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情感可以对人的心理和大脑产生刺激作用,良好的情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源动力,可以实效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在学习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便可运用自己的理解去分析知识,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感受语文知识。所以情感教育在小學语文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提升语文教学效率。那么,推动其语文学习的动能,怎样才能强化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呢?本文就从不同层面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1-0008-02
  引 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不但要做好知识教育,还要做好品德培养。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初步建立阶段,指导其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尤为重要。小学语文课不单是普及语文知识与传播语文知识,更应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情感教育的实施满足了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需求,应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与过程中有所展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优化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维,高度重视课上的情感教学,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使学生与大自然更为贴近
  在小学三到四年级语文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采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实施成效教学指引。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大自然更为贴近,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大自然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也能使其对许多事物拥有更好的感知能力。教材中有诸多与大自然非常贴近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迪和指导。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把学生带到自然环境中,使其置身于大自然的春夏秋冬,蓝天、白云、绿茵草地上,领略清风的凉爽、阳光的温暖。这些会使学生的内心感到愉悦,使其深刻领略到大自然的风采。
  例如,教师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室外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学生会发现,各种树叶的晃动,以及树叶所发出的声音。最后,再次阅读课文时,学生就可以很自然地将看到、听到的声音与课本所描述的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课文中纯粹文字的叙述也会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在教学词语“喃喃细语”“叮叮咚咚”“叽叽喳喳”时,让学生回想下自己的生活,以及每天在上学路上见到的场景,运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练习。此过程便是把学生带进生活情境的教学过程,使其可与大自然、生活更为贴近。运用这种亲和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开展情感教育,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提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激励学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
  当下,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特别丰富,这是他们身上最珍贵的特质。在实施渗透式情感教育时,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这一特性,一定要渗透实效的教学指导,使其想象力能有更好的发挥。在掌握一些相近的文本时,教师需要给予其教学指导,能使其结合教材内容实施有效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羽翼翱翔在广阔天际中。这也是对其思维的一种历练与尝试,并且可以使学生对课本有更深入的感受和掌握。这也是渗透情感教育模式的良好基础。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对许多教学内容都有更深刻的体会,这才是真正实效的课本教学方法所在之处。
  例如,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教师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学生引入乡下田园的景象中,从乡下人家房屋前的各种美丽景象,到通过春雨到洗礼后,呈现出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在慢慢萌芽,由静态到动态的描述:“他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茵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在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也从不吃惊。”通过想象呈现出乡下人家所生活的惬意状态,描绘出作者内心乡间生活的那份悠闲,通过对春天、夏天、秋天的想象所描述的景象真是令人神往。课文给学生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学生沉浸到生动画面中深刻体会到乡下人家的美好。教师也可让学生尽情想象,在其头脑中勾勒出他认为的乡村景象。这样会促进学生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可使其在语文课堂上更加投入,这才是情感教育理应取得的教学成果。
  三、课本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十分重要,这也是情感教育非常好的策略所在。在学习到故事类课文时,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更好地走入故事情境中,要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及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有更好的了解。运用一个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给予其一些启发。这是一个很有成效性的教学过程,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感受、掌握,还会使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得到构建和发展。这才是非常值得运用的教学方式,也是在小学三、四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实效策略的所在之处。
  例如,在学习《在天晴了的时候》一课时,课文中孩子的情感在字里行间跳动,学生可以体会到雨后天晴在水中、泥土中迈出扬扬得意步伐的感受,课文中体现出天晴时候的各种景象。读过此文,好似感受到了小时候的情趣、天晴后的意境。阅读过后,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使学生回想自己在雨过天晴后的行为有哪些?这类问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文中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跟随教师听课,这会导致学生思维缺乏独立性。如此会严重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阻碍学生的整体学习情绪,以至于学习氛围枯燥乏味;也会阻碍教师和学生间沟通交流及互动,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相比之下,学生更喜欢自由的学习状态,那会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让学生更喜欢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法,可以有效地活跃语文课堂学习气氛,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及互动,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整体感情。
  例如,在教学《琥珀》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做一些动物图片及琥珀标本,在上课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平日里你都喜欢什么样的小动物呢?”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纷纷作答:“喜欢什么类型的动物……”然后再由教师讲说:“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图片和琥珀标本,请大家利用图片及琥珀标本来观察下它们分别是哪个类型的动物。”之后,学生会十分兴奋地谈论、剖析图片和琥珀标本,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再讲述琥珀由来、琥珀形成过程,这样就能让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得到发展,有利于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文本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理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结 语
  情感对于人的认知行为有推动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侧重情感教学,可使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体会创作者的内在情感,从而产生共鸣,获取较为深刻的感受与理解。感受文中情感,可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激起学生深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其在语文情感教育渗透阅读中有所感悟,在其思考中有所升华,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许学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才智,2017(18):78-79.
  作者简介:王慧玲(1966.11—),女,江苏盐城人,专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多次获区“优秀班主任”称号,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0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