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方县刺葡萄施肥情况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蒲朝赟 周敏 陈文婷 白描 彭淼 杨国顺

  摘 要 对中方县下辖中方、桐木、牌楼、泸阳等乡镇近105个葡萄园施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刺葡萄的施肥主要包括基肥和追肥。基肥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中旬施入,主要有机肥源为鸡粪,也有少量采用牛粪、菜籽饼肥和有机肥,以沟施的方式为主。刺葡萄一般一年追肥2~4次,以尿素和平衡型复合肥为主,同时需要配合施用钙镁磷肥、叶面肥等肥料,主要集中在萌芽前、开花前、果实膨大期、着色前以及采收后等几个关键时期。不同葡萄园的基肥施用量差别不大,追肥用量差异较为明显。其中,氮肥的使用量较高,且基本上以尿素为主,养分投入的种类较为单一,施用数量和比例与刺葡萄的需求规律不匹配。刺葡萄追肥常采用撒施或沟施的方式,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在逐年扩大。
  关键词 刺葡萄;施肥;湖南省中方县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6.011
  刺葡萄具有很好的早产性和丰产性,一般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的条件下,配合科学的管理措施,在定植当年即可结果,第3年、第4年即进入丰产期[1]。
  据研究[2]得出:刺葡萄的生长发育对氮、磷、钾、钙的需求量较多,对镁、铁、锰、锌、铜、硼等养分的需求较少,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措施是保障刺葡萄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刺葡萄对氮的吸收主要集中生长前期,尤其在萌芽至膨大期前需求量较多,果实采收后有另外一个吸收高峰;葡萄早期对磷、钾素的需求较少[3]。刺葡萄在着果至着色前对磷的需求量较大,其次是萌芽至着果前,果实着色以后对磷的需求量逐渐减少;刺葡萄对钾的需求量较多,主要集中在果实膨大以后,尤其是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间需钾量最大,约占全年施肥总量的60%,充足的钾供应对促进刺葡萄果实着色、增加果实含糖量、提高植株抗逆性均有重要的作用;刺葡萄对钙、镁、铁、硼的吸收在着果前均较多,尤其是硼元素,此期吸收量超過了65%,这与其促进花粉管伸长与萌发、促进着果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4]。刺葡萄对养分的需求较其他主栽鲜食品种来说较低,加之刺葡萄的栽培管理较为粗放,目前在施肥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研究以湖南省中方县下辖中方、桐木、泸阳、花桥、下坪、农场、接龙和蒿吉坪等乡镇葡萄种植户、合作社、种植企业等基地为调研对象,采用现场访谈、填写调查问卷以及微信电话短信邮件咨询等形式对当前刺葡萄栽培过程中肥料施用情况进行调研,调查内容包括栽培模式、施肥种类、数量、方法等。调研结束后,对所有调查信息进行汇总,针对中方县刺葡萄产区施肥现状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特别为如何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 调查地点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地点
  主要调查区域:中方县下辖中方、牌楼、桐木、泸阳等主要刺葡萄集中分布乡镇。
  1.2 调查方法
  调查组对上述乡镇主要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等近120多个葡萄园进行调查,采用发放调查表、电话咨询、微信询问、发送邮件等方式,对中方县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施肥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表95份,结合上述其他方式最终得到调查结果共105份。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13进行整理,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施肥方式与施肥次数
  在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刺葡萄2月下旬至3月初开始出现伤流,3月中旬开始发芽,4月初始花,4月中旬盛花。生理落果在花后20 d左右(5月上旬)。6月中旬新梢开始成熟,7月下旬果实开始着色,8月下旬开始着生果粉,9月上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120 d左右。成熟后果实可留树贮藏30 d。11月中下旬落叶,全年生长期约180 d[5-6]。
  刺葡萄园全年的施肥主要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主要在采果后至休眠前完成,生产上以10月底至11月中旬施基肥为宜。在葡萄生产发育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土壤养分情况、施肥习惯进行葡萄追肥,一般主要在几个关键物候期进行追肥,如萌芽期、壮果期、着色期等[7-8]。
  如图1所示,刺葡萄的基肥一般采用沟施的形式,追肥可采用沟施、撒施以及配合水肥一体化的滴灌形式。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葡萄园仍然采用撒施的方式进行追肥,占71.4%,其次是开沟施肥,采用滴灌等设备进行追肥的比例仅9.5%,说明刺葡萄施肥仍以传统的施肥方式为主,水肥一体化应用比例较低,可能与其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对肥料的需求量较低有很大的关系。
