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与方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丽佳

  【摘要】音乐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音乐旋律,还要加强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文章主要分析了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节奏训练方法的探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使学生放飞想象,抒发内心情感,提升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重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188-01
  【本文著录格式】李丽佳.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与方法探讨[J].北方音乐,2020,02(03):188,190.
  音乐是一门艺术,能给人们带来视听享受。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声音长短强弱表达音乐情感。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处于懵懂状态,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通过节奏训练加强对音乐的把握,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教师要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钟表的滴答声、泉水的叮咚声、学生自己的心跳声等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节奏。这种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节奏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节奏的内涵,激起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用教室中的笔、书本等进行节奏创造,让学生根据节奏进行演唱,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用身边的物品进行节奏设计的同时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节奏训练能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快速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激发想象力对音乐进行再创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身体、手、脚等进行节奏训练,全身心参与到音乐学习过程,在使自己身心得到愉悦的同时激发创新思维能力。节奏音乐学习的核心,是音乐学习的主要支撑。掌握节奏后,学生能快速建立音乐知识体系,并促进自身想象力的丰富,以实现对音乐的良好感知,与音乐产生共鸣,领悟音乐的情感和真谛。
  (三)为学生的日后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音乐的种类非常多,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可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模拟特征,通过节奏轻重认知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合理开展节奏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音符及休止符等理论知识,并对节奏的强弱规律形成认知,使音乐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如在《摇啊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播放音乐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节奏进行划船动作的律动。学生在伴随节奏做动作时能感受到6/8的强弱,从而为后期哼唱曲目奠定基础。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对策
  (一)利用游戏方法进行节奏训练
  相关调研显示,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体验,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小学生受年龄影响,爱动、好奇、爱表现,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也能促进小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个特点为学生创设游戏,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进行节奏训练。
  如在教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乐器进行演示,之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节奏模仿。游戏开始时,教师说“二分音符”,学生要用手掌打出拍子“×—”;教师说“四分音符”,学生要用手掌打出拍子“×”。通过模仿游戏,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轻松课堂氛围中学习枯燥的音符知识,并有效掌握音符知识。
  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身体活动带领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身体带动节奏训练的方法不受时间、场地等限制,既简单,趣味性又强。如在教学《欢乐颂》时,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不同形状,每种形状又代表身体的不同位置。如三角形代表拍手,圆形代表拍腿。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带领学生边唱边做动作,以感受节奏。之后教师指挥,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做相关动作,速度由慢到快。最后,教师播放《欢乐颂》音乐,学生跟着节奏进行表演。
  (二)利用音乐导入节奏训练
  小学生从小就接触各种音乐,如摇篮曲、动画歌曲等。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根据学生喜爱的音乐进行节奏训练的导入。如小学生都非常熟悉《小兔子乖乖》这首童谣,当歌曲旋律出现后,学生都知道如何演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兔子乖乖》的第一句“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进行节奏训练导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节奏训练奠定基础。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常听流水声,火车的鸣笛声等,让学生进行节奏模仿,以使学生通过实践感受节奏的魅力,以提高学习效果。
  节奏训练是以日常经验为基础进行理解的。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肢体的律动。小学生基本都感受过大海的浪花起伏的场景,那么在教授《大海啊,故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想象一下自己看过的大海中浪花翻滚的景象,在音乐背景下进行身体肢体的律动,想象自己在大海中,自己是大海中的水。在这种导入过程中,学生能感受音乐作品所描述的情境,感受音乐节奏,在音乐停止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对节奏进行重现,以加深对节奏的感知,对作品的理解。
  (三)利用生活进行节奏训练
  小学生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音乐节奏,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感知音乐节奏。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感受生活音乐节奏的活动,如引导学生倾听雨天的雷雨声、风声,小鸟的啼叫声等,让学生通过生活理解音乐节奏,体验音乐来源于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生活中的节奏形成更形象的认知,加强学生对节奏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对生活的音乐节奏进行模仿,如借助动物走路情境让学生模仿公鸡“咔咔”走路,马匹“嗒嗒”走路。教师根据学生的模仿进行乐器演奏,以让学生通过听和实践对节奏形成更深的认知。教师也可以利用节奏模仿生活中的象声词,如用咚咚、咚咚(× ×|× ×||)模仿人的心跳声,用嘀嗒(× ×)模仿钟表的走针声,用咚咚咚(× × ×)模仿敲门声,目的是强化学生对节奏的理解,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
  (四)通过学生自行创作进行节奏训练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根據音乐作品的倾听后进行节奏创作。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行创作,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重要促进作用。音乐知识的学习是基础,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节拍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制乐器,使学生将生活中可用的素材,在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变成乐器,使学生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如利用空矿泉水瓶,装上沙子,制作成打击乐器,模仿沙锤的声音。不同的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不同,学生在制作乐器的实践中可以加强对节奏的感知,提高音乐学习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重要作用。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重视节奏训练的设计,利用音乐导入、游戏、生活、自制乐器等不同方式加强学生的音乐节奏训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节奏训练中,都能有所提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鼓励学生多进行创编,以使学生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董明珠.浅谈儿童音乐才能的启蒙培养:音乐世家巴赫家族音乐启蒙教育之点滴启示[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1).
  [2]任祖兰.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探析[J].音乐时空, 2015(3).
  作者简介:李丽佳(1981—),女,吉林省吉林市人,汉族,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1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