物质载体。
  2.建构主义理论为生本智慧课堂奠定理论基础。
  作为奠基者的维果茨基深刻地对社会建构主义阐释: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不仅强调对学习者个性的尊重,而且强调对学习对象之不同特点的区分和把握,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为生本智慧课堂提供了人文关怀。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价值。在人本主义者看来,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自我完善为根本目的的,学习的关键在于开启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进而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最高价值。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本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要求教师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借助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的生本智慧课堂,能够利用大量的媒介,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丰富而生动,从而避免了填鸭式的枯燥教学和单纯地说教式教学。
  本文将以粤教版九年级《4.2民族精神,發扬光大》一课为例,对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课例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粤教版九年级《4.2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一课,要求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为此,本课的设计着重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通过大量的生活案例来让学生感受精神的力量,而这一过程的实施中,信息技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微视频导入,引出新知。
  本课节选了当时大热的电影《战狼2》主人翁高举中国国旗安全通过战乱地区的微视频导入新课。以《战狼2》情境片段导入新课,学生利用平板观看视频,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的力量,感知到精神的力量,爱国精神的油然而生,新课讲授自然而然。
  2.微课助自学,基础自过关。
  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很多基础知识学生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对于此类知识,我们就可以通过微课的推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如: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有:民族精神的内涵、地位,时代精神的核心等知识点,学生都能在教材上找到。课前,教师录制微课,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归纳讲解;课堂上,学生通过平板观看微课,学习基础知识;课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多次反复观看微课,反复学习基础知识,促进基础知识巩固的落实。
  3.智慧功能,促知识过关。
  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如何有效检测学生的自学成果?我们可利用平板的抢答及随机抽取功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测。
  如: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后,教师可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设计问题: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地位是什么?先让学生进行抢答,挑选最快的两到三位学生回答。为避免学生投机取巧,我们还可以通过随机抽取的功能,让电脑进行随机的抽取学生名单。这样能快速地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同时每一位同学都有被抽取的机会,避免了只针对某一类的学生进行检测,突出检测效果的全面性。   4.数字化支撑课堂活动探究。
  数字化教学是生本智慧课堂的灵魂。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平台,设计课堂的活动探究,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归纳方法,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
  本文为了突出重点,笔者联系学生实际设计了本节的课堂活动探究,设计探究活动为:分析广东精神对广东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平板推送的广东精神的资料“新时期广东精神”的内涵“厚于德 诚于信 敏于行”,并借助平台网络查找能反映广东精神的事例。小组内进行活动探究分析:广东精神对广东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数字化平台,把探究结果发回教师端口,教师能及时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最后,让学生利用平板进行探究结论的分析展示。
  在这里,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查找资料→提出问题→探究分析问题→得出探究结论→分析展示。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是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下进行的,是在信息化平台的支撑下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生本智慧课堂的理念得到较好的落实。
  5.信息技术支持小组合作展示。
  本节课的难点应该在民族精神的弘扬上,因此,笔者设计了课堂的合作研讨为:结合尚雅公众号的报道,联系知识,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学生通过信息平台,到学校公众号网站查找学校在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小组合作研讨,自身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弘扬民族精神;教师利用教师端口,时刻关注学生的研讨情况,适时进行引导;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把讨论结果上传到教师平板,并进行小组汇报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把小组展示内容实时同步到每一位学生的平板中,其他学生能及时发现展示小组的缺漏,并立刻进行补充质疑,通过不断的补充质疑,最后达成共识,生成智慧。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结合学校公众号的报道→小组合作研讨→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智慧生成。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也符合人的认知过程。生本智慧课堂,以生为本,让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學实践中,是“互联网+教育”的有效实践模式。
  6.思维导图,智慧的结晶。
  课堂的教学还应有一定的成果生成,生本智慧课堂主要是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作为本节课的智慧结晶。
  教育是教书育人的过程,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就更需要不断革新,与时俱进。“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线教师应更注重于如何更好地让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数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2]宋茜.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2年
  [3]詹泽慧.混合学习活动系统设计及其应用效果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
  作者简介:
  邝珍深(1988-),女,初中政治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政治课堂教育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9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