  刺葡萄的基肥一般全年只施一次,有部分地区也采用隔年施基肥的方式,但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上述情况。各个葡萄园追肥的施用次数有较大的差异。绝大多数葡萄园选择在萌芽前和壮果期各施一次追肥,占本次调查总数的85%;全年追肥1次的葡萄园占9.5%,时间在萌芽前;全年追肥3次的葡萄园占6.6%,追施时期主要在萌芽前、壮果期和转色期;全年追肥4次的葡萄园占1.9%,追施时期主要在萌芽前、开花前、壮果期和转色期;全年追肥4次以上的葡萄园占1.0%,除了上述主要时期以外,根据葡萄的实际生长发育情况适时适量增施肥料。刺葡萄全年施肥次数如图2所示。
  2.2 施肥种类与施肥量
  刺葡萄的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通过调查发现,中方县刺葡萄的基肥主要以施用鸡粪为主,占86.7%,其次为菜籽饼肥,占7.6%,施用猪粪和牛粪的比例分别为3.8%和1.9%,如图3所示。
  刺葡萄追肥以尿素和平衡型(15-15-15)复合肥为主。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葡萄园都是采用上述两种肥料进行追肥处理,同时配合使用其他化学肥料和水溶性肥料。如图4所示,刺葡萄全年的施氮量为225~
  597 kg·hm-2,平均施氮量为397 kg·hm-2。
  如图5所示,刺葡萄全年的施磷量为214.5~   522 kg·hm-2,平均施磷量为346.95 kg·hm-2。
  如图6所示,667 m2的全年施钾量为10.5~34.8 kg,667 m2的平均施钾量为17.47 kg。
  3 讨论
  中方县刺葡萄的种植历史悠久,是湖南省刺葡萄的主要产区之一。由于其对黑痘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因此,传统种植以露天栽培为主,采用粗放式管理,尤其体现在施肥管理方面。调查发现,刺葡萄的基肥一般在采收后施入,以当地来源广泛、资源丰富的鸡粪为主,其他动物的粪便、饼肥、有机肥等使用较少,因此常年连续施用导致刺葡萄园土壤酸性增强,进一步影响土壤养分的吸收与利用。刺葡萄一般一年追肥3~5次,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常配合平衡型复合肥、钙镁磷肥等进行施用,主要集中在萌芽前、开花前、果实膨大期、着色前以及采收后这几个主要时期。葡萄园追肥应根据葡萄的需肥规律,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且分时期按比例施入[9]。调查发现,葡萄园氮肥的使用量较高,且基本上以尿素为主,养分投入的种类较为单一,施用数量与比例与刺葡萄的需求规律不匹配。刺葡萄追肥常采用撒施或沟施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土面撒施,肥料的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且容易造成根系上浮,对植株的生长发育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施肥模式,積极推进水肥一体化设施在刺葡萄上的应用,提高施肥效率。
  目前,生产上用于葡萄生长的专用套餐肥较少[10],直接应用于刺葡萄上的更少,如何研发出适合刺葡萄需肥特点的专用肥是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同时,筛选或研发均匀喷雾、风送式喷雾等不同雾化方式、雾化参数的施肥施药技术装备[11],探索注射施肥施肥[12-13]、根域缓控施肥技术[14],减少肥料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肥料的高效施用也是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跃进,周鹏.中国野生葡萄果实抗炭疽病基因的PAPD标记[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5):536-540.
  [2] 徐昌毅.“刺明珠”刺葡萄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24):119.
  [3] 林尧忠,包日在,齐陈红.刺葡萄营养学特性及种植要点[J].中国果菜,2018(1):59-61.
  [4] 周敏.刺葡萄矿质营养变化规律与钾对果实糖分积累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7.
  [5] 袁云艳,杨稷,杨文.中方县刺葡萄综合开发探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5(3):88-89.
  [6] 王美军,黄乐,石雪晖,等.刺葡萄的物候期观察及扦插生根特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2(4):370-373.
  [7] 薛晓红.福安刺葡萄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3(10):18-19.
  [8] 张昌鑫.浅谈南方刺葡萄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J].福建农业,2015(5):91
  [9] 马爱红,郭紫娟,李海山,等.葡萄园施肥管理发展趋势及合理施肥[J].河北果树,2011(1):18-19.
  [10] 陈绍荣,沈静,白云飞,等.葡萄营养套餐施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初报[J].磷肥与复肥,2013,28(1):85-86.
  [11] 曹立梅,程君,杜峰.3WG-200型果园喷雾机在葡萄生产中的示范应用[J].新疆农机化,2013(4):33-34.
  [12] 王跃进,张朝红.梨树树干注射施肥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4):69-72.
  [13] 袁积股,马骥.果树施肥新法—注射施肥法[J].西北园艺,2001(4):16-17.
  [14] 乔宝营,张守仕,黄海帆,等钙肥袋控缓释对葡萄钙吸收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8,35(10):50-57.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5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