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支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植物学课程中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全面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教学策略设计和雨课堂来构建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提出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植物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雨课堂;翻转课堂;植物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3-0073-75
Construc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Supported by "Rain
Classroom" in Botany Course
WANG Jun, ZHANG Yanan, ZHANG Zhaoying, LI Xin, LIU Fuchun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angzhou, Hebei 06100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the flipped classroom of botany course through the design of teaching strategy and rain classroom,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ffect of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otany course.
[Key words] rain class; flip class; botany; structure
《植物学》是本校生命科学类专业新生首先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学生全面掌握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和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还要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科研情况,开拓学术视野,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校一直在不断进行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该课程内容概念抽象,知识繁杂,本校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虽然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但仍然存在以“黑板+粉笔+ppt”为课堂的中心,师生缺少多元化互动、理论缺乏实践等突出问题,其中小组式的课堂讨论活动形式其结果不能全面有效的反应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整体课堂教学效果缺乏有效数据的支撑,教师课上讲解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针对部分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的学生,未能自主学习借助慕课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探索势在必行。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翻转课堂于2012年作为一个新兴教学模式正式引入我国,其实质是将课下知识传授和课上知识内化的过程进行了高效的优化组合,颠覆了师生角色特征,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交还给学生,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机械地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功能。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利用翻转课堂在线视频等可视化资料和信息化平台在课下传授知识,取代传统的满堂灌模式,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提升了教师价值,由学生课下自主完成教学视频及相关拓展学习材料的探索[1],使学生具有更大的自由学习空间,而课堂上主要进行分组辩论、小组演讲、试验演示、教师解答学生问题等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活动来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课堂时间更有意义,更有利于教师监管,促进师生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思想的碰撞和创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做到活学活用。因此,翻转课堂就是将教学组织形式中传统的“课堂讲授+课后作业”教学模式进行翻转,即转变为“课前學习+课上探究”的方式。
2 翻转课堂支撑工具—“雨课堂”
为强化学生利用翻转课堂对知识的内化,本研究在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引入了“雨课堂”这一可靠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作为支撑。“雨课堂”是一种基于PowerPoint和手机微信平台并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其中的智能教学辅助终端,其功能主要是在课下预习、课上教学和课后作业间建立起师生间的沟通桥梁。教师在“雨课堂”教师端根据平台的立体数据可掌握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而学生在“雨课堂”上可参与实时互动、答题、弹幕互动、作品展示等,让师生互动永在线上,提高交互性。“雨课堂”在记录教学课前、课上、课后全过程的同时,可实时生成数字化分析报表,能明了的展示教与学的效果,并利用微信附带的任务提醒功能,便于监督课下学习。研究表明,雨课堂近年来普遍走进高校课堂,获得了许多实践研究成果,在雨课堂实施的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实现个性化和高效互动的课堂,具有实现全过程监控等创新优势[2]。
3 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本研究对目前本校开设的《植物学(上)》和《植物学(下)》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实践,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经过前期分析,利用雨课堂智慧终端重塑传统课堂,通过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的设计和学生特征分析,最终设计出“雨课堂”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植物学教学模式,构建了课前“信息传递”、课中“吸收内化”、课后“巩固提升”3个环节。 3.1 课前预备阶段
教师端:教学策略设计,制作课前预习PPT,录制微课视频,整理预习试题,概述翻转内容,推送学习任务清单及慕课平台学习链接。
学生端:观看预习PPT、微课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料,自学翻转内容,提交测验试题,反馈问题,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汇报资料的制作。
3.2 课堂教学阶段
教师端:同屏播放PPT,教师根据雨课堂实时反馈的数据,进行重难点分析、提问、反馈答疑和纠正错误、弹幕互动和讨论、课堂试题检测,按考察指标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端:学生用PPT演示预习课前成果,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进行重难点投票和有趣的弹幕互动,发表自己见解并进行讨论,同时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提交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定时推送的测验试题
3.3 课后提升阶段
教师端:推送拓展学习资源,发送限时测试(课后2天内完成),进行模块化考试(记录分数),批改主观题,整理下载并综合分析大数据,测验成绩及时反馈,进行学习效果总结。
学生端:课后复习反思,完成限时测试,巩固练习,并提交模块考试;阶段性自我总结,并提交总结报告。
4 雨课堂支撑的翻转课堂在植物学课程中的教学过程设计
4.1 构建植物学翻转课堂教学团队
一个高水平的翻转课堂教学团队对于开展“黑板+智能终端”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不但要求教师有十足的教学经验和学识,还要求会制作PPT、录制微课视频等。将PPT、微课、微信等智能技术有效的融合起来,有助于施展教师的个性与才华,学生莫过于是最大的受益者[3]。因此,针对植物学课程进行一系列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如对制作和录制微课视频和雨课堂APP的使用等内容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综合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
