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文会

  【摘要】本文研究了初中语文新课程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相应问题,从当前的教学模式着手,分析了新课程作文教学在提高写作课堂教学质量的总体对策,对该方法应用的实际措施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构建新的课堂写作教学模式,促进写作教学水平提升。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更多的初中语文老师提供相应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新课程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099-01
  一、初中语文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有效模式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弊端
   初中语文写作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根据考试需求,形成的一种刻板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固化的写作思维。传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总体模式是“命题、指导、写作、评改”,这种作文教学模式的中心是教师[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在课堂教学中处在被动地位,会严重限制写作思维与语言表达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受升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会受到严重限制,其写作思维无法发散导致其写作水平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许多初中生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其写作学习目标制定会出现严重偏差,从而形成模板式的写作思维,限制学生表达真实的想法,降低学生写作的真实性。
  (二)新型写作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新课程作文要求实施后,教师必须促进初中作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使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从其当前发展的总体情况来说,当前有效性模式从其不同切入点区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从语言表达和写作思维角度切入,作文教学模式是以刘胐胐和高原等代表提出的“观察、分析、表达”模式。第二,从写作学习的动机与兴趣的角度切入,作文教学模式是以李吉林等代表提出的情境写作模式、以考试形式为主形成的话题写作模式。第三,从文体中心的角度切入,作文教学模式是钱梦龙等代表提出的模仿创造训练模式。这些新作文教学模式应用的最大特点就是,培养学生自身的写作兴趣与能力,即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
  二、初中语文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此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写作意识与习惯。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而言,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的高低,以利用学生兴趣与好奇心推动作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逆境是成功的基石”这一作文主题为例,教师应从写作流程、作文构架着手进行讲解,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为学生讲述各种名人实际,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等,教师可为学生讲解其具体的故事。学生在教师讲解后,利于激发写作的灵感,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与水平。
  (二)构建写作教学情景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必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引导者的职责与作用。教学情景的构建是强化指导工作效果的重要方式,在作文教学中尤其是指定作文写作主题的教学中,通过构建与作文主题相符合的写作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作文主题的感知度与理解度。在一定的情景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学生的写作灵感会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更好的构建写作思维与整体思路。以“坐进观天的青蛙与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为例,教师可根据这个主题的实际内容即现实与梦想的重要性,构建相应的教学情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一情景中进行话题讨论,让其从中找到自己的写作观点,并在讨论中构建自己的写作思路。
  为提高写作情境构建的有效性,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设备播放相应的故事,从而构建相应的情景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播放青蛙坐井观天与癞蛤蟆与天鹅的故事情节,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文的主题。组织学生对其内容进行自主讨论,使其对青蛙的形象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通过分析癞蛤蟆想吃天鹅与如何吃到天鹅的话题进行讨论,从而对其充满理想的形象进行理解。学生在讨论中会对认清现实与怀抱理想形成自己的认知,这样学生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观点,或是时刻认清事实,或是怀揣梦想、或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梦想。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写作观点,才能建立正确的写作思路,保证写作质量。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创新作文课程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有效提升。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创建一定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思维。同时,通过创新写作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丁岩.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12):1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