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学恒
【摘要】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动力,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采取科学的对策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到实际的学习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3-0152-02
一、积极组织课堂游戏活动
喜爱游戏活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通过组织课堂游戏活动也能够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爱玩的天性,激发其积极情感,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所以数学教师应当准确找到数学知识内容和游戏活动的契合点,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游戏来让数学知识变得不再枯燥,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寻求知识,探索真理,这样不但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比如说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设计一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要求学生一边唱儿歌一边有节奏拍手,再按照规律说出数字,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了解乘法的规律,学习起来也更加简单便捷。又比如说在教学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小小摄影师”的活动,让学生为其他同学拍照,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坚持生活化教学模式
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但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与数学产生距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的教育思想,坚持实施生活化教育模式,将数学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调动学生的兴趣打下基础。比如说在教学统计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统计对象,在这一前提下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统计练习。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一些小组想要统计班内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一些小组想要统计其他同学最喜欢的课外书,也有的小组想要统计大家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此时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完成他们的统计任务,让学生主动思考,亲身参与,通过完成生活化的统计任务,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不仅体会到小组协作的乐趣,同时也增强了对统计知识的了解,也明白了数学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走进了课堂教学,比如说日前较为普及的微课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知识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可以选择在互联网中寻找相关教学视频和有趣的动画,在课堂中呈现给学生,从而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在教学图形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可给学生提供教具,让他们扮演图形,在多媒体中点到不同图形后让学生举起手中相同的图形,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进一步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与回答问题。另外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数学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组织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1]。
四、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结合知识内容,让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同时动手、动口、动脑,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感知与记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于三角形面积计算这部分知识,首先让学生在课后准备两个一模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在课堂中要求同桌组成小组,共同动手拼一拼,看看能否拼出自己学习过的图形。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兴趣很浓,参与度也较高,一些学生拼出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一些学生拼出了平行四边形。随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拼出后的图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在多媒体视频的帮助下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实践说明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相对于教师一味的讲解所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坚持从教学实践出发,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整合和利用好各方教学资源,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灵动,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献:
[1]于茂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9(05):52-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63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