4.2 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教师在建立微信群和QQ群的基础上,利用邮箱与雨课堂等通讯工具构建翻转课堂个性化信息平台,参考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网、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平台等多样化的在线教学资源,与课题组的老师针对不同章节录制形象生动、声画清晰、内容突出的微课视频,时间大概为10min左右,微课内容主要体现在重要知识点分享、难点讲解,及教师利用野外实习和课下时间在各大公园和植物园拍摄的不同植物分类的视频资料,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时,在相关视频上设置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突出了植物学课程直观性、可视性强的特点,使教学深入浅出[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植物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教师课前将微课视频推送到信息平台以供学生学习。
4.3 教学资源的构建
4.3.1 课前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设计
中国大学慕课和智慧树网学习平台,有许多相关植物学课程学习资源,结合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主要选用中国大学 MOOC 平台中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植物学》及厦门大学的《植物分类学》和智慧树中南京农业大学的《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
雨课堂教学资源是教学策略设计与学生学习活动之间的桥梁,也是教学资源设计的重点。在植物学课程中,将课程资源设计成四大模块,分别为“细胞和组织”、“植物营养器官”、“植物繁殖器官”、“植物分类学”。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PPT课件、微课视频、讨论问答、在线测验等。即教师根据慕课平台中植物学课程的每节内容制作成PPT课件,并在雨课堂平台上推送MOOC视频资源链接。还需准备扩展资源,如植物生物学电子书籍、能体现重难点的微课(5-12min)视频资源及中国数字植物园等学习资源网址。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每一个章节对应的PPT,设计阶段性测试试题,及重难点投票,课后作业及总结,上传雨课堂终端,主要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中教学活动的任务演示,日后教学也可随时调用。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表,提前一周以列表的形式向学生雨课堂手机端发布学习任务清单和推送预习资料:预习任务→多媒体教学课件→ 视频资源→阶段测试,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学习,通过平台反馈数据及时督促学生预习进度。
4.3.2 课堂教学阶段活动设计
学生首先根据任务要求观看教师推送的微课视频和拓展资源,了解学习内容,凝练关键知识点,标记“不懂”,可与老师同学门在平台上进行讨论留言,获得正确的认知。课堂上教师依托雨课堂,围绕课堂重点内容及上周已讲解的知识点进行随堂预习测试,一般5题左右,评估学生的自学效果。利用雨课堂平台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向学生发起投票,根据学生自主投票结果对学生存疑的知识模块进行针对性讲解,并同时可以开启弹幕功能,随时根据实时互动反馈进行体调整解疑[5]。
每堂课设计1-2个(每20min)课堂问答环节,突出雨课堂最大的亮点,实现1对全班,及时反映学生的听课效果,如课堂讲授完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后,可以在平台添加题目,推送给学生,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导出检验成绩。为强化知识的应用和实践,需要进行互动讨论活动。如全班同学分为5-6个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常见校园植物进行实地观察和汇报,分工协作检索该植物的科、属、种、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等信息,最后整合制作成PPT或小组视频等是可视化资料,派代表课堂上進行大约5min汇报,教师进行问答,构建共同讨论、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互动讨论活动结束后,进入问题解决环节,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植物学知识,解决应用型、实践性问题,达到学生智慧与能力的有机统一。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会以思考作业题的形式推动到雨课堂平台,学生课下通过查阅资料可在平台进行共同讨论,使知识点得到延伸,完成课堂到课后的转移。因此,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还弥补了理论课课时少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6]。 4.3.3 课后提升阶段
依托“雨课堂”的主客观题考核模块,课后阶段性发送植物学相关章节测试题目,以多样化、数量多为原则,围绕生活、生产实际应用进行设计测试题,数量控制在20-30min内完成,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每次考核结束后,下载数据,分析成绩,反馈给学生,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模块补充和讲解。
4.4 课后教学评价
根据“雨课堂”评价模块提供的课后数据分析结果,实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使教师可以适时进行个性化辅导和针对性拓展,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实施过程利弊,以利于教师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与学模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植物学课程按照表1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和多元化评价,此种评价方式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有详尽的数据支撑及分析评价,能更加科学的评估学习过程,弥补了传统教学评价体系单一、主观的不足。
5 小结
“植物学”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在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雨课堂”支撑下的植物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高校教学改革探索的需要,符合学科教学和和专业培养目标。在课前、课中、课后均可以进行实时师生互动,将经验驱动教学与信息驱动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客观数据分析呈现整个教学过程。应用此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后巩固提升,本研究将为雨课堂在植物学翻转课堂中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丽丽.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29(12):114-117.
[2] 闫秋菊,李成. “互联网+”背景下雨课堂的实践研究与翻转课堂教学前期分析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5(40): 143-145.
[3] 巩红冬,李彪,王玉林.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构建[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27(1):70-77.
[4] 唐萍,王再强,陶丽红,等. “翻转课堂”在“农药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5):129-133.
[5] 庞攀. “雨课堂”支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助产学中的构建[J].科技风,2019,32(4):41-42.
[6] 魏丹,刘蓟南. 基于雨课堂智慧工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C]. 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 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9,(10):285-290.
(编辑:李晓琳)
收稿日期:2019-11-16
基金項目:2019年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项目编号:GJXH2019-47)
作者简介:王君(1979- ),女,河北沧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植物学和生理生态学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6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