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教学科研服务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已成为读者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不仅要具备传统的借阅功能,还要提供信息搜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以及教学科研服务功能。目前,图书馆对教学科研服务的开展仍面临诸多困难,深层次服务不足。本文通过对现有图书馆教学科研服务现状的分析,提出开展服务的策略,旨在促进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资源;“互联网+”;图书馆;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管理能力、信息化水平都有所提升,人们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要求及期望也越来越高,对图书馆而言,不仅要提供传统的加工、典藏、报刊、借阅等功能,还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及工具,提供阅读推广、信息搜索、文献传递、远程访问、馆际互借以及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学科研服务[1]。
  1 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现状
  随着学校对图书馆的持续投入,大多数高校的馆藏资源在不断丰富,资源种类由纸质向电子化、数字化方向扩展,服务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但高校图书馆在服务高校教学科研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教学科研服务难以开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馆员科研服务意识欠缺,能力不足
  图书馆服务仍以传统的借阅服务为主,在教学科研方面服务不足,究其原因,一是高校的图书管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图书馆对于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思维意识仍停留在传统的借还服务上,认为科研服务费时费力,付出的效果难以体现,加上大部分高校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导致馆员普遍缺乏主动为科研工作服务的热情。二是教学科研服务的门槛较高,图书管理人员要想开展该项服务,除了要具备图情专业相关知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还要有相关专业的学科背景,才能做好该项工作,但图书馆这种复合型人才较少,人员服务教学科研的素养与能力欠缺。
  1.2 图书馆馆藏资源不能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学校每年对图书馆都有经费投入,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越来越丰富,馆藏结构也在优化,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由于建设成本高、版权限制,导致目前图书馆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优质资源如电子书、PPT课件、教案、音频、视频等还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科研中教师想参考的SCI、EI数据库由于费用高,购买的高校并不多。二是资源商对教学科研的不了解,高校购买的资源存在与教学科研契合度不高的现象,难以被教学科研所利用。
  1.3 图书馆远离教学科研工作
  图书馆的服务与支持是高校顺利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图书馆作为高校的资源集中地,理应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但由于传统被动服务模式的影響以及部分馆员缺乏相关专业背景,馆员不了解师生的科研情况及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极少参加校内师生的科研活动,并且在思想上也缺乏服务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加上与各学院联系的渠道没有建立,导致图书馆逐渐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脱节。
  2   提高图书馆教学科研服务质量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尽管教学科研服务要求高、难度大,但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图书馆教学科研的服务质量[2]。
  2.1 优化资源结构,美化馆舍环境,满足个性化需求
  优质资源是服务教学科研的基础,为提高纸质图书质量,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开展了“你选书 ,我买单”活动,通过线上荐购平台,线下与师生沟通交流,结合各教学学院的专业开设情况、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院人数,采购了一批结构合理、质量较优的图书。如今,网络及手机的普及,读者的阅读习惯已发生了改变,由单一的纸质阅读向电子书、音频、视频等多元化阅读方式拓展,因此,图书馆根据用户的需求变化订购了当前主流的电子资源(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起点考试网、百度文库、盛大有声),满足师生查找资料、教学科研、日常写作、随时听书阅读的需要。此外,通过美化馆舍环境,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对门厅进行了装修改造、配备楼层索引指示牌,在读者密集的走廊、楼梯间等场所,悬挂名人肖像、名言警句,安装电子资源宣传栏,引进智能饮水设备,达到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为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图书馆建设了科研成果库、研修室、视听室、经典文学书库和儿童书库。科研成果库对学校教师历年来公开发表的专著、论文、申请的专利、参加的会议、撰写的报告等一系列成果进行了收集,既防止了成果的流失,又可以供教师们借鉴学习。研修室是图书馆专门为群体式学习提供的一个自由空间,包括课程探究、专题设计、课题研究等内容,它的主要功能、作用是满足小组(团队)的多元化学习和研讨,在研修室中有包间、卡座,配置了电脑和上网设备,为读者提供静谧的查找资料、阅读、学习的环境。视听室可以每周放映国际获奖影片、名家励志讲座、名家精品课讲座、名家讲故事。图书馆建设的经典文学书库和儿童书库分别集中存放近三年购买的文学类、儿童类的经典图书,既方便了读者查找,又满足了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2.2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教学科研服务专班,深入院系,全方位地为教师服务
  图书馆作为学术型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将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而教学科研服务对馆员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就需要具备相应能力的高素质馆员,可以通过建立人才引进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员的活力。对现有馆员通过专业培训、外出交流、学历提升、专业进修、挂职锻炼等方式拓宽馆员视野,提高馆员的素质[3]。
  在此基础上,为解决没有与各学院联系的渠道问题,图书馆建立了教学科研服务专班,并将服务专班分成三组,分别为电子资源组、教学科研服务组、技术支持组。电子资源组负责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书目推荐、读书节及其他各项活动的联系。教学科研组负责科研与专业情报服务,并做好日常工作记录和服务案例的积累,对自己服务的学科的资源建设、学科发展动态、科研情况以及教师需求和反馈信息等工作内容做出综述、分析、总结和响应。技术支持组负责电子资源的更新维护、故障排除、网络安全等工作。此外,在各教学学院建立联络员制度,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与图书馆的教学科研服务小组成员对接,有效保证了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的实施。
  2.3 加强宣传,积极开展培训指导活动
  培训指导活动的开展,能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信息搜索的技能,建立与师生的情感纽带,从而有助于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要做好宣传工作,明确宣传内容,扩大宣传对象,除了宣传推广,还需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为增强培训效果,图书馆开展了培训月活动,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师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电子资源培训讲座,如医药学院进行医药类资源库培训,电子信息学院进行计算机类资源库培训。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有趣的活动往往能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的技能,如图书馆举办的“奔跑吧 同学”闯关活动,该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五季,是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融入趣味性强的阅读闯关游戏中,让读者在游戏中了解和关注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以及图书馆各种资源、各种软件的使用技巧。活动设置了下载电子文献、馆藏找书等六个关口,通过成功闯关的关口个数和时间来对读者进行奖励。该活动形式新颖、环节设置周密,将图书馆信息检索知识、馆藏查找方法与游戏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学生的参与度高,引起一股读书进步的热潮。该活动获得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界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中国高职图书馆发展论坛三等奖。
  3 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科研工作是一项立体化、长期化,复杂程序较高的系统工程,需要图书馆馆员充分了解教师的需求,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紧跟服务热点,创新服务方式,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联系,提升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科、知识和信息的汇集地,只有做好服务工作,才能有力提升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从而真正发挥其知识信息的教育和服务功能,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燕,陈瑶,胡蓓蓓.公共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45(4):51-54.
  [2] 王雪梅.“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创新策略[J].现代交际,2018,32(24):109,108.
  [3] 杜建华.高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探析[J].晋图学刊,2007,23(1):23-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