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始终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并基于各种思考探究活动来构建思维,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教学实施方法,会让知识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也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吸收、掌握相应的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逐渐加深实验在课堂上的渗透力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探究的机会,促进学生实验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切入点实现教学创新的融入,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优化课堂的构建,让知识呈现得更加生动有趣。这就是一个可以采取的教学出发点。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2-0056-02
引 言
高中物理教师要想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需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实施创新型教学实践,在重视双基教学的前提下,突破“题海战术”的困境,强化学生对物理公式、公理定律的识记。
一、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尽可能避免过多的理论分析,多采取实例列举和具体问题分析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更大的参与空间。此外,教师也要多尝试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在这种良好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解决问题的效率会更高[1]。
例如,在讲授“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进行知识导入。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跑100米的速度,然后选择班级跑得较快的学生做速度对比,并询问学生判断快慢的方法。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如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比较速度快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地交流与探究,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这种教学组织与构建方式能快速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各种想法和观点。在这种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当教师再来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剖析知识原理时,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在物理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有多元化的实施路径。首先,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教学思维,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并多围绕学生设计各种他们感兴趣的思考探究问题,同时,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课堂交流和交互空间,在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交流与合作。这会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有更深入的探究,使其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知识理解、吸收也更加充分,这样才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合理采取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可以有不一样的实施切入点。比如,对于相对复杂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针对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做层次划分,然后由浅入深地推进知识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能力差别,在课堂上对学生做相应的学习能力划分,在提出思考问题和设计学习活动时,可以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的问题做分析解答。这样的教学推进过程,更加贴合学生不同层面的学习水平,能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取进步。这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教学方式。
在采取分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教学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及融入课堂,还不能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课时,教师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各种典型现象,并对其中的原理做分析探究时,可以尝试差异化的学习任务设计。教师可以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列举有关现象,让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对其中的原理做分析解读。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更加多元、有趣,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促进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分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实施路径,不仅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还给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思考探究提供了良好的实施平台。教师要从具体的知识内容出发,灵活对分层教学模式做选择与利用。这样才能促进知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层层深入的知识教学推进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更好地实现物理教学的综合目标。
三、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对于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而言,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学构成。高中物理课本上,实验主题在不断增多,不少实验内容都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探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這样的背景下,教师很有必要就实验过程做更好的组织安排。一方面,在实验操作前有必要对实验中的知识原理给学生做细致、深入的剖析解读,保障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每一个步骤;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实验的空间,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验,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加深对特定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促进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内容[2]。
高中物理教材中越来越多的内容涉及物理定律。这些物理定律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实验的,如牛顿第二定律、楞次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定律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应精心组织小组验证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操作、观察、思考、体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如此,基于实验模式展开的知识探究,不仅会极大地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还有助于学生充分掌握这些知识原理;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课程的内在学习趣味,还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发散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与构建。
四、灵活融入教学创新元素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灵活融入教学创新元素,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程学习的乐趣,这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受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会非常注重对学生应试技巧的培养。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落实的教学要点,但教师在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上可以适当调整与转变方法,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教师可以将灵活、有趣的教学创新元素引入课堂,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内容。这样的学习过程会更加轻松、有趣,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教学转变。
例如,在讲解“曲线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前做相关课件,将这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做拆分,然后利用动态化的演示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运动的特点。这种知识呈现方式比起教师单一的口头讲解和画图而言,带给学生的学习感受会更直观。学生在细致观察动图和短视频的基础上,能够快速地认识到这种运动的特点和相关规律,掌握知识的效率会更高,也能够解决学习中的很多潜在障碍。
结 语
总之,高中物理教师需要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增加知识密度,创新题型训练方式,采取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形式,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才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学习收获和提升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高亚娟.试论如何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J].才智,2017(22):18.
李云琛.高中物理学习效率如何提高[J].中国高新区,2017(22):100.
作者简介:刘必超(1982.4—),男,江苏滨海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7028.htm