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甜甜

  【摘要】本文指出了目前在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美学课程的开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采用讨论课、活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从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氛围来看,较之以前传统的授课方式都有所提高和改善。事实证明,这些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可行且切实有效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美学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在于:最终是有利于提高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综合素养和整体水平的。
  【关键词】音乐美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156-02
  【本文著录格式】李甜甜.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北方音乐,2020,02(04):156-157.
  一、目前国内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美学课程的开设状况
  20世纪60年代,于润洋教授从首先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了《西方音樂美学史》。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于润洋、张前、何乾三等老一辈音乐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国中央音乐学院首先建立了音乐美学专业,并随之开设了相关的音乐美学课程。1990年以后,音乐美学专业和音乐美学课程开始进入我国各综合大学音乐专业及专门的音乐院校。时至今日,音乐美学课程已成为国内各类院校音乐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美学课程开设所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本身所处地位的“尴尬”
  在高师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中,对于音乐美学课程的定位是 “专业拓展课”,即属于师范生能力、素养拓展类的选修课。加上现在的师范院校学生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比较重视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音乐美学课程并不了解,认为音乐美学课没有具体的“实用性”,不能直接解决专业音乐学习中如声乐演唱、钢琴演奏中的技术技巧问题,很少有学生愿意花时间来专心学习这一门学科。
  (二)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
  传统的音乐美学课程授课方式主要以老师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为主,以音乐音像资料为课堂辅助教学手段。即使这样,学生还是觉课堂学习枯燥乏味。另外,老师在课堂上“过于充分”的讲解使学生极少主动思考一些问题,因而从某种层度上来说就失去了这门课程本身的意义,学生更觉得这门课学习起来“没有意义”。
  综上所述,如果音乐美学课程要继续在高等师范院校专业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价值和作用,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来实现这一目标。
  三、具体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一)讨论课形式
  以中央音乐学院张前教授主编的《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第三章音乐的功能、价值与审美本质中第一节音乐的功能与价值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
  1.课前准备及布置
  第一,布置学生预习第三章第一节音乐的功能与价值的相关内容,并明确告知学生,这一节中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是可以读懂的。但在本节中没有涉及到具体的音乐作品,需要同学们在仔细阅读教材、读懂知识点的基础上,以自己喜爱或熟悉的音乐作品为出发点,来阐述教材中的知识点。
  第二,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C、D四组,上课之前每组中的每位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观点整理成文字材料,并将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音像资料进行归类。在课堂上每组选取一位代表发言。
  2.课堂进行步骤
  (1)在课堂上,分别请每组的代表陈述各组观点。
  (2)各组之间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发言。
  (3)教师总结。主要从学生预习、准备等各方面的学习态度、认真程度,以学生搜集、整理到的音乐作品为出发点,结合课本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3.课堂教学总结与思考
  (1)在笔者看来,要想上好本科阶段学生的音乐美学讨论课,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读懂、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现有的音乐美学教材中,不是任何一个章节、任何一个部分都适合这样做的,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而定)。除此之外,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应该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在学生的发言中涉及到对知识的错误理解,教师应及时指出和纠正;对于学生发言中体现出思路清晰,读书认真、理解正确之处要予以肯定。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观点比较偏激、思路不清晰,或对某一问题个人的喜好特别明显,教师应对学生报以中肯的态度和耐心的引导。
  (2)通过学生的发言,我发现通过课前预习、思考和准备,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和理解书上的知识点,并且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实现了课堂的有效交流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形成了自己的见解,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虽然有些观念和想法还不太成熟,但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课
  该上课形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自己所学乐器的讲解和表演,从而使学生自己从更直观的层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如,针对张前教授主编的《音乐美学教程》第四章——音乐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的第一节:音乐音响基本要素的审美特征这部分学习内容,笔者首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理解这部分内容之后,让学习各种乐器的学生(包括学习声乐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自己所学乐器的讲解和展示来体现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
  1.具体实施步骤   (1)在活动课之前,通过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笔者掌握了参与这次活动课大概的学生人数与乐器种类。乐器种类几乎都涉及到本校本科阶段所开设的所有专业课程,如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吉他、唢呐、单簧管、葫芦丝、萨克斯等乐器。
  (2)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问题,本着一种乐器一位学生参与的原则选择上课方式。对于一种乐器同时涉及到几位同学愿意参与的,尽量让他们在音高、音强、音色、音长这四个知识点中,一人选取一个知识点讲解并进行乐器演奏。
  2.课堂教学总结与思考
  (1)学生对于这种上课形式参与的积极性大大超乎了我预先的设想,虽然学生在讲解知识点和樂器演奏的过程中,由于紧张而遗忘了一些知识点,但笔者从听众的角度,采取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起知识点,使学生较完整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及乐器的演示。
  (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某些乐器的种类较多,其形制也各不相同,比如单簧管、萨克斯、唢呐等,有些学生除了按照书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外,还分别针对这些乐器不同的种类,不同的调性,不同的使用方式和不同的表现力等方面作了讲解和演奏相关的音乐片段和作品。
  (3)针对学生讲到的不同类别(管乐、弦乐、键盘乐、人声)的乐器进行音高、音强、音色、音长上的对比。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直接观察各种乐器的发音方式(键盘乐器、管乐器和弦乐器),并从感性体验的角度让学生对比各种乐器的音色。通过各种乐器的对比让学生理解,由于各种乐器自身的发音方式、性能、演奏方式的差异,造成了乐器发音在音长方面的体现出差异(如无法在钢琴和管乐器上做到使一个音符无限延长或渐强渐弱,在弦乐器上可以做到这种效果等)。
  四、结语
  在笔者看来,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所开设的音乐美学课程最基本教学目的就是让师范生知道什么是“音乐美学”,对这一学科的历史渊源、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有所掌握;最重要的教学目的是要提高师范生的综合音乐素养:让学生具备鉴赏音乐的品味和能力;让学生具备把握音乐大体发展趋势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理解音乐、欣赏音乐;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不是获得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是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从而在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成为全面素养的美育实施者。
  参考文献
  [1]王次炤.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兼谈改革开放三十年音乐美学学科的发展(发言提纲)[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4).
  [2]杨赛.音乐美学的学科归属问题[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4).
  [3]叶明春.音乐美学边缘化危机的自我觉解及其对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4]宋瑾.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1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1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